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基础知识及重要的文言知识。
2.通过文本细读,品味文中一些表意复杂的语句所蕴含的深层意蕴,体会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的爱。
3.把握作者对所处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感受作者思想的光辉和表达力量。
4.把握本文书信体的文体特征,体会文章的实用性、针对性,感受作者在态度、语气、语体风格等方面的特色,学习写作书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在态度、语气、表达方式、语体选择上的特点;
2.理解作者将对妻子的爱与对民族国家的大爱相统一的深挚情感,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作品中体现出的时代洪流与个人志向、人生选择之间的深切联系,理解文中展现的革命伟人和仁人志士的精神品质和人生价值,激发对祖国前途命运和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怀,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具有的抱负和将承担的使命。
2. 学写书信,把握书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任务导学法 启发引导法 鼓励点拨法 提炼总结法
2.学法:
自学释疑法 诵读品析法 合作探究法 写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
1. 导入
(1)播放齐豫的歌曲《觉(遥寄林觉民)》——介绍歌曲背景及主人公林觉民。
①介绍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收、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 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25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② 介绍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与林文、林尹民,(三人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在进攻总督衙门的战斗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再回到歌曲,不难猜测此歌是以陈意映——林觉民妻子的角色来诠释的,应该是陈意映给林觉民的一封回信。
在这封令人沉浸在悲伤中难以抽身的“回信”中提到: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
那么林觉民“难舍和舍得”、“追寻和遗弃”的是什么?“不得不舍”、“不得不弃”的又是什么?对于失去丈夫,心中意难平的陈意映来说“不得不理”的“甜蜜和道理”又是什么?我们能否在《与妻书》中寻得答案?
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林觉民给爱妻写的绝笔信《与妻书》。
2. 情境任务设置
觉(遥寄林觉民)》这首歌应该完美表达了陈意映对林觉民牺牲的悲痛和不舍之情,但是作为一封回信似乎太过语焉不详,感情的表达也过于含蓄,所以今天我们要带着任务来读这封《与妻书》,即通过品读本文,从陈意映的角度,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
要求:
1.紧扣《与妻书》中内容进行“回信”;
2.明了充分地表达陈意映对林觉民的感情;
3.注重书信体格式。
形式:全班分为两组,进行PK,比比谁的回信更符合情境,感情更真挚!
3.PK环节一:读一读,解文意(重点读音、文言字词、句意的理解)
4.PK环节二:品一品,明深意
(1)文中有两句话“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请你细读文本,找一找“幸”与“不幸”的缘由,读一读,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要求:分组讨论5分钟,依次交替发言,准确、全面者胜出。
(2)“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歌曲《觉(遥寄林觉民)》
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解读:
1.“难舍、追寻”的是什么?
2.“不得不舍、不得不弃”的是什么?
3.“不得不理”的“道理”又是什么?
要求:分组依次交替发言,准确、全面者胜出。
5.PK环节三:写一写,悟深情
从陈意映的角度,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
要求:
1.紧扣《与妻书》中内容进行“回信”;
2.明了充分地表达陈意映对林觉民的感情;
3.注重书信体格式。
形式:比比谁的回信更符合情境,感情更真挚!
6.从陈意映的角度,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分享朗读
7.小组PK评价汇总,评出优胜组进行实物奖励。
PK项目 |
A组 |
B组 |
读一读,解文意 (12分) |
|
|
品一品,明深意 (18分) |
|
|
写一写,悟深情 (20分) |
|
|
合计总分(共50分) |
|
|
8.作业布置:
给自己敬爱的一位长辈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和理想,至少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