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 李娜
推荐文章:从“知识的传授者”到“知识的共创者”——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文章作者:邱雪华
文章来源: 中国知网
文章发表杂志:《学前教育》2021年第12期
【文章简介】
深圳市第三幼儿园从2011年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课程变革:从综合性主题活动到项目教学,再到项目式学习。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幼儿园课程变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接触项目式学习之前,综合性主题活动一直是该园课程组织与实施的主要方式。从2017年开始,该园开始将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运用到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在这个阶段,我园主要参考的是丽莲·凯兹等人所提出的项目教学理论,采用"三阶段、五特征"的范式来开展项目活动。如何以强化项目式学习并重塑教师思维,帮助教师在学会倾听儿童、理解儿童的同时,提升其专业决策能力,最终实现“为理解而教”。该园园长邱雪华老师的本篇文章《从“知识的传播者”到“知识的共创者”——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从一线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在重构路上的实验探究成果,从中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方法。
【推荐理由】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这种认知中,教师都是传、授、解的行为发出者,而行为接受者则是未曾直接明示的学生,这背后隐藏着教师权威观念。对于韩愈所说的教师的三种重要职能,这种教师权威观念带来的恰是道德训诫、行为管理、知识占有等统治型教育实践,也带来了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这种“尊”与“重”中是否含有屈从的成分和不平等?新时代语境下教师权威观念与角色是否还适应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任务?这都需要我们对教师角色进行祛魅与重识。
特别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3-6岁的儿童,他们的身心需求使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的课程是很大程度上不一样。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身份角色就更为多元,在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呼唤中,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水准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园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如何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人。模式化、指令性的传统课程不可能反映幼儿的现实需求,也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这篇文章中,笔者用课程改革的先行者,第一视角去直面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课程实践的路上重视教师角色身份的转变,从而将教师身份从“知识的传播者”到与幼儿做“知识的共创者”的转变。
伴随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幼儿一起站在更高的角度更深入地看待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触及事物本质,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共创,真正实现变革性行动,培养的幼儿才真的是面向未来的人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