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教学到走向深邃的阅读空间
——听唐江澎校长《阿房宫赋》课堂教学有感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周庄校区 倪传余
清人王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评价杜牧《阿房宫赋》“古来之赋,此为第一,所以家传户诵,至今犹新也”。作为教材经典文本,如何读《阿房宫赋》与如何教《阿房宫赋》,似乎是两个问题,各自延伸出来的方法、路径往往走向不同的方向,其实不能割裂开来,需要我们在小径交叉纵横中寻找彼此的关联与契合。
从此意义上来说,唐江澎校长执教的《阿房宫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弥合二者差别的可能。唐江澎校长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用一种程式化、精细化的方法来结构教学、建构课堂,而是回到文本,回到阅读,让教师的教为学生的读服务。
唐江澎校长课堂开始引入《道山清话》中的一则笔记,“东坡在雪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其一曰:‘也有两句好!’其人大怒,曰:‘你又理会得甚底?’对曰:‘我爱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党卧而闻之。明日以告,东坡大笑曰:‘这汉子也有鉴识!’”这种前人阅读方法、阅读体验、阅读共鸣的前置,易于引发学生的关注与好奇,而关注与好奇恰恰是我们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最佳契机。
唐江澎校长由“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为例,通过抑扬顿挫的现身示范,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透文本,读通文本,进而体味秦王朝肇创之初的宏伟与奢华,一个时代的气象呼之欲出。由此引入贾谊的《过秦论》,通过文本互证,彼此阐释,探寻作者写作《阿房宫赋》的旨意。类似的阅读一路而下,层层叠叠,进入阿房宫的营造世界,启发学生思考作为文学意义的阿房宫形象是如何在人与物跨时空的对话中逐步建构的,彼此的记忆与想象又是如何交织的。
整个教学看似随意,实则自有匠心,让我们看见好的教学是如何生成,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入深邃的阅读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