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江阴一中 李梦
【教学目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解题能力、思维习惯上有待提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天开始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从标题可以看出第三单元分为两部分内容: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今天我们从江阴的历史文化来探究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江阴历史悠久,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在江阴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探究一: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哪一个基本特征?是如何见证这一特征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引申出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并通过文字来见证源远流长,另一见证史书典籍让学生回归书本获得。)
探究二:假如你是江阴博物馆馆长,请运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设想江阴博物馆应如何布展?
江阴博物馆共设江阴古代史馆、陶瓷馆、陶白书画馆、金银玉石馆、青铜器馆、古代石刻馆、古代碑刻馆、明清服饰馆、佛教文物馆、刘氏兄弟业绩馆、自然标本馆、花兴才奇石馆和矿石标本馆等14个展馆。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个表现: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江阴属于苏南环太糊流域的吴文化,它与苏北的汉文化、苏中的维扬文化和南北交融的金陵文化构成江苏四大区域文化。这表明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江苏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江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④江苏文化呈现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春晚舞台上,蒙古族的《吉祥颂》、回族的《数花》、壮族的《美丽的姑娘》等节目展现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画卷。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知识;辨别易混知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神,区域性和民族性;引申出知识: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江阴拥地理优势,海陆文化在此碰撞,南北文明在此交融。江阴人引以为豪的“南人北相”、“吴风燕骨”,即指江阴人兼蓄南北文化精华,养成了既有南方人的委婉细腻、又有北方人的豪放爽直的刚柔并济性格。
探究三:江阴人引以为豪的“南人北相”、“吴风燕骨”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江阴人“南人北相”、“吴风燕骨”从侧面反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江阴市渡江战役纪念园的二楼展馆中,详细记录了江阴人民奋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史实。在上世纪40年代,朱松寿和他所领导的“江阴民众抗日自卫队”在江阴这片土地上,留下过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历史。
探究四:1、江阴人民奋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名言、成语都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土尔扈特东归——团结统一 B.精卫填海——自强不息
C.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爱好和平 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
2、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任何时候爱国主义的内涵都是相同的。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探究引出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通过练习理解民族精神,并引导学生立足课本,看课本上的名言、成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通过辨析题复习爱国主义的有关知识。)
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各地方的具体体现。江阴提出了“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城市精神。
“人心齐、民性刚”,是从江阴渊远的历史、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的民族精神中提炼出来的,后两句:“敢攀登,创一流”,是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总结出的,是对江阴人民传统精神的延续、发展,亦是对现实江阴人民奋斗历程的最好总结,更是呼唤江阴人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号角。
探究五: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江阴精神的产生及其影响。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江阴精神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
3、江阴精神的产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启示?
(设计意图:从哲学的角度复习文化知识;从江阴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体现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从江阴精神的产生引申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江阴一中高三(1)班围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举行主题班会。在班会发言辩论中出现了两种对立观点.甲方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已过时,在今天没有再谈论的必要了。”乙方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探究六:如果你发言表态,你赞成哪方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我赞成乙同学的观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有重大意义,其理由如下:
(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意图:训练一种题型——观点冲突的选择并说明理由;引出民族精神的意义;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
【作业】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