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读《阅读力》有感 2023-10-0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读《阅读力》有感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孔敏亚

一、背景

2023年7月,教师大会结束前,蒋校长给每位老师赠送了一份礼物(每位老师走出会场时在门口自选一本书带回),同时也给学校中青年教师布置了一份写3000字读后感的作业。记得在近几年中,学校也曾经给老师送过一些书,但没提过任何要求,这次的赠送附加了这份特殊的作业,其中的用意就不需多言语。这次赠书,又让我回忆起2007年去南师大读研究生时的一幕:第一次跟导师见面,导师跟我们随便聊聊家常,走时随意说了声:“大家回去最好能坚持每天看一小时书就可以了”。老师没提看什么书,怎么看书,既没有方向,也没有方法指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发走了。在随后的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这句简单的话,断断续续地坚持着,每次写出一些东西(课题、论文、教学设计等),或是上成一次公开课,我就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出这句话的份量。拜读了《阅读力》这本书,个人觉得我们每天坚持看一小时书,它也是一种方法,当老师的我们,常态就需要贵在于坚持。

《阅读力》,出于一种好奇,我选择了这本书。看了书名,第一反应就是为啥起名“阅读力”。平日里只说阅读、阅读能力,好像也没听专家、学者们说阅读力。该书作者是我国全民阅读的倡导者、领读人,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全民阅读活动、阅读论坛、读书会和大中小学读书报告会上发表演讲,获得热烈反响。本书即为作者多年研究阅读学和普及阅读学知识的结晶。书中通过对人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目的的梳理,对各种阅读活动和阅读想象进行辩证分析,指出“阅读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在阅读史上首次提出了“阅读力”这一概念。应用这段话,其实也就是书中第四部分阅读一定有方法之五——“读到好书要动心”,方法中的举例介绍:作家铁凝读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她首先对着扉页上题记的两句话心动了。我用这个方法,在书的背面发现了问题的答案,顺着思路,一气呵成,用了10天时间看完了此书,这也是我有史以来用最短的时间读完一本完整的书。

在新一轮的新高考培训中,聆听到首席开讲专家杨九俊的讲座,虽然给他的是命题讲座,但讲座中应时应景、恰到好处的地方,他都是引用惠特曼、黑格尔、杜威等名人话语来解说,可见他阅读面之广,体现出读到深处用来妙的呈现。虽然他自谦地说自己只是碎片化的阅读,但整个讲座蕴涵的哲学理念,文化功底之深,触不可及,引用主持人点评的一句话:“史诗般的语言”,来概括洗耳恭听之感。

二、感受

1、阅读中最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读到好书要动心”。

阅读一定有方法之五——读到好书要动心。该方法留给我的感想是:读到动心处开展写作,我们写教学笔记、论文、课题等是否就也可以参照这些方式方法,平时书读多了,是否就会不再怕写东西,是否就会应念大家所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话回过头来不就是在鼓励我们平时要去多读书嘛。

书中是这样介绍方法的:我们说读书要动口、动手,这可以理解。可是,动心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来,动心就是指读书人读书要投入自己的感觉,如果你打算读了这本书要与别人交流,那么,就得在书中寻找内容的主干、要点和足以引起人们兴趣的细节;如果你打算读了一些书也要去写书的,那么,就得在书中去感觉有哪些东西不妨试着学一学的。

要使得我们不只是一个为读而读的读书人,看来要随时关注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心动。至于是不是心动之后一定要行动,要写作,那倒不一定,成就一次成功的写作不只在于一次阅读的心动,还有赖于一个写作者多方面素质的准备。我们之所以强调读书人要关注自己阅读时的心动,这是使得我们的阅读卓有成效,更有心得的物我交融的关键点。作者说的多方面素质的准备,我的理解是阅读的方向和出发点不同。以前读书只是为了写论文,针对自己的主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就是到用时才去读别人的书和论文,为写作而阅读,出发点不同,带着主干目的去阅读,收获不同,故难得有心动之处。

读书要动心,心动就要有所行动,就要尽快把心中的感觉记录下来,把那瞬间的激情记录下来,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许只是电光石火,可那是我们与写作那本书的智者有了交流,感情有了撞击,这是值得立此存照甚至值得进一步扩展的事情,如此这般,日积月累,我们的阅读力将有更大增强。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的阅读缺少的是行动,缺少动笔。所谓动口、动手、动心,显而易见,最难做到的就是动心。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更加必须去努力的方法。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行走,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1939128日,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中,把自己读书学习的经验如此形象地告诉大家,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但毛泽东不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他始终鼓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倡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在伟人的指引下,我们时刻要加强自己的阅读,并尝试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实践我们课改,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前行。

2、提高阅读力的一种形式---“读书会:为了阅读的聚会”。

从现代阅读观来看,一个人的阅读是个人自己的事情。在一个正常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读与不读,读什么,怎么读,完全可以是个人自己的事情,社会的主流阅读力量可以就这些事情引导、劝导、感召、影响社会中的好恶,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提高全社会的阅读力。

都说阅读是个人的事情,可是,自古至今,我们却看到无数读书人不仅需要拜师求教,还喜欢寻求阅读交流对象,寻找阅读伙伴,乐此不疲于为了阅读的聚会。比如孔子办学课徒;齐国君王创办的“稷下学宫”。“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这个典故说到山东读书历史,我就立马想到山东泰安初级中学宋晓露老师创办的“晓露学习共同体”,一个退休后再要求返聘的中学体育老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打量着给年轻老师能留下点什么帮助,开始只在自己学校组织了5位老师每天打卡读书,一年多来,发展到全国各地几百名老师加入打卡读书,每周都有老师写心得、读后感、做美篇,每月有读书心得线上交流活动,读书团队带来的收获不光只有写论文发表和获奖了,它更多得还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生活,给自己的孩子做出了榜样和表率。曾想加入“晓露学习共同体”,但怕自己坚持不了,打下了退堂鼓。自己一个人也读了些书,但明显缺少交流和探讨,就缺少灵感,和她们团队相比,收益明显打折。看了这本书,再次鼓起勇气,争取加入团队学习,共享阅读带来的交流乐趣。

三、随想

阅读:坚持专业阅读,提升阅读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要读专业书籍,又要读跨专业书籍;教师须改进阅读方法,从“思”字做文章,在读思结合上下功夫。在读以致用中提升专业阅读效度优化网络阅读环境,让阅读“热”起来。及时分享和交流阅读心得与体会;定时开展阅读主题研讨,进一步优化阅读环境,形成阅读合力,点燃阅读热情。真心希望名师工作室或者自己的教研组能够建立一个像“晓露学习共同体”一样的读书团队伙伴,共建读书方案,读思结合,以读促思,养成思的习惯,在写中思,提升思的品质,能达到共同成长与提高的效果。

阅读是一种回归。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自气华。读书越多,内心会越丰富,眼界也会越开阔。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很喜欢这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希望能慢慢做到像本书作者定义的:“阅读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每个人都憧憬未来多么美好,但是,人哪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人只有把握现在的能力。选择发呆还是选择奋斗,选择无奈还是选择努力,选择做梦还是选择圆梦,选择尽人事后而听天命还是选择不尽人事就去听天命,都是人自己要做的决定。永远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逃避,永远不要异想天开,不努力,不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珍惜当下,把握机会,让美好的憧憬在奋斗不止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