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十次主题研修活动:项目赋能拓新路 思政教学创新篇 2025-04-07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项目赋能拓新路  思政教学创新篇

——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十次主题研修活动

微风扇里芳草香,阴阴夏木正可人。

暮春渐远初夏来,最美应是思政人。

2023年12月,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成功立项。半年多来,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研究,对于课题有了新的思索和认识。为进一步落实工作室成员对于该课题研究的实践,推动项目式教学的研究和应用,2024年5月28日,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在长山中心小学举行了第十次主题研修活动暨江阴市原要塞片思政教学研究培训活动。原要塞片思政骨干、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题分享,扎根课标新源泉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为依托,无锡市德育工作能手、江阴市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手、工作室成员徐敏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为何需要项目化学习、什么是项目化学习、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化学习案例四个方面具体分享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特征和实施路径,带领教师了解该课题中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思路及内容,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


课堂展示,探索教学新成果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基于工作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借助项目化学习这一方式,课题组团队在“身份信息知多少”项目中进行了探索。本次活动中,无锡市德育工作能手、课题组成员刘建军老师执教了《认识居民身份证》一课。课堂上,刘老师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运用项目化学习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课堂以真实的社会问题和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力。


引领赋能,共筑课题新高度

无锡市政治学科带头人,江阴市政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导师张国英老师对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刘老师的课堂具有实际、实在、实效,有学科实践的特点,以驱动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学习,通过三个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接着,张老师作了《小初高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教学进阶——兼和小学思政同行谈谈专业成长》的讲座。她指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需要课程贯通、教材联通、队伍打通、教学融通、组织互通。她表示做思政好教师,要创造好的教育,要有一个好老师的模样——爱读书、重科研、会反思、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的课程,只有把握好这门课的灵魂和实质,开展有效的项目化教学,才能让这门课更好地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最后,张老师以《“领跑者”“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为例,分享了她做项目的成功经验:好的项目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科学的选题论证、精心的设计规划、易于操作的文本。


思维碰撞,焕发成长新活力

如何在学科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张老师的点评就如醍醐灌顶,在我的课堂中还能做得更好更实。如张老师指出,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身份证有效期会是5年?20年?终身?”如“身份证的前世今生究竟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可以成为这一课开展项目化学习新的支撑点。

——刘建军

 

 研项目化教学方式,探学科教学新路径。此次活动,以研讨形成合力,以交流汇集智慧,积极推进深度学习,激发教师前进的动力。工作室将继续以项目化教学为抓手,带着对思政教学的新思考,潜心研究,立足课堂,用心、用情、用爱成就有温度的教育,乘势而上,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