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黄冬英 2024-09-13
网站类目:成员信息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黄冬英

最近读了《追风筝的人》,原以为看过电影,对这部小说算是有过认识。可是读过小说,还是觉得很震撼。

这部小说,与其说讲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不如说是讲述主人和仆人的羁绊。毕竟,我们的主人公,也就是主人,阿米尔,并没有从内心真正将仆人哈桑,放在对等的朋友关系上。尽管当他听到哈桑说他是他的朋友,他也没有真的觉得,他们是朋友。

这部小说,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救赎。阿米尔目睹哈桑被强暴,而他选择了逃跑后,开始了自我谴责和良心不安。为了让自己好过,又使用卑鄙手段逼走了哈桑。总是一步错,步步错。

可是,那个时候的阿米尔,也才只有12岁,这会儿看书的我们,大都已是成年人。从成年人知晓的道德标准以及你不熟悉的阿富汗信仰,去苛责一个12岁的少年,是否太过于武断?

阿米尔尽管自私,懦弱,可他又是善良的。他清楚自己所做之事的卑劣,所以往后的人生,只要提及哈桑,都是他过不去的责难。哈桑成了不可提的缺口,阿米尔也选择遗忘。只是,往事不会因为你主动遗忘而将它从脑海里抹去,总有一天,它会自己爬上心头,哪怕已经过了二十六年。

面纱终于撕开,阿米尔发现哈桑竟然是自己的亲兄弟时,那种悲愤之情达到顶点。他曾经以为他失去的不过是一个仆人,也可以说是朋友,可二十六年后他才知道,他失去的,是他的亲兄弟。但是,回过头来看, 如果二十六年前,阿米尔如果知晓哈桑就是自己的亲兄弟时,也许他们的关系会变得更糟。毕竟, 身为仆人,都让他感到嫉妒了,如果他知道哈桑是他父亲的另一个儿子,哈桑各方面都满足他父亲对一个儿子的期许,指不定阿米尔会不会做其它不可饶恕之事。

有人说,追风筝只是一个隐喻。阿米尔小时候追逐的“风筝”是父亲的关注和慈爱,长大后“追逐”的是心安。总要有那么一个目标,让你觉得,你活着,还有事情要去做,还有什么,等待着,尽管你也觉得,它可能是虚无缥缈的。

小时候的阿米尔做错了事,可以选择谅解。长大后了呢?三十七岁的他,明明已经答应了索拉博,不再将它送去孤恤院。可是为了签证,他还是选择说了。他可能真的体会不到,父母死去后,索拉博曾在孤恤院的那段生活,是怎样的一段日子。小孩子不会理解那么多,他只是不想再回到以前。索拉博的自杀,再次让阿米尔陷入绝望。阿米尔为什么不能够多等一天再跟索拉博坦白呢?多等一天,他就会接到他妻子的电话,告诉他不需要进孤恤院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索拉博也就不会自杀,他俩刚刚建立起的信任也不会就这么快坍塌。

没有如果,人就是这样。换了我们,也许并不见得会比阿米尔做得更好。人与人之间交往,首先是信任,而信任,首先就要诚实。阿米尔选择如实告知索拉博他们移民美国需要做的一些事,只是他的告知是硬邦邦的通知,而不是征求和询问。他说要和索拉博做朋友,可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做到。他只是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知索拉博,我们移民美国,有一道手续,是需要你在孤恤院带上一段时间。过了这么多年,他依然没有学会,对待应该是朋友的仆人,如何平等交流。

这件事情以后,他终于醒悟了。为了索拉博,也为了他曾经生活的故乡,他开始接触过去,为阿富汗努力。事情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可他这半生的成长,却是哈桑父子用生命换来的,不得不说,成长的代价,真的很大。

小说最后,阿米尔终于也为了索拉博,说出了“为你,千千万万遍”。那是哈桑,曾经萦绕在他心头的承诺。哈桑做到了,阿米尔,也会做到的吧。

                             2024年8

  • 阅读(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