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幼儿园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小记
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 李娜
这个暑假2个月的时间,看了《幼儿园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这本书,让我对项目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第一遍通读后,初步感叹原来项目活动可以这么好玩,孩子们的世界与我们成人的角度不一样,真的太有趣了;再读第二遍时,发现项目活动的教学亦如这本书的封面,看似错综复杂,其实井然有序,里面的案例生动有趣,理论依据深厚。项目活动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特别强调教师要以符合人性的方式,鼓励儿童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倡导儿童要主动参与到他们的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中。本书向我们详细解释和说明了如何在不同的年龄段实施项目活动;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的案例,呈现了项目活动对儿童的吸引力和心智成长的支持。本书对正在或即将致力于该研究和实践的学者、教师而言具有较强的实操性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启发。
【作者、译者简介】
作者:朱迪.哈里斯.赫尔姆教育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州幼儿教育协会前 ;项目教学法、参与式学习等领域的演说者和培训师;已出版《培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等7部著作。
译者:钱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委员。
【写作背景】
悠久的历史:项目活动在美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译者根据在2004年在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完成关于生成课程的硕士论文有关瑞吉欧课程深深着迷,结合本书的内容,带着研究生团队在课题实验员进行项目课程活动实践,将项目活动内容与托幼机构教师要遵循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国家课程目标或标准联系起来。
深厚的理论研究:早在启蒙运动时期,卢梭就对人为的课程组织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不自然”的。20世纪,杜威、克伯屈、马拉古兹对项目课程进行了不断的探究,使这一领域日益成熟。
大量的实践研究:赫尔姆基于自己在世界各地培训教师如何在班级里开展项目活动的丰富经验撰写而成。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项目活动的理论基础,在班级中开展项目活动的教师将会从该部分内容的了解中获益,其中第一章将关于新知和脑科学的新知识与项目活动联系起来,并为所有的学习经验提供了一个指导方针列表。第二章着重阐述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为项目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定义了什么是深度项目活动。
第二部分:探讨了深度项目活动的实施,并提供了促进儿童在项目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主题选择、项目计划、儿童提问、教师提问、表征想法以及创设及法务。
附录:提供了具体的信息和工作表,有助于教师开展深度项目活动。
【读后感】
项目活动是一个由儿童的问题刚和好奇心主导的探究活动,它是一个由儿童主导的项目活动。读完通篇后,有一些小感悟:
1.项目活动应注重内在动机的激活
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是由幼儿的内部动机引起的自主性探索。幼儿学习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过程中发展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观、同伴交流能力,增进了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在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的行为与提供恰当的支持。支持的前提是教师要能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分析幼儿兴趣点中所包含的学习元素和学习价值。如在书中“种子商店”一例,米歇尔老师的班级展现了一个典型幼儿园课堂面貌,充满了丰富的、发人深省的项目活动。教室里有大量的材料和物品,儿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活动,并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表征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如右图,教师与幼儿共同实地参观,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提供可操作的材料,最后进行动手实践。
2.具有生成性的意象式目标
项目活动是一种生成性活动,活动的内容是由幼儿在具体情境中萌生的兴趣决定的,而非预设的活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商讨、动态生成的。在确定了项目主题后,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经验,通过不同途径收集图片、视频、文字等相关材料,在调查与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师幼共同讨论,共同制定具有弹性的活动方案与目标,从而形成以幼儿对驱动问题的探究兴趣为主动力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最终结果做出规划。教师并不帮助幼儿制定具体的活动内容与目标,只是根据对幼儿的观察与了解,提出灵活的、适宜的目标与内容框架,并随着活动的推进,根据幼儿兴趣、需求的展开而不断调整和丰富。
但是生成不等同于没有计划,生成是灵活的、动态的、过程性的,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和幼儿互动过程中自主、自发产生的新的教育点。生成性的活动过程也不是任由幼儿随时生发的兴趣来改变活动的方向,而是要求教师要树立开展项目活动的全局观,基于项目的目标和项目的最终成果或产品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这种设计对于培养幼儿的哪些核心素养、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估指南》中幼儿各领域发展的哪些核心经验是明确的,但是对于活动的推进方向与具体程序又是模糊的。项目活动的推进方向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的,在教师的支持下不断发现和拓展主题,找到与课程内容适切的、幼儿感兴趣的真正生长点,给予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勇于尝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潜力。
3.关注多形式的表征与合作学习
幼儿的深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个体心理过程,也是基于社会文化建构的过程,强调营造开放合作的教育环境,关注多形式的表达与合作。所以,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在群体情境中展开。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指向问题解决,而一个结构良好的问题是复杂的、开放的,仅靠某一名幼儿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合作且耗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是离不开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包括“师与幼”“幼与幼”“幼与物”等诸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项目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与幼儿及环境之间不断沟通、交流、交往的过程,探究的主体可以是全班、小组或个体。
当项目活动的驱动性问题确立后,幼儿以自愿的方式加入项目任务,形成一个个项目组,共同解决项目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一个小组中,幼儿性格各异、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可以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可以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分解到每个小组成员的身上。但在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间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容易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引发辩论或讨论,而辩论或讨论会使幼儿组织自己的想法,并设法向别人说明,或是设法说服别人,从而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最终使学习活动走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任务较为复杂,单靠幼幼合作较难完成,项目活动通常以师幼、幼幼、师幼与社区或家长合作等形式共同推进。
书虽已阅完,但是留给我思考的空间还有很多,好的书可以多读,多翻,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养成多阅读的习惯,给自己的班本课程建设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