《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江阴市第一中学 李梦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培养具有民主决策意识和能力的现代公民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从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入手,设置贴近学生的情境问题:高考方案的选择,让学生在探究和角色模拟中增强民主意识、体验民主精神、提升民主决策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设置情境和问题,启发思考探究,增强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提升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难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角色模拟法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情景设疑,导入新课
1.展示漫画:围绕高考,有很多方案,学生、家长等感到无法适从。
2.设疑导入:高考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怎么样选择最佳方案?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高考考试方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作为高考的参加者,对高考考试方案有着自己的思考,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2.设疑导入启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出新课。
拟定方案,建言献策
1.拟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拟定一个江苏省高考考试方案,小组长对方案进行记录。
2.展示方案:小组长上台进行交流,时间2-3分钟。
3.教师点拨:拟定方案的三条标准——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设计问题:(1)如果你要将拟定的江苏高考考试方案送给沈厅长,你认为有哪些渠道?
(2)你就江苏高考考试方案向沈厅长建言献策属于民主决策的哪一种方式?
(3)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意?
5.江阴建言:江阴市政府网站建言献策栏目和江阴一中教师的建言献策。
1.通过小组合作拟定高考方案,并上台展示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制定方案的三条标准,并以这三条标准对照自己拟定的方案,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3.通过展示江阴市政府网站建言献策栏目,激发学生为江阴发展建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景分析,
探究诱导
1.教育政策:展示《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让学生了解国家考试制度改革总的指导方针。
2.上海高考方案:PPT展示《上海市高考考试新方案》以及方案出台纪实。
3.设计问题:(1)上海高考新方案出台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民主决策的方式?
(2)为什么围绕上海高考新方案要召开“诸葛亮会”达上百次?
(3)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布上海高考新方案?
4.江阴公告:江阴市政府网站公告栏目。
1.从国家政策到上海高考政策,让学生理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路径。
2.从上海高考方案的出台纪实材料分析民主决策的两种方式: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炼材料的能力。
3.通过江阴市政府网站公告栏目告知学生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角色模拟,
化知为行
1.模拟听证会:就江苏高考方案,分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听证会,引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2.设计问题:(1)你认为应邀请哪些代表参加听证会?
(2)了解听证会的步骤。
(3)政府部门召开听证会的目的是什么?
1.通过角色模拟听证会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体验民主精神、提升民主决策的能力。
2.通过角色模拟听证会了解听证会的基本步骤,为将来参加听证会奠定基础。
总结归纳,
整体建构
1.归纳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以及从四种方式中总结民主决策的意义。
2.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就高考方案提出议案,这是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3.板书设计: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民 方式 间接
主 直接
决 决策机关
策 意义 公民
1.总结本框知识,形式体系,培养学生宏观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
2.让学生从主体(决策机关和公民)的角度把握民主决策的意义,领悟政治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高考考试方案为切入点,引入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角色体验和操作体验,提高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加深对民主决策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懂得民主决策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从而使学生理解民主决策、实践参与民主决策,这一教学意图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