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小论文的考试分析与教学思考
摘 要:高中历史小论文是高考历史的必考题型,每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的试题中必然会出现一道开放性试题,即一篇小论文写作。历史小论文这类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融入了历史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是一个综合开放的历史试题类型。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年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命题情况,分析小论文写作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作,考试分析,教学思考
历史小论文是历史学科的一类特色题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探究性等特点,通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同时也有利于融合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指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真正解决是通过自己对相关史事的了解,尤其是对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分析,用实证的方式对问题的要点逐一探讨,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考查是对课程标准的对照与升华,在以“3+1+2”为模式的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进一步地得到凸显,历史小论文的考查也将被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近十年全国卷和新课标卷高考历史小论文梳理与现状分析
(一)近十年全国卷和新课标卷高考历史小论文梳理
试卷 |
考查内容 |
题目考查范围 |
考查类型 |
2014年全国Ⅰ卷 |
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
中国近代史 |
修改补充类 |
2014年全国Ⅱ卷 |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
世界近代史 |
修改补充类 |
2015年全国Ⅰ卷 |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公式进行探讨 |
世界近现代史 |
关系探讨类 |
2015年全国Ⅱ卷 |
说明我国节假日变化趋势的原因 |
中国史 |
变化趋势类 |
2016年全国Ⅰ卷 |
给出《社会契约论》,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运用世界史的知识进行论证 |
世界史 |
自拟论题类 |
2016年全国Ⅱ卷 |
给出一副地图,展示玄奘西行、回国和鉴真东渡的路线,并给出两人的介绍,从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 |
中国古代史 |
提炼观点类 |
2016年全国Ⅲ卷 |
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
中国近代史 |
信息提取类 |
2017年全国Ⅰ卷 |
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
世界史 |
信息提取类 |
2017年全国Ⅱ卷 |
钟表的演变 |
世界近现代史 |
提炼观点类 |
2017年全国Ⅲ卷 |
近代中国的反抗与探索 |
中国近代史 |
自拟论题类 |
2018年全国Ⅰ卷 |
提取《鲁宾逊漂流记》一个情节 |
世界近代史 |
历史情节类 |
2018年全国Ⅱ卷 |
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
中国近代史 |
提炼观点类 |
2018年全国Ⅲ卷 |
《汉书·古今人表》中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
中国古代史 |
提炼观点类 |
2019年全国Ⅰ卷 |
评析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观点 |
中国史 |
观点评析类 |
2019年全国Ⅱ卷 |
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时间轴 |
世界近现代史 |
关系探讨类 |
2019年全国Ⅲ卷 |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
世界近代史 |
提炼观点类 |
2020年全国Ⅰ卷 |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时代特征的书名 |
中国古代史 |
自拟论题类 |
2020年全国Ⅱ卷 |
欧盟结构的三大支柱 |
世界近现代史 |
关系探讨类 |
2020年全国Ⅲ卷 |
改革开放后人们选择职业意向的变化 |
中国近现代史 |
自拟论题类 |
2021年全国甲卷 |
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 |
中国古代史 |
历史地图类 |
2021年全国乙卷 |
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地图类 |
2022年全国甲卷 |
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 |
世界近现代史 |
提炼观点类 |
2022年全国乙卷 |
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
中国古代史 |
信息提取类 |
2023年全国甲卷 |
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
中国近现代史 |
自拟论题类 |
2023年全国乙卷 |
对梁启超《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
中国近代史 |
观点评析类 |
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 |
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 |
中国古代史 |
自拟论题类 |
2024年全国甲卷 |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概括出1900年~2000年世界变化趋势 |
世界近现代史 |
变化趋势类 |
2024年新课标卷 |
结合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写一篇短评 |
中国近代史 |
自拟论题类 |
表1 近十年小论文考查情况梳理
从以上十年高考历史小论文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信息。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从近十年考查的趋势来看,高考历史小论文对于让学生掌握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大部分小论文的命题与课本内容直接密切相关。比如2020年全国Ⅰ卷考查中国古代的历史阶段特征,这部分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年审核修订版,下同)的一至四单元的单元导语部分都有体现,以及2021年全国甲卷考查明代的卫所制度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中有明确提到。
2、与课标要求紧密结合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考查与新课标中对于“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相吻合。比如“一核”当中提到的要注重“五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考查,在2020年全国Ⅲ卷、2021年全国乙卷和2023年全国甲卷中都有涉及,通过这样的考查方向既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以及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认同感。
3、在传统中有所创新
近十年的全国卷历史小论文不再完全拘泥于传统观点论证型的考查方式,虽然这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小论文考查的形式,但在这种形式之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现在的小论文考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2014年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考查的是对目录的修改与补充;2015年的全国Ⅰ卷让学生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公式进行探讨;2018年全国Ⅰ卷提取历史情节;2020年全国Ⅱ卷对欧洲三大支柱关系的探讨;2021年全国甲卷在图上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2024年新课标卷结合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写一篇短评等,这些考查方式是对小论文考查的一种突破与创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运用材料等能力。2020年山东卷历史第19题中出现的“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也是一种新颖的考查方式,对全国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中国史的考查
从近十年全国卷历史小论文的考查范围来看,考查中国史范围的试题占60.71%,考查世界史范围的试题占39.29%,尤其是近五年以来中国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考查比重在不断上升,既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也能够让学生增强对近现代中国发展的认同。
5、考查类型多样,形式更加灵活
从考查的类型来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有修改补充类、关系探讨类、变化趋势类,自拟论题类、提炼观点类、信息提取类、观点评析类和历史情节类等,这些考查类型各自所占的比重如下图所示:
图1 全国卷小论文各考查类型所占比重
从各种考查类型所占的比重来看,自拟论题类和提炼观点类这两种类型是考查最多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类型符合传统的考查形式,考查难度相对较低,更符合全国卷的命题要求和特点。从命题形式的连续性来看,几乎不存在连续多年考查同一种类型的情况,每一年的考查形式几乎都会发生变化,命题形式上相对灵活,没有明显且固定的规律可言。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猜题和押题,要做全面地准备。
(二)当前历史小论文考试现状分析
当前在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评分中,SOLO计分法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计分法[]是当下已经达成共识的一个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评分标准,主要是从文字论述与思维建构层次两个视角计分,以2023年历史高考小论文的具体评分为参考:
等级 |
分值 |
要求 |
一等级 |
10~12分 |
①观点(论题)鲜明;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灵活运用历史史实,多角度多层面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文字表达清晰 |
二等级 |
6~9分 |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较为清晰 |
三等级 |
5~0分 |
①观点(论题)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说明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
表2
从评分标准出发,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当前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考试现状,首先要求学生要全面把握高中历史的基本知识,尤其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做到清晰掌握,这样才能在写作小论文时做到“运用史实”这一要求。其次要能够准确提取材料信息,结合题目要求拟定观点,这一步是在写作整篇小论文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往往也是最难的一步。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光有史实而无论证是不可取的,要能结合拟定的观点进行逻辑准确地论述,表达要清晰,论述要充分,角度要多样。
当前的小论文考查越来灵活,且与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国家总体的发展方向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且小论文作为一种对学生历史素养考查较为全面的一种方式,在高考历史中占有较大的分值,难度又相对较高,这就要求学生要重视小论文的写作,教师要注重小论文写作的教学。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在写作小论文时掌握写作的思路和方法。但在现实中很多学生依然存在小论文写作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指导不清晰的问题。
二、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与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小论文写作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晰
审题是写好一篇小论文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小论文的题目往往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要求。审清楚小论文题目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先看写作要求,先了解写作的范围,即要用哪个时间范围的历史知识来进行论证,然后了解写作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一般而言都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逻辑清晰等。第二步是带着要求回到材料当中去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然后结合历史信息按照题目进行准确的选题。
大部分学生为了节约考试时间,往往忽视题目要求,凭借主观经验,直接去材料当中提取信息然后选题写作,这样的结果就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小论文学生总是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单一的形式,很多时候与题目要求大相径庭,导致因不符合题目要求而得低分。比如在练习2019年全国Ⅰ卷的小论文时,材料的题目要求为“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目中“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这一要求,而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己拟定了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与题目要求完全不吻合。
(2)选题不清楚
选题是小论文写作当中关键的一步,一个好的选题是写好一篇小论文的基础。尤其是在“提炼观点类”和“自拟论题类”这两种考查比重较大的类型中,选题显得尤为重要。选题的要求就是要在审题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范围清晰、表达清楚、容易上手的题目。但是部分学生对于选题时常搞不清方向,比如在2020年全国Ⅲ卷的小论文中,题目要求“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部分学生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为题,这样的论题表达是不够清楚的,并且过于宽泛,论述起来不容易上手,可根据材料内容选择其中比较突出的部分即“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为切入口相应地改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人们择业观念发生变化”,这样改动之后相较于上面的论题写作的方向就更为清晰。
(3)论证不充分
论证充分是小论文写作的应有之义,也是高考小论文评分中的一个必要要求。论证充分要求要运用相关的历史史实,紧扣论题然后展开论述。这一过程类似于写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要做到有论有证,论据充分,史论结合。很多学生在论证过程中往往只论而不证,比如2019年全国Ⅰ卷,学生在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时全篇用“我认为”开头,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评析和论述,没有结合相关的历史史实,也没有做到史论结合,整个论述显得空洞而无实际意义,论点没有足够的史实证据进行支撑,最终导致论证不充分的问题。
(4)逻辑不严密
逻辑严密是一篇小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掌握情况的试金石。逻辑严密主要体现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之间、历史史实之间和语句表达之间的逻辑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在运用历史史实的过程当中,要特别关注到写作的时间逻辑和空间逻辑。但很多学生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写作本身的完成度,而不注重把控表达的逻辑,因而导致很多时候容易出现逻辑错乱的现象,尤其是在时间逻辑方面尤为明显。比如在2022年全国甲卷中,要求“阐述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部分学生以“金融国家”为“面向”进行了论述,但是在论述过程中错置了“金融国家”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的时间逻辑,先写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与美元的霸主地位,然后又写到”金本位制与英镑的领导作用“,最后写到”牙买加体系和当今多元的货币系统“,很明显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位置提前了,论述逻辑上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进而也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
(5)表述不严谨
语言表述上的严谨与逻辑严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表述的严谨即要求逻辑的严密准确,但同时也要求语言用词方面的专业与恰当。很对学生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经常“长篇大论”,写的很多,但是语言的表述十分不严谨,很多时候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没有使用历史学的专业术语进行表达,或者与具体史实之间不能进行正确的匹配,显得“张冠李戴”,最终导致整篇小论文没有专业性可言。比如在2020年全国Ⅰ卷中,要求“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很多学生都知道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选题上都没有出现太多问题,但是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有明显的表达不严谨的情况,写到“春秋战国时期”时,很多学生在论述“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私有制出现”的过程中表述为“铁犁牛耕的出现使社会出现极大变动进而推动中国进入到封建社会”,这样的表述明显是不够严谨的,甚至是错误的表达。
(6)总结无升华
总结是一篇小论文的灵魂所在,而升华则是对结论的锦上添花。通过总结能够与观点形成首尾呼应,进而突出观点,但如果只是对观点进行简单的重复总结则会显得总结单调而没有意义,所以需要通过对观点进行有效的升华来为小论文的结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升华观点本身不是特别简单,需要紧扣观点和小论文本身,并结合相对应的时空进行有效地升华。比如2020年全国Ⅰ卷,有学生选择“明清时期:农耕时代的高度发展与迟滞”作为论题,在最后的总结部分简单地表述为“综上所述,明清时期是中国农耕时代高度发展与迟滞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样的总结只是把论题进行了重复,看似没有问题,实则缺乏意义,如果更改为“综上所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但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下,中国失去了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机会,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最终,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则会显得更好一些,不仅点明了论题,又结合具体的时空进行了有效地升华。
2、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在小论文写作中出现的原因并非是单一的,有时是综合的因素导致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基础性知识不牢靠
历史基础是写好小论文的重要前提。从以上的问题不难看出,大部分问题的产生与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掌握情况密切相关。即使学生能够审题清晰,选题正确,但没有历史基础作为支撑,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也会显得举步维艰,进而导致论证不充分,逻辑不严密和表述不严谨等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夯实历史基础当作历史学习的前提。
(2)小论文写作不扎实
由于平时缺乏对小论文的练习,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小论文写作的不扎实。很多学生对于写小论文本身有一种“恐惧感”,加之开放性试题与其他历史材料题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师在平时的练习当中很少布置小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使得学生对于小论文的练习相对缺乏,对小论文的写作不够得心应手,最后出现小论文写作不扎实的情况,进而也会导致格式不规范等问题的经常性发生。
(3)知识积累不够丰富
历史知识的积累对于写好小论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平时的历史教学主要围绕着课本进行,很少进行课外拓展,导致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很多时候局限于教材,尽管教师有意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但限于高中学习科目多、时间紧等这样的特性,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对于提升小论文的写作显得杯水车薪,很难有质的飞跃。
(二)教师小论文教学问题分析
除了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外,教师在进行小论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小论文的写作不够得心应手。
1、教学形式单调
教师在进行小论文教学时与传统的历史教学如出一辙,方法上没有创新,形式较为单调。由于部分老师对于小论文的讲解不够重视,因此对于小论文教学还停留在“教师主讲,学生动手写”的这样的一个形式上,往往遵循这样的一个流程:“分析小论文的题目,解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分析知识点,给出范文,解读范文”,或许在这样的流程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大体是类似的。这样的讲解,形式上过于单调,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是由教师把小论文写作的一种或为数不多的几种可能性给到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主动思考的空间,陷入“被动学习”的循环中。
2、学法指导欠缺
学法指导对于提高学生小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法指导可以分为课上指导和课后指导,要能做到指导的及时性和有针对性。课上的学法指导即在小论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小论文的写作格式、方法和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或个别的指导,比如在每次考试之后,把小论文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以ppt投影的方式进行呈现,进而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后的学法指导主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引导其掌握正确的方法。
3、自身素养不够
教师的自身素养与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也有着重要的联系。虽然历史小论文突出一个“小”字,与本科论文或者其他有发表需求的论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也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专业且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专业的史学素养,这样才能在进行小论文教学或者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起到示范性作用,也能够在教师专业指导之下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多读专业书籍,进而提高自身的素养。
三、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对于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教学有如下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重视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与教学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和教学需要得到重视。对于让学生重视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并非是单纯地强调小论文的重要性,而是要通过练习、教师的教学和学法指导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产生意识。由此可见,对于教师而言,要更加重视小论文的教学和学法指导,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同时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丰富和创新小论文的教学方法
丰富小论文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结合学情、教学实际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改进创新。可以增加学生活动的环节,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比如在对2021年全国甲卷明朝卫所这篇小论文进行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题目的要求进行了解读,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了几个问题“第一,明朝为什么要设置卫所?第二,设置卫所的作用有哪些?第三,结合卫所设置的背景和作用思考卫所极有可能分布在那些区域?”,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回答,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然后让学生带着思考分小组选择明朝卫所可能分布的其中一个区域进行原因的讨论和分析,然后结合各组的情况选派一个代表上黑板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纠错、补充与评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能够很大程度上对明朝卫所制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且也能够充分暴露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教师能够及时进行指导,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比传统模式好很多。
(三)增强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性作用
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性作用至关重要。无论是对小论文的格式,还是具体的小论文的写作都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很多时候在讲解小论文时,教师往往把答案上给出的一篇或几篇范文展示给学生,然后对范文进行简单的解读,就算完成小论文讲解的任务。展示范文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完全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有些范文学生无法直接理解它的写作逻辑,因而这样的示范就容易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教师不仅要能够解读范文,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论文的实际,展示教师自己写的论文,解读写作逻辑和表达方法,这样的示范或许更符合教学的实际,示范性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当然,这样示范需要教师自身有足够的的历史专业素养和论文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去阅读,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考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突出,作为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一个重要题型,小论文能够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进行考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思考的能力,因此需要对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考查方向有准确的把握,同时明确当前在小论文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去优化和处理。
参考文献
[1]宋渭棠.高中学生如何撰写历史小论文[J].学科教育,2002(12):30-33.
[2]贲新文,沈纯芳.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7):55-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4]严立明.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失分归因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1(31):71-73.
[5]余柏青.建构 SOLO 分类评价体系——推进历史教学深度改革[J].历史教学,2010(09):23.
[6]杨会妍.全国卷历史小论文题解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智力,2023(1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