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整个的校长”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有感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黄榕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例如陶行知先生认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在《陶行知教育名著》一书中,陶行知先生更是提出要做“整个的校长”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对于先生的这一观点,我有几点读后启示:
一、什么是“整个的校长”
陶行知最早于1926年2月5日,在《新教育评论》第1卷第10期发表《整个的校长》一文,首次提出了做“整个的校长”的观点。他说,“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的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的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这种事业之责任不值得一个整个的人去担负吗?”文章对“整个的校长”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观点:第一,校长把心分散几处,就不是整个的校长,就是“非整个的人”;第二,校长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前途和国家、学术之兴衰,应该用整个的人去做整个的校长;第三,一个人兼几个校长或官员兼校长,都是分心的校长;第四,强调一个人只可以任一个学校的校长,整个的学校应当有整个的校长,不应当有分心的校长。文章中的“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的命题,提出了整个的心、整个的校长、整个的学校三个核心概念。上述观点启示我们,一个学校的校长要承担重大的责任,他关系到万千学生的前途和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力争产生积极影响,有力推动学校乃至整个国家的职业教育进步。
二、“整个的校长”的三个素质
结合陶行知先生对“整个的校长”的论述,我认为职业学校的校长至少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素质。
首先,校长必须是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为了做好这门功课校长必须全力以赴,以便适应校长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陶行知明确赋予了校长角色,认为校长必须是一个专业人员,一个完整的学校需要一个完整的校长,这要求校长整个身心的全部投入。此外,校长用心投入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陶行知特别注重对校长知识能力的培训,校长不经过专门的培训是很难胜任的,不能笼统地认为校长工作人人都会做,陶行知极力劝导校长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重视专业能力和知识的培训,要想深入推进教育,就必须改良地方办学人员。校长还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长必须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次,校长必须有高尚的品性。陶行知非常重视校长的德行,认为具备高尚的品行是校长不竭动力的源泉,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于让人钦佩的品行,高尚的品行反映在实践工作中,主要包括敬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博爱的胸怀。敬业的态度可以细分为使命感和责任心,校长缺乏使命感就会找不到工作的激情,丧失工作的活力就没有工作目标,从而迷失学校健康运行的航向;责任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工作执行力,就会忽视工作的质量,“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这是陶行知在1924年写的一首《自勉并勉同志》 的诗中的几句话,陶行知致力于通过教育改造社会这件大事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陶行知同样认为,一位优秀的校长必定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体现在他必须是热爱学生、热爱老师、热爱教育的人,他认为校长不仅要站好岗,还得守好岗,做到尽职尽责,善始善终,做事情讲究技巧、熟练和效率,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陶行知身上更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真实表露陶行知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作为学校的灵魂,他必须立志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寓服务于领导和管理之中。要求校长和师生一起共守校园,同甘共苦。不能摆出官架子,要平易近人地与人交谈,尽量让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最后,校长必须要有独立的学校观。陶行知认为要待学生如亲子弟,做校长必须把学校放在阳光下,主张学校要给人看,欢迎所有人批评指正,吸纳有益的建议促进学校健康良好发展,独立的学校观还要求校长具有创新意识,陶行知注意针砭时弊,提出只有自由民主的校园,才能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创造力,陶行知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张依法治校,他每办一所学校,就结合现实情况制定规章,并责令全校师生共同遵守。1926年11月,陶行知和乡村教师共同订立了《我们的信条》 18条作为乡村学校的原则。他还要求师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这些规章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其生机勃勃地发展。此外,陶行知赞成行动,认为“与其坐而论,不如起而行”、“行是知之始”。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提出新思想。以上种种,对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办学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依然不过时。
三、新时期如何做“整个的校长”
1.明确使命和责任。做“整个的校长”,办“整个的学校”,就要明确新时期职业学校校长的使命和责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敬业奉献。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健康全面地发展;发展好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有为的教育,积极向上地工作;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成为传承、弘扬职业特色的坚强阵地。
2.探索优质和特色。做“整个的校长”,办“整个的学校”,就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融合地方产业特色,在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校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指导思想,走错位发展之路,走优质特色之路,并将这样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教育理念,使得其能够成为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文化灵魂”。
3.坚持教人求真和知行合一。做“整个的校长”,办“整个的学校”,就要“教人求真,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职业教育时,也作出了“要创新高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重要指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办学、管学和治学,有教人求真的情怀,也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立校、治校和兴校,在中国特色学徒制、“1+X”证书制度下,将工学结合深度融合,将知行合一生根结果。
4.坚持教育实验和教育研究。做“整个的校长”,办“整个的学校”,就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实验和教育研究。一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水平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一所学校的研究高度决定了这所学校教育发展的高度。教育实验和教育研究是学校、校长、教师发展的基石,也是校长、教师成功的必由之路。通过教育实验、教育研究,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寻找生长点和突破口,寻找实践和理论的基础,办优质学校,办特色学校,实现新时期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历久而弥新,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经常研读陶老的教育名著,并在此基础上引领教师继承、践行陶研理论是一项永恒的课题,其现实作用不仅限于能够丰富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涵养,对于新时期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同样更具有借鉴和指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