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1课时 家的意味
江阴市利港中学 汤 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对情境的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家不仅有形更有情有义,养成孝敬父母的品质,培育家国情怀。
能力:情境教学法,学会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分享交流中增强认识家庭的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孝”。
知识: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人的家
教学难点:生命的居所
【教学过程】
(导入)
热身活动:分享幼儿关于“家”的看法:甜甜的、暖暖的;一位沙画家对“家”的看法,提出希望同学在学习之后给沙画命名的任务。
设计意图:感受别人眼里的家,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借用媒介,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
一、我说我家——家有形
(视频片段1:呈现“建房子装修的过程”)
活动:1、你看到了什么? 2、放学后你去哪儿?3、回谁家?4、为什么不回别人家?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让学生看到家的形,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婚姻、血缘或收养。
二、我爱我家——家有情
(视频片段2:装修的房子里有爸爸妈妈,一家人温馨地生活在一起,诸多生活细节)
活动1:你看到了哪些生活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你看出家有哪些功能?家与房子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 解读视频,感受家不仅仅是有形的看得见的房子,更在于其有情的一面。温情的家人有情感的交流、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家人的娱乐休闲。
活动2:探究教材P73两则故事
设计意图: 家的情不分国界。家不只是房子,更是充满情谊的心灵的港湾。
三、我行我孝——家有义
(视频片段3:长大后的孩子离家打拼、带着自己的妻儿回家看看。)
活动1:1、回家看什么?2、说说你经历过的春运。
设计意图: 观看视频,结合生活中的春运,感受中国人的家文化。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活动2:老师分享自己因为工作、小家等事情不能回家看父母,父母的理解与体贴给老师自己带来的感触。
设计意图: 身边人身边事,更易激发学生的共情。此时的“孝”已经不再是书本上那个没有温度的字了。
活动3、当下的我们中学生无需常回家看看来行孝,那我们可以做什么?
(男生——皮大衣,女生——小棉袄,接龙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已经或打算如何行孝。)
设计意图: 学生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对于孝有更深的体验,。
活动4、事件分析(核潜艇之父黄旭华30年未在母亲身边,但母亲依旧觉得儿子是孝顺的),你觉得他孝吗?
设计意图:辩证分析“孝”,理解孝的内涵,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都是“行孝”。正是千千万万的孝与忠才让我们的小家、国家温馨而祥和。
【课堂小结】
(完整播放沙画师的视频)
请同学们给沙画命名,并完善板书。
设计意图:完整观看视频,感受有形的家、有情的家、有义的家,解决课堂之初预留的命名问题,引领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家文化,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7.1 家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