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寻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学习借鉴名校名师课堂教学的经验,5月7日,江阴一中举行了高一高二生物大教研暨名师工作室公开教学活动。陶刚琴、王紫芸两位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并特邀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研训室生物教研员崔敏霞等多位名家进行了点评。
本次活动以聚焦人文素养,深挖课程标准为核心,希望通过课堂研讨,有效促进学生在自主建构中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1.公开课
陶刚琴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人文素养:第一、树立并应用生命观念,如在讲解线粒体、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时给予学生膜上发生的相应反应,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同时应用这一观点解决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多的问题。第二、渗透科学思维,如带领学生寻找内共生的证据、结合生物学事实提出溶酶体不会被酶分解的假说、据图推理分析各种生物学事实发生的原因等等。
陶刚琴老师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情境化拓展,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以及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如胰岛素合成过程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内质网的功能,溶酶体形成过程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高尔基体的功能。同时陶刚琴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前概念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王紫芸老师对人文化和概念教学的建构十分深入。有较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台风稳重,语言简练,表达清晰。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采用概念教学的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带领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构建基因的概念。
这堂课充分渗透科学思维,带领学生们分析多倍体的诱导因素,结合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深入探究。并依据生活情境进行了有关无籽西瓜的人文化的相关拓展。
整节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举例恰当,尤其是课堂思维含量较高,解析得当,能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