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丰——读《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 2024-09-23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从历史中寻找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

——读《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有感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沈勤丰

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一定会自觉不自觉地保留下职业教育传统的若干内容及特色。只要职业教育存在,它们也就永远会存在,并且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米靖老师的专著《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正是探讨中国职业教育传统的一部力作。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教授在前言中指出,本书旨在梳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并力图从历史中寻找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该著作的核心贡献,论著以翔实的历史材料为依托,从基础论、动力论、形式论、功能论几个方面揭示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论

所谓基础就是指将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联结起来的那部分内容,具体而言,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一)社会分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基础

职业教育的起源、发展与社会分工及其专业化的不断加剧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及商业的社会大分工出现,商品交换逐步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出现分工。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开始真正得以产生。作为教育门类之一,并且承担着特殊的任务和使命的职业教育,则是伴随着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出现的,职业教育的出现满足了社会对传播与延续专门性职业知识的需要。社会分工的存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另一方面,分工也使人的交往不断扩大、深化,人的活动范围、人的能力发展空间和层次不断地拓展和升华,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可见,没有分工,就不会有人类历史的演进,更不会有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为进入职业领域的个体做准备,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纵观职业教育史与人类社会经济史,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包括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层次结构等问题,均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当社会经济结构的多种要素发生变化时,对职业教育的规模、体系、专业、课程、教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适应社会技术进步的需求,主要通过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来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即技术进步导致产业部门所需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并导致职业教育随之发生变化。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动力,离开动力,发展和创新就无从谈起。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各因素或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一)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古代职业以农牧业为主,尤其是农业,他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历朝历代比较有作为的统治者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收入,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有些最高统治者还会以身示范,表达对农业教育的重视。天子耕种籍田是古代统治阶级为了提倡和鼓励天下重农和务农而进行的率先垂范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天下风气,稳定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大多数时期,推行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种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国家统治者运用手中的权力,集中国家力量,总结推广来自民间的创造、发明和职业技术教育经验。从而使得职业技术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二)设置官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设管教民就是国家在管理机构中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官员,负责传播农业新知识和新农具的应用,指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在汉代,设有大司农宫,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各地方的三老、力田等官吏,都是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着。汉武帝晚年,赵过创造了代田法、新农器。为了推行他的新耕作法,朝廷命令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三老、力田、乡里老农到京师学习,学成之后负责教民。元朝时实施劝助农耕、发展生产的重农政策,设置了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并任命了劝农官,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和教民耕种。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化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制度化教育是人们为了捕捉生产剩余、社会分层和文化更新而来的新的教育机会利益,而对教育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和调整时所产生的具有正式化、规范化、等级化、集权化及至科层化倾向的教育。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式论

教育形式指的是教育活动方式的形态,是人们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而产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方法、方式、策略、理念于一体的实践模型。

(一)学校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古代中国社会未能得到独立的发展,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职业技术教育也曾部分地演变成学校教育形式。比如,在唐宋时期,学校教育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中央官学的主体仍是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有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同时,也设立了适应统治需要和各专业机构需求的专门学校,主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二)艺徒职业教育

以非正规的教育方式进行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者的技术教育,这是农业社会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艺徒制是以教育等级制为基础,以师傅管教徒弟为主要方法,以技艺传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艺徒制教育是中国古代诸如工艺、美术、制器一类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制度产生于商周时期,到唐朝形成。在宫廷作坊、官营作坊中都普遍存在,并且形成了与手工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艺徒训练方法。

(三)家传职业教育

世袭家传是我国古代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体现在家庭手工业生产中。在家庭手工业中最早出现了师徒培训的雏形,也就是父子传艺活动,随着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家技代代相传,族有世业的情形。掌握科技知识的某些人,对技术知识依靠代代相传而实行垄断,这其中父子世代传习工艺技术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家传职业教育对于形成与发展我国举世瞩目的工艺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唐代之前,在手工业者培养方面长期采用家传世袭的方式。唐代之后,畴人世业并没有消失,反而在一定时期得到了强化。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功能论

职业教育发展的功能是指职业教育发展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的功能又可分为实用功能和价值功能两种,直接体现在知识传授、政治统治和文化传承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知识传授功能

职业教育从其产生之初,就承担了知识传授的功能。为了将这些职业领域中已有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传播给下一代或未来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专门传授这些所谓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原始社会开始出现。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将人类先前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承下去,为新的科学发明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劳动,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由此,创造出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直接发展生产力。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政治统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社会统治、维系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因此,无论是中国古代教育,还是西方古代教育,其政治目的多于教育本身的目的。在较长时间内过多强调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功能。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传承功能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文化传承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文化传承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都积累了无比珍贵的职业生活经验,拥有十分丰富的职业文化遗产。传统职业文化中具有的一些积极因素需要职业教育来将其发扬光大,这又主要体现在对职业道德的继承和对职业意义追求两个方面。在职业道德方面,职业教育着重要继承传统职业文化中的义利统一工作观、真诚守信工作准则、爱岗敬业的事业态度。

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可能更多的不是一种预先设计的结果,而是一种经验性事实,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不在于逻辑而在于事实,在于它在事实上是不是切实有效。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常怀敬畏之心,而不是轻率地将其与今天的职业教育发展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也许就是阅读本书所得到的最大收获。

  • 阅读(1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