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研究 2020-09-24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省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薛海燕 所在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执教时间:2020-06-21 执教地点: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 执教内容:课例展示深度阅读 参加对象:淮南市第一中学英语组全体教师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推广运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亟需显性的操作流程,但是实际问题是:学生缺乏有效应对以语篇测试为手段的学习机制,教师缺乏实战的课堂操作环节。

    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从理论上,①“语篇结构模式” (Harmer,1991) ②“语言即语篇”的理论  (McCarthy & Carter,1994) ③“读写能力”(literacy) (Krashen, 2012) ④“深度阅读”(Deep Learning)  (Marton&Säljö,1976)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教育部,2018) ⑥“产出导向法”   (文秋芳,2015) ⑦“续”理论  (王初明,2014)均指向深度学习方式。

   以《牛津高中英语》(新版)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 提出以下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1. 基于主题的理解与批判,读懂文本,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1)产出任务激发潜能

(2)角色体验感悟主题

2. 基于语篇的解构与赏析,读透文本,实现知识的联系与整合;

(1)解构文本

(2)内化语言

3. 基于读写的反思与建构,读破文本,迁移应用解决新问题

(1)搭建读写支架

(2)读后续写、续读

并提出:

指向深度学习的文学性语篇教学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 学悟结合

    加强学生内在需求与主题语境的联结,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卷入(involve)文本,“感悟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鼓励学生进入文本,体验角色,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判不同的价值观,“感悟其精神内涵,关注自己的人生成长”;带领学生在迁移和应用中超越文本,建构多元文化视角,“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中华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教育部,2018)。

2. 学思结合

    “语言学习活动也是思维活动”。借助思维导图等可视化思维工具解构语篇,将信息的识别、获取与理解、整合、概括等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体验角色,融合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思维的逻辑性与条理性;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养成鉴赏评价、自主表达能力。

3. 学用结合

    “语言学习和使用没有清晰的界限,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学性语篇特有的篇章结构,寻找“文眼”,建立起零散信息之间的意义关联,建构结构化知识,运用所学分析、解决新问题;鼓励学生对文学性语篇的语言从接受性理解上升到产出性表达,发挥读写技能之间的“协同效应”,反刍内容、语言,选择恰当的话语结构,确保交际得体有效,提升语言加工层次。


附件:

  • 阅读(33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