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闫成梅 2024-09-2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闫成梅

《教育的情调》是加拿大教育现象学研究者马克斯·范梅南和李树英教授合著的一本教育经典著作。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教育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在阅读《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时,我被其深刻的教育理念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智慧的教育实践指南。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范梅南在书中提到,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更要有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教育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问题;同时,还需要具备机智的应对能力,去妥善处理各种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具体来说,这种敏感性和机智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细腻地理解孩子在具体情境中的体验,从而即刻回应“对这个孩子,此时此刻我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范梅南老先生指出,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既来自心灵也来自头脑的知识,它与我们的为人处世方式紧密相关。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即兴的、临场的反应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积累经验、反思和总结,通过实践中的点滴积累,逐渐提升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小故事,展示了教师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展现这种敏感性和机智。例如,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小女孩在测验考试成绩很差后,试图通过修改答案来提高分数。老师并没有直接点破她的行为,而是通过加分数并附上“人就该诚实,对吗?”这样的话语,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主动认错。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教会了她诚实的重要性。

二、关注孩子的独特性

《教育的情调》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用心去观察、聆听每一个孩子,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注。

教育者需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用爱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同时,我也被书中提到的“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的重要性”所触动。只有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教育者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而学生也才能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积极地去寻求解决方案。

三、教育需要大爱思想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爱的传递。范梅南在书中提到,教育需要大爱思想,这种爱具有包容性和宽泛性。作为教师,我们要爱教师这一职业,爱所教的科目,爱教育所衍化的一切。这种爱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位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正是仁爱思想的表现。教育需要这种大爱思想,包容学生的错误、包容工作的繁琐、包容微薄的薪资。只有真正热爱教育、喜爱学生,教师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时时刻刻为孩子着想,营造和谐、愉快、宽松的课堂氛围。

四、反思与自我提升

教育的智慧需要一种反思的能力。范梅南在书中强调,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生活的体验,不断质疑自己的立场,时常思考这样的体验是什么样的。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能够逐渐形成一种反思力,这种反思力能提高我们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促使我们在面对具体教育情境时作出机智的行为。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用心去理解他们。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思考如何在具体情境中更好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这种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读完《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我收获颇丰。这本书让我重新体会了教育的含义,认识到教育的情调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教师,我们要具备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关注孩子的独特性,用大爱思想去包容和理解他们。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情调的教育者。

正如书中所言:“教和育不是为了未来的生活,教和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让我们与孩子相处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我们怀揣着这份美好的愿景,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用教育的智慧去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