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刘燕红
【课标要求】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核心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内容要求:
5~6年级②: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业要求:
5~6年级:知道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了解滑轮的结构和作用。
2.能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科学思维:
2.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及作用。
3.通过观察,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实践:
能够组装滑轮进行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态度责任:
对简单机械产生兴趣,乐于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小机械。
【教学重点】
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
【教学准备】
学生: 滑轮、铁架台、棉线(两端打好圈)、钩码、电子测力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电子测力计的使用练习
【设计意图】电子测力计相对于弹簧测力计而言,在使用上有着调零、读数简单、数值精准等优势,可以很好地对滑轮是否省力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因其灵敏性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不能有太大的晃动;测力计摆放方向需与被测的方向一致;每次测力前需重新调零;调零后方可挂上被测物体。因之前疫情原因,对科学课程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对测力计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故将测力计的使用提前至课前,其并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一、初识滑轮
1.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提问:如何将地面重物运到阳台上?
(2)学生回答
方法一:人站在阳台,直接用绳子提升……
方法二:人站在地面,将绳子穿过栏杆提升……
2.模拟栏杆挂绳提升重物,演绎滑轮由来。
3.揭题:滑轮。
4.认识滑轮结构及作用。
5.介绍早期的滑轮。
【设计意图】通过“阳台提升重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将重物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不同方法,引出滑轮。在利用绳子直接提升重物中理解绳子的作用——传递力,发现用力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从施力者位置的改变,发现施力方向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演示在栏杆上拉动绳子来提升重物,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的演变,认识滑轮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通过资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古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发明并使用了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
1.小组组装定滑轮,感受定滑轮的作用。
2.定义定滑轮,小结定滑轮能改变施力方向。
3.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过渡: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提升重物更加方便。那使用定滑轮和直接用手拉,用的力有区别吗?
(1)提问:使用定滑轮和直接用手拉,用的力有区别吗?如何探究?
(2)小结实验思想:比较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和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的力。
(3)规范实验方法,介绍材料、实验方法。
实验记录单1:
问题:定滑轮省力吗?
猜测:
实验方法:(PPT展示)
实验记录:
重物质量/克 |
测力计读数/牛 |
|||||||
直接垂直提升 |
用定滑轮提升 |
|||||||
1 |
2 |
3 |
平均值 |
1 |
2 |
3 |
平均值 |
|
100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结论:
(4)学生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汇报。
(6)小结: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设计意图】通过组装定滑轮活动,进一步认识滑轮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定滑轮及其特点做好铺垫。通过自主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验证自己的猜测,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三、探究动滑轮
1. 过渡:往上提升重物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呢?最好还能够省力!
2. 启示:演示细绳提重物,从中有何启发?
3.介绍动滑轮,小结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学生演示实验:验证动滑轮省力。
(1)组装动滑轮,小结方法。
(2)三次测量,读数,求均值(0.6N左右)。
(3)小结: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能省力。
5.理解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实际用力与预测值的偏差。(机动)
(1)提问:刚才猜想绳子两头应该各承担一半力,应该是0.5N,现在测量下来是0.6N,怎么回事?
(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拉起滑轮也需要力量,绳子与滑轮之间也有摩擦力。
【设计意图】寻找省力的提升重物的方法,通过教师演示细绳提升重物的过程来启发学生思考,增加提升重物的绳子数量来省力,加入滑轮来减小绳子与物体间的摩擦,引出动滑轮。根据课堂时间来确定采用学生演示或小组活动来组装动滑轮,并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至于动滑轮提升重物实际用力与预测值之间偏差,引导学生思考实际操作活动中的影响因素也是科学思维的一部分。
四、拓展滑轮组
1.提问:能不能既改变用力方向又省力?
2.学生思考,提出方案。
3.介绍滑轮组。
【设计意图】在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的方法,最后引出滑轮组,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滑轮提供了方向。
五、生活中的滑轮
1.现实生活中滑轮安装的位置。
2.找出滑轮,分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设计意图】通过找寻各设备中的滑轮来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不被课堂教学所束缚,滑轮并不是只能上下提升。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