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支持幼儿成为热情主动的终身学习者》读书笔记
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幼儿园 方琴洁
近期,我阅读了由董旭花教授等执笔撰写的《自主学习:支持幼儿成为热情主动的终身学习者》。本书从幼儿如何学习出发,阐述了为什么要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幼儿的自主学习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困境,它与幼小衔接、深度学习有怎样的关联,早期儿童学习理论对幼儿自主学习的启示,教师如何通过变革幼儿园课程、创设幼儿园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玩具等方式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以及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专业成长和对幼儿学习的指导。基于幼儿的学,确定教师的教,教什么和如何教都来自教师对幼儿是如何学习的认识。本书尝试从幼儿是如何学习的这一基本点出发,阐述教师应如何变革环境、互动行为及幼儿园课程,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为幼儿的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说到自主游戏与自主学习的部分时,董教授提出:游戏中时时处处蕴含孩子的自主学习,是幼儿最喜爱的,最有魅力的,最具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其实就表现在日常的游戏中,但不仅限于游戏的方式,孩子的活动时时刻刻都可以是一次自主学习。董教授提到的自主学习更多地基于幼儿自身兴趣和真实问题的有意义学习,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重组、改造和获得新经验,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者必备的能力。学习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贯传我们的一生。儿童的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他们不仅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理解、探索、实验、讨论等路径进行学习,还在玩耍中、生活中以及与小活动的交往中学习。他们就像海绵一样,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和汲取知识,周围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的基本要求,无论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父母,我们都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孩子“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自主学习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自己的感知探索中,按照自己的方式解決问题,并获得发展的过程。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个体的自主学习。幼儿具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但真正学会利用元认知调控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则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
幼儿阶段的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辩证看待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关系。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积极情绪为动力——以动手制作为依托——以同伴合作为支撑——以评价反思为主轴。
2.放手与留白,最大限度地保护与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意愿。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指出:“如果我们在陪伴幼儿学习和成长中,没有课程留白、环境留白、策略留白、材料留白的意识,我们很难引导孩子进行深度学习。留白就是留有余地,制造出一种神秘感,这样孩子才会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有卷人活动的欲望。”
3.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沉淀。出于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幼儿会不停地摆弄物品、玩具和材料,并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物品的特征、空间关系、力与平衡、数量与时间概念,了解物体与现象,获得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知。持续地感知、操作和体验可以帮助幼儿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而这些经验是幼儿高阶思维的素材,是幼儿后续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的源泉。
4.聚焦于问题和情境的探索有助于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的深度学习强调基于真实问题或情境的自主学习。当面对生活或游戏中的真实困难或矛盾冲突时,幼儿需要调动已有经验,迁移应用新经验,在合作探究中持续深入地思考,反复试误,探寻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直至解决问题或矛盾。
5.在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的深度学习不只存在于教学活动力和游戏活动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每个环节都蕴含自主学习的契机,都可以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场域。当教师深人观察幼儿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时,他们都可以找到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机会和元素。
6.教师给予持续的关注和高质量的支持。一方面,教师需要理解和把握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具有观察幼儿并进行专业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具备深度学习的意识,善于发现日常活动中蕴含的学习价值,推动幼儿层层递进式地探索和思考,使其学习变成具有发展意义的深度学习。
“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和口号,只有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具有实效。相信本次董旭花教授的讲解一定给了老师们很多的启发。接下来我们一定将所学内容落实到实践中,努力支持幼儿成为热情主动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