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办法”里显自信
——从农村防疫透视中国基层治理
【学情分析】
1.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分析
相较于初中阶段,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日益趋于成熟,能通过多种手段自主解决认知方面的疑惑。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高中学生己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创新型思维和思辨能力都有所提高,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事物的是非曲直。但由于自身思维的独立性增强,对复杂事物的辨析能力还不够,有时候更容易产生片面性的观点。
2.学生认知经验水平分析。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中介绍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在2019年新教材实施的背景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己经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人民当家作主的深刻内涵,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和涉及,知道我国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能处理一些民主事务。但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对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参与不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没有切身体会。而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深刻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序参与基层民主决策和管理实践之中,为完善基层民主建言献策等,还需要老师通过构建活动型课堂加以深入引导。
【教材解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部编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内容第一目阐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介绍农村基层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相关内容;第二目阐述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说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
【设计思路】以“基层群众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总议题,以“土办法”为线索串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别设计三个板块:很土,但很硬核,也很暖心,更显自信,最后拓展延伸“要土办法,也要潮办法”。
设计意图:选取本土元素——方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农村防疫“土办法”的认同感。以猜一猜喊话人物的身份,唤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自然引入课题,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本框题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认识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和职能,能够坚持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能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联系生活热点,学生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不同内容,了解和分析这五种基层民主实践途径的意义,提升参与基层民主决策和管理的能力。
3.法治意识:通过评析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学生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地参与基层民主实践。
4.公共参与:通过本框题学习,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本框题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参与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点内容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和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所以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亲历基层群众自治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基层民主的内涵,感受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深刻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序参与基层民主决策和管理实践之中。
【预设过程】
【环节一:很“土”,但很“硬核”】
【学生活动】课前实地走访、线上资料搜集,就请同学们按照分组,一起分享农村防疫的“土办法”。
【设计意图】按照“课前学生社会调査一一课中学生活动体验——课后学生社会实践”的整体教学思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査任务时,由原来的“分小组调査村委会在疫情防控中的土办法”,带有价值引导性的任务,使学生在课前有选择性地对村委会信息进行吸收。在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对村委会的职能也就能自然而然的了解。
【教师活动】听完同学们介绍的这些土办法,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些办法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不是有点落伍了?
【看似很落后,但很“硬核”】
【教师设疑】呈现观点,有网友发帖说:农村防疫的工具落伍、效率较低、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现在互联网时代,根本不用大喇叭,建个微信群,啥都解决了。
【学生活动】请你给这位网友回帖,你的观点是: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看到“土办法”背后的“大智慧”。这些土办法看似落后、低效,却以最接地气、最通民心、最有效的方式,筑起了农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从而引出第一环节的中心词——很“土”但很“硬核”。
【教师预设问题】
1.农村为啥不用微信群进行宣传呢?而要选择“大喇叭”。
2.土办法可以移植到社区吗?——不能,土办法有它自身生长的“土壤”,更多是要因地制宜,接当地的地气。
【环节二 很“土”,但很“暖心”】
【情景呈现】
1.硬核“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2.“六亲不认”防疫“铁包公”——苏道通老人,他是一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
【教师活动】讲述故事:文字每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六点坚守在路口设卡处,做起了纪律严明的“铁包公”。不让“外嫁女”回娘家、不让孙子进门看爷爷,村里人都叫他“六亲不认”的“铁包公”。老党员苏道通的无私付出也在默默感染着身边的党员,在他的感召下,当村里的全体党员主动请缨,组成疫情防控志愿队,值班值守实行三班倒。
【设疑一】这位“六亲不认”的“铁包公”究竟铁在哪?
学生可能回答:铁在对疫情防控的决心;对村民生命安全的保护......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人物“六亲不认”的防疫“铁包公”——苏道通的故事,引导学生看到看似不近人情的背后,却是柔情似水,是对村民满满的“爱”。六亲不认之下,让我们每个人在疫情面前却有着满满的安全感、信任感,这种安全感、信任感其实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高度信任、认同。
【小结】寻找“土办法”背后的共同点:自己管理自己。管哪些?怎么管?
【知识链接】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村委会和居委会的主要职能、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设疑二】农村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难点。基层自治是不是就只要“各扫门前雪”“守好自家的一亩三分田”?
【教师引导】“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得出结论,既要守好一亩三分田,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为国家的疫情稳控贡献力量。再次小结: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中“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重要性。
【议题一:这些看似“呆萌的大喇叭”“六亲不认”的“土办法”为何如此“硬核”“暖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教师预设】
公民角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调动公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国家角度——人民当家作主有效途径,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环节三 很“土”,但很自信】
【设置议题】中国的抗疫,为什么能取得显著成效?
【观点冲突】放眼全球看战“疫”
1.2020年2月,世卫组织就向全球表示: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有效控制疫情,值得全球借鉴。当时美国《纽约时报》曾评价,中国封城、封路“给人民的生活和个人自由带来了巨大损失”。
2.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感叹,“若我感染,希望在中国治疗。”
【议题二】中国的抗疫,为什么能取得显著成效,让世卫组织专家发出这样的感叹。
【设计意图】通过国际上对中国防疫的不同观点,在观点冲突中,寻找是什么让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发出这样的感慨:想来中国治疗。
【教师预设】1.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中央就号召全党,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风骨......
2.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民主集中制......
3.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4.中国力量。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5.中国担当。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70多次。
【要土办法,也要“潮办法”】
【教师设疑】前面我们提到的“土办法”又“硬核”、又“暖心”,那是不是要一直延续下去呢?“后疫情时期”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生(可能角度):挖路、断路防止外界车辆进入等突破了法治底线,对于基层治理来说,“法治”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可能角度):强化科技支撑,要注重科学技术为基层提供决策参考和治理应用。
【总结】面对“土办法”,我们应当辩证分析、理性看待、慎重取舍。与此同时,还应当与时俱进摸索“新办法”,更需要向现代科技要“潮办法”。善于用新思维、新手段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充实我们的“工具箱”,守好防疫最后一公里,始终坚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板书设计】
【方法与策略】
借助校地共建,共享资源。基于“课前学生社会调査一一课中学生活动体验——课后学生社会实践”的设计思路,依托学校所在镇街,与学校周边的村委会取得联系,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进行实地考察,或电话寻访村委会工作人员、亦或是依托互联网收集资料,完成课前的社会调查。
【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
依托社会大课堂,增强公共参与意识。课后的社会实践,主要以见习跟岗、志愿服务为主,如村、社区工作人员跟岗见习一天;寻访一名社区网格员;“我为村、社区建设献一计”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