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2024-09-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李颜言(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涂华勋(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为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题。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的目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和 革 命 文 化,坚定文化自信。”

本框题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创造的延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感悟和理解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奋斗历程、精神内核、理想信念,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在情感和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但对其深层次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学生容易在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中产生认知偏差,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拔 节 孕 穗 期”,必 须打牢文化底色、筑牢文化自信。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千年文脉的探寻和梳理,感受历史悠久、丰富多元的巴渝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积淀人文情怀,提升家国情怀。

2. 通过对重庆记忆博物馆馆藏文物和推荐典藏物品的品读和分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增进文化认同。

3. 通过对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焕新建议书的撰写和论证,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能够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自觉传承并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担当精神 和 参 与 能 力,培 育 政 治 认 同,提 高 责 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感悟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优越性,自觉传承并发展中华文化。

2. 教学难点:认同中华文化价值,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五、教学过程

【教师设疑】猜猜看中秋国庆双节假期重庆哪个景点最“火”?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

【教师追问】就是沙坪坝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据重庆市文旅委消息,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磁器口接待游客超90万人次,今年连续两个小长假都是重庆都市旅游人气王。为什么磁器口能吸引这么多游客,成为人气王呢?【学生活动】学生多角度思考。

【教师小结】吸引游客的原因很多,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最独特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承载了巴渝文化、展现了重庆文脉。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传承使命,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条巴渝文脉,探“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53究在新时代如何“延续文化血脉”。为此,我们开展“我是文化知行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焕新”研学活动,让历史与未来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

设计意图:从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本地最热门旅游景点出发,自然导出学生熟悉的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所承载的巴渝文化,引 发 学 生 共 鸣,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为开展驱动性任务“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焕新”研学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一 “识·中华文化”

【研学资料】视频《磁器口文旅宣传片》。

【研学任务】(1)寻找磁器口的文化元素,制作巴渝文化名片。

(2)列举除巴渝文化以外的中华文化,探究它们展现了中华文化什么样的特点。

(3)丰富多元我们称“博大”,思考“精深”从何体现?

(4)历史悠久我们称“源远”,思考中华文化何以“流长”?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制作文化名片。结合自身经验,回答上述问题。

【研学结论】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制作名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巴渝文化的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元,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以磁器口所承载的巴渝文化的情境唤醒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生活经验,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层层深入,学生不是泛泛而谈中华文化的特点,而是深度探究中华文化之所以“精深”,是因为凝结了各族人民的劳动和智慧;中华文化之所以“流长”,是因为具有创造力和包容力。

环节二 “品·文化魅力”

【研学资料1】磁器口为了更好传承巴渝文化,特意修建了重庆记忆博物馆,里面典藏着最具代表性的 巴 渝 文 化 文 物,承 载 着 我 们 共 同 的 重 庆记忆。

“红岩”特展———韩子栋手稿:韩子栋是小说《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原型,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国民党秘密监狱的十四年期间,他受尽折磨但忍辱装疯,与狱外党组织里应外合,营救出大量革命者。

“粗瓷记忆”展厅———青花瓷盘:青花茶盘是沙坪窑产出的粗瓷,缘起于青草坡江氏家族,是沙坪坝特有的一种瓷器。古磁器口镇的发展与繁荣,与瓷器的生产和经营密不可分。

“沙磁文化”展厅———《人物杂志》封面:沙磁文化是抗战时期在重庆沙坪坝、磁器口一带聚集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中国抗战大后方文化的一面旗帜和标志之一。当时《人物杂志》模范党员周金海、郭沫若等都在重庆。

【研学任务1】探究为什么这些文物会被选入重庆记忆博物馆中典藏。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物背后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教师引导】思考这些文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形成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提供了实现复兴的精神动力的共识。

【研学资料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有热心市民在参观了重庆记忆博物馆后,向博物馆推荐了当今时代能够反映重庆文化记忆的物品,希望能够典藏进博物馆。一起看看他 们 推 荐 的 物 品,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推荐物品1———单大琼绣针绣架(音频自述):“我只是一件普通的工具,但我的主人单大琼却能用我绣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琼缘刺绣’,我的主人也用我培训了500多名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等,让他们虽历经生活沧桑,也能自立自强。”

推荐物品2———红岩志愿者马甲(音频自述):“在重庆,一年四季,总有一种颜色如此耀眼———志愿红。我就是那抹‘红’。我服务过无数红岩志愿者,沙坪坝区红岩志愿者注册 人 数 超 过 31 万人,他们奋斗在民生服务、基层治理、文明劝导的每一个角落。”54 教学设计与点评

【研学任务2】你认同市民推荐的物品典藏进博物馆吗? 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

【研学结论】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这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也是我们今天去保护、典藏、铭记、弘扬中华文化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对重庆记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挖掘,让学生感受和分析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进一步认同中华文化的力量。并适时提出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也有更多的物品被市民期望推荐进博物馆,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者有机统一,不断深化。环节三 “立·文化自信”

【研学资料】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也面临着更新升级、适应未来的发展难题。在对磁器口的 实 地 调 研 中,游客和当地人反映了这些问题———

问题1:每次来磁器口都以逛吃为主,服务非常单一,和其他城市仿古街的体验感觉差不多。

问题2:磁器口的商业味太浓了,虽然街区很有特点,但文化味不足,留不下深刻印象。

问题3:其实磁器口也有很多文化景点,但对文旅景 点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形 式 老 套,部 分 文 化 被遗忘。

问题4: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磁器口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还不够。

【研学任务1】针对发展难题,提出保护和焕新建议,撰写“磁器口保护和焕新建议书”。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呈现建议。

【研学任务2】召开“磁器口保护和焕新建议”论证会,现场论证各小组提出的建议,进行评价并完善。【学生活动】学生论证点评,全班共同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建议书。

【研学结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 坚 定 文 化 自 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撰写“磁器口保护和焕新建议书”的活动任务,综合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设计创造、语言表达等多维度能力,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再通过对建议书的及时论证,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和补充完善,锻炼学生辩证、全面、整体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凝练文化自信的相关观点,让学生在真实的设计和论证中内化知识、深化认知、形成价值、落地素养。

【教师引导】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 于2023年10月7—8日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的接力棒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

【师生共识】一千多年前,辛勤劳作的沙磁人汇聚成了场镇;三百多年前,江氏三兄弟信义为商、勤劳自强,让磁器口从交通要地逐渐变为商业重镇;八十多年前,无数仁人志士、各界精英在民族危亡的惊涛骇浪中走进沙磁,成为振兴中华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以行动诠释传承,将信仰汇聚成光,从文化积淀到文化参与,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延续文化血脉,守望精神家园,让学灯永耀,薪火相传!

课后实践】将课堂中论证的具有合理性、创造性的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焕新建议整理为一份研学报告,通过联络磁器口微信公众号、古镇人大代表或市长信箱的方式,助力沙坪坝“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55设计意图:在尾声部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拓展广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高度,让学生在思想引领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政治方向、形成政治认同。并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将“小课堂”链接“大时代”,用学生生成的课堂成果真实助力家乡的发展,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实现知行合一。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研学活动为主线,通过“识·中华文化”“品·文化魅力”“立 · 文化自信”三个环节展开,力求在真实情境、序列任务、育人立意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品格、形成素养。首先,以真实性情境,链接学生生活。本课从学生身边的巴渝文化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同时依托真实的情境———“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 焕 新”研 学 活 动,链 接 沙 坪 坝 区 建 设“文化传承示范区”的项目,让学生在真情境、真任务、真 问 题 中 生 成 真 知、真 情、真 行。其 次,以序列化任务,推动思维进阶。环节一中“制作文化名片”的 任 务,属 于 描 述 与 分 类 的 学 习 任 务 类型,培养学生观察体验、了解认识的能力;环节二中“品读典藏物品”的任务,属于分析与论证的学习类型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应用、综合归纳的能力;在环节三中“撰写规划建议”和“论证规划建议”的任务,属于创造与实践和辨析与评价学习任务类型,培养 学 生 论 证 探 究、迁 移 发 散 等 能 力。学习任务序列递进,促进学生思维 的 逐 层 进 阶,最终形成可迁移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以育人式立意,促进素养落地。本课不仅引导学生感受和分析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 感,提 升 家 国 情 怀,培 育 政 治 认 同,增进道德修养;也通过带领学生解决地区文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将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专家点评】(涂华勋,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本课是李颜言老师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重庆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初三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展示课,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教师对于课堂的设计功底和把控能力,获得了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1. 践行课标理念,从“知识”到“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发展社会情感,提升关键能力,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引领和学生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本堂课虽然是一堂初三的课,但课堂的推进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而是坚持生活化情境,将学生置于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激活学生思维,为个体的认知提升创造最近发展区;坚持引导式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取先验知识,反思思维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更顺利地找到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跨情境迁移;坚持探索性对话,鼓励每个人发表看 法 并 给 出 理 由,同时也支持持不同观点的人发起挑战,通过协商做出决策和判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深化认知,还能够提升思维、形成品质、迁移运用,生成真实性学力,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

2. 聚焦思维活动,从“浅层”到“深度”。指向高阶思维培育的深度课堂,要设置进阶性、挑战性的任务,进行序列性、梯度性的追问。本堂课通过“寻找文化元素,制作文化名片”这一简单任务切入,进而深 入 探 究 “重 庆 记 忆 博 物 馆 藏 品 推荐”“磁器口保护与焕新建议撰写”等复杂的活动任务,最后设置“磁器口焕新建议论证会”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 实 复 杂 的 情 境、探究开放的任务、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启思—研思—广思—辩思—悟思”的思维跃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每一个任务活动中,教师都依据学生的回答层层追问,细致引导学生探寻巴渝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华文化特点的内涵等,让结论的得出不是简单对照,而是学生知识、思想、语言相统一的动56 教学设计与点评态建构。

3. 拓展实践场域,从“封闭”到“迁移”。我们始终认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之一便是: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思维的大门就此关闭,而是应该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展持续性探究、回应现实性问题。本堂课中设计了延展性课后实践,要求学生将课堂中共同论证的具有合理性、创造性的建议共同整理为研学报告,通过联络磁器口微信公众号、古镇人大代表或市长信箱的方式,助力沙坪坝“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促进重庆的文化繁荣。将“小”课堂链接“大”社会、以“小”话题共振“大”时代,不仅让容量有限、空间局限、时间受限的课堂得以延伸,更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学习,促进学生知、信、行的统一,学、思、用的贯通。

(责任编辑:王园园)

  • 阅读(1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