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家校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2024-09-26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家校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摘要:一名高二女生突然失眠,全身发抖,出现幻觉,就医服药后效果不佳。该生对教师缺乏信任,在心理教师无法干预的情况下,学校联系家长到校进行家校会谈,通过家校沟通,调整干预方案,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之后,家长的婚姻纠纷告一段落,该生的症状也悄然消失,逐渐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家校沟通;心理困境;高中生;辅导个案

一、个案概况

小丽(化名)是一名小学高年级女生,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亲是保安,母亲是清洁工,家中有一个小她一岁的妹妹,妹妹在老家读书。小丽与妹妹和母亲关系均不错,与父亲交流比较少。家族史中,小丽亲舅舅有精神障碍,一直住在精神病院;小丽的表姐生完孩子后患上癫痫,常常发作。一周前,小丽由于晚上 失眠严重,出现以下症状:焦虑,害怕,非常紧张,甚至浑身发抖。父母带她去了医院心理科,医生针对她的状况给她开了抗焦虑和抗抑郁以及促进睡眠的药物。小丽说服药后心情比较平静,但是后来有一种药物吃完了,她感到非常焦虑,一整夜都睡不着,于是来到心理辅导室。

小丽认为自己失眠主要是因为自己脑海里在模拟与他人的对话。她表示自己平时不太爱和同学说心事,所以经常会模拟和某位同学说话,尤其是晚上,她脑海里常常出现一个场景: 有人跟自己讲话, 自己也在跟她讲话。最近她控制不住自己脑海里的声音和想法, 无法停止“ 对话”, 有时候太过投入,真的会发出声音。平时她都是一个人回家, 在回家路上也会跟人“讲话”,会忘记自己在走路,以为真的在那个场景里,直到周围的人用奇怪的眼神打量她,才意识到刚才自己发出了声音,这才中断了“ 对话”。这些症状她从未向医生提及。

二、评估分析

从小丽的描述来看, 她无法停止脑海里的对话,频繁不自觉地幻想一些场景与对话,如果不是现实刺激引发的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分裂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压力事件引起的焦虑和幻想。但是小丽否认了自己过去和现在遇到过任何压力事件,认为自己是无缘无故出现这种情况的。

由于从小丽这里收集的信息有限,我一时无法找到小丽的问题症结所在。由于她高度焦虑、失眠严重且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超出了心理教师的工作范围,我建议班主任联系家长进行家校会谈,考虑对小丽进行转介,小丽需要去医院完成进一步的心理评估和诊断并把结果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合理应对。

三、干预过程

(一)联系学生父母后调整干预方案

我第一次跟小丽妈妈的电话沟通中,小丽妈妈表示非常担忧小丽目前的状态,上周小丽因为过度焦虑和紧张导致身体发抖,父母带她去了精神科, 医生认为是重度焦虑、中度抑郁并且开了一周的药。小丽告诉我,父亲出轨了,但小丽并不愿意学校老师知道她的过去以及家里的事情,她也一直交代妈妈不能告诉老师, 这会让她以后没法在学校做人,并且非常担心老师知道后会告诉学校领导,影响她的正常升学。

我与小丽没有建立信任的辅导关系,也不适合对其展开辅导,小丽父母之间的家庭纠纷也不属于学校教师的干预范围。我把小丽的情况汇报给学校心理干预小组后,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干预的方式是面对面的家校会谈,这次家校沟通的目的不是要干预小丽父母的婚姻以及讨伐谁的过错,而是站在家校合作的角度告知父母孩子当前的心理问题深受家庭影响,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二)召集学生父母到校进行家校会谈

在进行家校会谈之前, 我们仍然先跟小丽妈妈进行了深度交流。首先, 我们表示非常理解妈妈的感受,我们希望妈妈可以保护好孩子, 必要时求助司法机构和妇联等公益单位。同时表示,作为教师,我们有我们的工作边界,虽然很理解妈妈的遭遇, 但是爸爸的出轨不是我们这次会谈的重点。

在我们的努力沟通下,小丽妈妈的情绪已经比之前平稳了很多,也能从情绪中走出来,开始理性对待丈夫出轨这件事,表示自己也在努力挽救家庭,不希望这个家就这样散了。家校沟通的一致目标是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她顺利度过此次心理危机。

 

 


我们向小丽父母表达了对小丽的担忧,指出目前小丽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了学习, 期待父母能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和产生激烈冲突;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继续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服药治疗;我们也暗示父亲对于这个家庭非常重要,父亲需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关键时刻引领孩子走出困境。最后,我们表示同意让小丽在接受治疗的同时继续上学,每周一到辅导室向心理教师汇报自己的心理状况。

四、干预结果

家校会谈后的第三天,小丽如约到心理辅导室汇报自己的心理状况,她表示自己上次看医生时把自己的症状完全告诉了医生,医生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说她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这让她轻松了不少。她现在睡眠也恢复了正常, 焦虑有所减轻, 并表示要把上几周落下的课程补回来。

班主任反馈说小丽隔周回来上课,状态好了很多,没有再趴桌子,焦虑情绪有所减轻,能够正常学习和生活。小丽的好朋友也反馈说小丽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对家里的事情也放下了。小丽的父母也表示孩子在家中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五、辅导反思

(一)把握好边界,尽力安抚家长的情绪

作为教师,当得知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受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影响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边界的问题。一开始,小丽妈妈在通话中不断控诉自己丈夫的越轨行为,并为此非常苦恼,请求学校的帮助。对此,我们既需要倾听,安抚她的情绪,还要告知她这并不属于教师的工作范畴,我们也不能为她的夫妻关系提供任何建议,但是我们作为教师愿意从孩子成长环境的营造方面给她提供一些建议。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真诚打动了小丽妈妈,让她能够在家庭关系困境面前冷静思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迅速做出应有的调整。

(二)家校沟通为学生心理保驾护航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家校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校沟通的失败往往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心

理问题恶化,让学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我们必须明白,当我们向学生伸出援手的同时意味着我们需要让家长与我们站在一道,一同守护孩子,同时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家校形成合力。

当学生因为家庭关系出现心理问题,我们不能轻易责怪家长,因为这样做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一方面, 我们需要告诉家长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目前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有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鼓励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做出适度的调整和改变, 我们要肯定家长的付出,突出家长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够与一些所谓的“问题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引导他们做出调整和改变,这是对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最好的帮助。

(三)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高发,不少学生出现了失眠、焦虑、抑郁症状,一些学生选择去医院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固然有它的作用,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讲,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小丽一开始出现失眠和幻觉,处于高度焦虑的状态,药物可以减轻她的一些症状,但是如果小丽的父母一直争吵,婚姻岌岌可危,处在压力情境下的小丽可能会不断反复出现心理症状。环境不受药物控制,而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除了与自身的认知有关之外,也受环境的影响,药物可以减轻一时的症状,但并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面对类似小丽这样的个案时,作为心理教师,能做的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症结,取得家长的信任,家校联合,让问题解决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武希琴. 家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J]. 中国火炬, 2006(10):34-35.

[2] 霍国强. 家校合作:共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9):35-36.

[3] 马志国. 聚焦改变的技术——学校心理咨询中的改变技[ 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0):58-62.

  • 阅读(30)
上一篇: 《认知觉醒》读后感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