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读后感23探寻项目学习智慧,点亮道德法治课堂
2025-04-0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其他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一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探寻项目学习智慧,点亮道德法治课堂
——读《项目学习的实践智慧》有感
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徐敏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在探寻如何让课堂摆脱枯燥乏味,充满生机与活力,切实提升教学实效,让学生真正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实现成长与进步。邓国亮的《项目学习的实践智慧》一书,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对教学有了焕然一新的认知。书中着重指出项目学习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这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法治观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目标高度契合。它使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绝不能被局限在书本知识的狭小天地里,而应积极创设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回顾往昔教学,在教授《身份证的认识》时,我仅仅是按部就班地讲解身份证的作用、信息构成等基础知识,学生虽然能够记住,但理解浮于表面,缺乏深度。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开展了一次项目式学习活动。我精心设置了“模拟生活场景”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置身于购买车票、办理银行卡、入住酒店等场景之中,亲身感受身份证的重要性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在模拟过程中,他们不仅透彻了解了身份证的用途,还深刻明白了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次项目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回忆王怡蕾老师的《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中,同样尝试运用项目学习的方法。以往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只是通过图片、视频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次教学,学生分组开展“探寻家乡民间艺术”的项目研究。各小组学生通过采访民间艺人、参观民俗博物馆、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深入探究家乡民间艺术的历史、特色和传承现状。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们带来了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分享了自己的调研成果和内心感悟。通过这次项目学习,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对家乡的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正确认识广告》这一课也尝试了项目式学习。以往单纯地讲解广告的概念、类型以及虚假广告的危害,学生们虽然能够了解相关知识,但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广告时,依然缺乏辨别能力。读了这本书后,我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我让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广告案例,分析广告的表现形式、宣传手法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深入探讨如何辨别广告的真伪。例如,有的小组通过对比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广告,发现一些广告存在夸大功效的问题;还有的小组通过调查身边同学的消费经历,了解到广告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通过这次项目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理性看待广告,还提高了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书中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项目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教师则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项目学习还注重跨学科融合,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可以结合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
《项目学习的实践智慧》让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更加明晰。项目学习,不仅是优化教学方法的路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后续教学中,我会将书中的理念与方法,当作深耕课堂的指南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从知识汲取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蜕变。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滋养下,成长为品德高尚、法治观念牢固、思维敏锐、善于实践和有社会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