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锡 市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江阴精神引领下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立项编号: A/C-c/2021/06
课题类别: 青年专项一般
课题主持人: 杨晓峰
工作单位: 江阴市第二中学
填表日期: 2022年10月9日
无锡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一、已有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乡土历史地方志的研究较为深远,“中国地方志书,地城之广河,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中国地方志书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但对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关于中国地方志书方面。朱元璋自建立大明王朝后,出于统治管理的需要,对地方志的纂修极为重视。洪武三年(1370)编《大明志书》;洪武十七年(1384)编《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明成祖即位后,明朝纂修方志蔚然成风。 关于乡土历史课程研究方面。在1904年清廷出台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小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尤其应当先讲乡土历史,采用本地区内贤人名家的事迹,增加学生的志气,促使学生向他们学习,从而提升全社会素质。此举把乡土历史资源引入学校,使其正式成为一门学校课程。1905年学部又出台了一标志性体例——《乡土志例目》,其中阐明了一系列关于乡土教材的规范,各地又因此逐步掀起了研究乡土教材的热潮。民国时期,政府更加注重培养时人的爱国情怀,因此也十分重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在数次《中小学历史大纲》中都强调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作用,并鼓励各地开发属于自己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 进入21世纪,随着对乡土资源和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视,我国关于乡土历史教学的研究进入春天,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接踵而至。 (1)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作用的研究 在有关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作用的研究中,强调最多的即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黄茂安老师较早地提出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对中学历史教材的补充,且这种补充是积极的,是学生发展情感的生动教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贺州市中学廖云庭副校长认为乡土资源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发展。梁静老师认为在历史课堂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使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对家乡的认识,进而上升到对国家的认识。并以小窥大,从对家乡文化的熟识,拓展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熟识。除爱国教育作用外,还有关于提高教与学质量的作用研究。张晓英老师主要论述了乡土史课程资源具有:补充教材,丰富教学;“钓”起兴趣,推动教学;培养情感,升华教学;提升能力,有效教学的作用。杜泽林以四川省为例,阐述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发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逐步落到实处。2001年,上海特级教师凤光宇就指出,历史课程的资源有很多,其中乡土史资源是其中优秀的一环,它具有范围广,熟识度高,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并利用嘉定乡土资源,具体论述如何开设历史探究型课程。北京房山区教委郭冬红副主任认为,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乡土课程资源的融合途径有四点:资源设计系统性、内容选择典型性、教学实施整合性、区域开发课程化。西南大学的杨立娜通过亲身实践与考察,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又结合历史课本对当地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并在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此外,相关学术会议也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研讨。2013年赵颜颜老师在教学交流会上,从乡土历史课程开发的现状、作用、原则、实施四个方面,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阐述了自己的思想。2020年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方旭老师从乡土文化之旅、乡土文化阅读、乡土文化资源三个方面对其开发进行论述。 (3)江阴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江阴地区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应用研究比较少。江阴的张彪、薛权开老师举例谈论到了江阴乡土史教学的教学价值;薛权开老师提到运用乡土资源 拓展历史教学;吉莉老师论述了利用江阴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张晓英老师以江阴高中历史教学为例,论述乡土史资源与学习能力培养。 二、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在乡土史资源研究领域开始较早。早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就有关于乡土教育的理念,他提出:“教育是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事物加以了解。”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开始对学科历史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融合,德国著名学者芬格在《乡土教学指引》中指出:“历史等课程的学习,应该从了解故乡的风土民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建筑设施等开始。” 而1995年英国也颁布了第二部《历史学科国家标准》,要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以历史教材为本,融合当地文化知识,以期使历史教材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高度协调。法国同样非常重视对乡土历史教育的发展,法国每年都会将全国的历史建筑或者国家行政机构向学生开放一天,让学生进行免费参观,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并将这天定为“历史文化遗产日”。 进入21世纪,国外学者仍然对当地乡土历史十分重视。并探索出很多符合外国国情的乡土历史应用方式。
综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当今对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较丰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区也逐步结合自身实际展开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这些为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其中针对江阴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及应用较少,且与当今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结合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故本课题希望能进一步研究江阴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为把江阴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更好地开发和应用于实践,提出可行性参考与操作路径的尝试。
|
二、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含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价值与主要观点等。
一、课题名称:江阴精神引领下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核心概念:“江阴精神”“课程资源”“本土历史课程资源”。 界定: 1、江阴精神: 具体阐述为“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 前两句:“人心齐、民性刚”,是从江阴渊远的历史、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的民族精神中提炼出来的。“人心齐”是江阴精神的品质,意味着凝聚合力、和衷共济;“民性刚”是江阴精神的特征,意味着百折不挠、义行天下。后两句:“敢攀登,创一流”,是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总结出的,是对江阴人民传统精神的延续、发展,亦是对现实江阴人民奋斗历程的最好总结,更是呼唤江阴人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号角。“敢攀登”是江阴精神的核心,意味着超凡胆魄、拼搏探索;“创一流”是江阴精神的精髓,意味着日新为道、追求卓越。 2、课程资源: 吴刚平《课程资源论》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从广义上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从狭义上说,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从功能来看,它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其中,素材性资源又可以分为外在物化形态的资源和内在生命化形态的资源,外在物化形态的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练习册等,内在生命化形态的资源包括师生的经验、感受、理解、问题、困惑、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本土历史课程资源: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中,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能够服务于历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是多样化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纸质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信息等。 本土历史课程资源也可称为地方史课程资源,以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作为主要内容,乡土史主要是指县(区)及以下的地方历史,包括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历史档案、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等文字图片资源等,而地方文化主要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流意识以及广泛传承于民间的风俗、艺术、传闻等,如民俗风情、特色小吃等资源。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具有直观性、亲切性、熟悉性的特点,是学生熟知的历史史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上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题是在江阴精神“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引领下,研究江阴地区与历史教学相关的本地文本、实物、人力和信息化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纳入到历史课程资源体系中,丰富历史的课程资源,为历史学科的发展服务。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有利于对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政策和理论加强理解,以便科学运用。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对教科书、教师、学生、网络等主要课程资源开发的探讨。有利于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将核心素养的内核与历史课程资源的内容结合起来,体现出核心素养对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作用。并且,通过对新教材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地积累各种资源,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提供更丰富的教学选择和研究资料。 2、实践价值 首先,有利于保持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核心素养概念的出现,为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具有丰富层次结构的教学与课程目标。要想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在历史课堂中和课堂外,都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其次,有利于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历史课程资源与过去相比,类型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要配套好相应的教学活动。在课程资源与多样的教学活动加持下,中学历史教学就变得更加丰富、有效。 三、主要观点: 江阴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江阴精神”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本土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同时由于诸多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着不可再生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中,本土文化资源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重要而迫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内容,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对传承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充分挖掘江阴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现行教材与江阴乡土的结合,体现家国情怀。 3、调研乡土知识的运用情况,实践乡土资源的开发。 创新之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十二个字“江阴精神”和城市品牌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在于它的高度凝练和简明的形式,集中了江阴人文创造之精华,反映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独特气质、历史文化积淀和文化品格特征,起到了引领城市方向、社会风气和激励人们不断奋发向上的作用。 从江阴精神的角度对本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与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本土特色历史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开发和利用方式的多样化;特色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在课程、教学、评价三个环节中的有机整合、综合利用、统一推进。
|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试图探索在江阴精神引领下,通过对自变量江阴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优化和改变,改变因变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这之间的因果联系。思考如何通过改变和优化自变量,从而达到优化改善因变量。 1、了解江阴市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 遵循假设与验证是实验研究的重要思想。假设江阴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影响,进行前测。主要是借助问卷调查,调查访谈等形式,分析江阴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使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 2、开展江阴乡土知识与高中现行教材的融合实践研究。 紧扣江阴精神,抓住自变量江阴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立足课堂,开展江阴乡土知识与高中现行教材的融合实践研究。现在使用的统编版历史教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找到众多与江阴乡土知识的融合点。 3、实践乡土课程融合教学,观察课程开发与实践效果研究 分析建构因变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结合江阴教育局高中“三力课堂”的评价标准,进行后测,发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尤其是对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培养,为后期的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提供便利。 4、开发出适合的《江阴乡土史教学系列课程》。 紧扣江阴精神,结合文献研究、江阴乡土史研究,结合丰富的校内外物质和人力资源,开发出适合的《江阴乡土史教学系列课程》。 二、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操作建议 本课题研究主要沿着四条线路展开:一是对江阴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使用乡土课程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现状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二是开展江阴乡土知识与高中现行教材的融合实践研究。立足教材,找到与江阴乡土知识的融合点。进行文本的编辑与撰写。三、通过实验后测,以学年为单位,实践校本课程教学,与往年作对比,观察课程开发与实践效果,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尤其是对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培养。四、结合文献研究、江阴乡土史研究,结合丰富的校内外物质和人力资源,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江阴乡土史教学系列课程》。 1.了解江阴市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 (1)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针对老师和学生,开展对江阴市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乡土课程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访谈法 (3)操作建议: 从问题的发现上看:可以从学科、课堂切入,从若干的维度展开有目的的调查,希望全方位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问题分析归因上看:可以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分析 (4)成果表述:调研报告《江阴市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 (5)组织分工:杨晓峰、刘谆谆、何平、韩强 2、开展江阴乡土知识与高中现行教材的融合实践研究 (1)研究内容:对本课题有关内涵进行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立足教材,寻找立足教材,找到与江阴乡土知识的融合点。进行文本的编辑与撰写。 (2)研究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3)操作建议:按照历史的时间脉络,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逐一分析,寻找教材中可以结合点。 (4)成果表述:相关乡土知识文本,教学案例 (5)组织分工:杨晓峰、何平、汪飞飞、朱丽叶、王文淑 3、实践乡土课程融合教学,观察课程开发与实践效果研究 (1)研究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学生访谈,亲入高中历史课堂观察等方法,以学年为单位,实践乡土课程教学,与往年作对比,观察课程开发与实践效果,尤其关注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希望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教育观察法、教育测量法、教学案例法 (3)操作建议: 设计后测问卷和访谈问卷,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进入课堂,深入学生和老师,调查乡土知识的课堂实施情况,突出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否体现。 (4)成果表述:调研分析报告。 (5)组织分工:杨晓峰、刘谆谆、冯茹、王文淑 4.开发出适合的《江阴乡土史教学系列课程》 (1)研究内容:结合文献研究,结合江阴乡土史研究,结合丰富的校内外物质和人力资源,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江阴乡土史教学系列课程》。 (2)研究方法:文献法、案例研究法 (3)操作建议:以时间为轴,按照全国、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线,辅以江阴独特的地方特色的风情人物。 (4)成果表述:文献汇编,研究综述及相关论文。 (5)组织分工:全体成员参加
|
四、研究计划
含研究阶段、研究任务、责任分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一、研究阶段与研究任务 1、准备阶段(2022.6—2022.12) 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和课程化理论,并对此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解课题的内涵、本质,组建课题组,明确课题的研究范围、方法重点和意义,并形成《课题申报评审书》。这一阶段负责人: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23.1—2024.1)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通过制定计划,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运用课题论坛、专家报告会、课题研究课、专题活动等方式,组织引导课题组核心成员积极参与。做好中期评估各项准备工作,并接受中期评估验收。这一阶段负责人:课题组。 3、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24.1—2024.6) 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校本课程;总结提炼实践与研究的全部成果,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举办成果鉴定活动。负责人:课题组。 二、责任分工
三、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调研报告:《江阴市高中历史学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2)论文:《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凸显江阴精神》 (3)开发校本课程《江阴乡土史教学系列课程》 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江阴市高中历史学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研究》; (2)编著《江阴乡土史教学系列课程》 (3)论文集《教我如何不想他——江阴精神与历史课程资源》
|
五、专家评议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六、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若对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成果形式、研究内容等有重大变更,需单独提交“变更申请审批表”。
|
七、论证组成员名单及签名(通讯论证无需专家在此签名)
论证组职务 |
姓名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签名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