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教学设计
江阴一中 谭燕
【学习目标】学习读懂送别诗的方法,鉴赏意象,抓关键字词全面分析作者情感。
【学习重难点】把握诗歌中常见“意象”寓意,反复咏读,品味诗歌情感。
【学习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一、导入 (课前音乐播放,营造氛围)
大家听了李叔同的这首《送别》,感觉怎样?很美,很伤感吧?离情别绪是我国古典诗歌常见的主题。因为古人重离别,因为“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因为山高水长,别后难期,更甚至也许一别就成永诀啊!因而流传千古的离别诗句特别多:
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离别这个有限的时空,诗人一般会传达的共同情感有——依依惜别之情。离别情会这么单一吗?其实,诗人们借助离别的有限时空,传达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来体会送别诗歌是如何以有限时空传达出无限诗情的。
二、解读文本
生齐读一
1、我们先看题目、作者,可以得出那些信息?
2、李颀是送行者,送别的对象是魏万,到的地方是 “京”,这里指长安。(做什么呢?他是李颀的晚辈朋友,正是青春年少,志得意满,也许是做官、也许是赶考)(这是我们从题目找出的信息点)
所以,晚辈出行,长辈一般都会做些什么?——叮咛、告诫,这首诗中有没有?哪一联?你觉得李颀在告诫魏万什么?——不要贪图享乐,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要成就一番大业。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作为长辈对晚辈的劝勉,语重心长,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李颀,生发这种劝勉,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悔恨自己没有在年少时成就一番事业,虚度年华。
(ppt)李颀: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魏万 :尝居王屋山,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盛唐诗人李颀的晚辈朋友。
所以通过知人论世,除了有对友人的劝勉、告诫,还有一种伤己之情。——伤己、叹己
(板书:知人论世)
3、过渡:我们刚才是通过直抒胸臆的语句就读出了诗中的两种情感,当然,诗中,传达情感除了直接抒情,还有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就是去借助意象,这首诗有没有借助意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解读诗境中特定意象的选取,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生自由读二:
(第一环节)解读意象
自由诵读前三联,请你说说对前三联诗意的解读。
第一步:(生1)展示一下你的解读 解读得很美,对意象也把握的很好,你可以挑个意象说说,你从中解读出了什么情感?
你的解读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
第二步:(生2)展示,你对这个意象的感受好像有些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第三步:(生自由补充)还有哪些意象,我们同学可以自告奋勇来解读一下?
对意向的解读是否还有疑惑的?如果没有,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整首诗的诗意再解读一遍,再来体味一下诗中情感。
第四步:(生3)
第五步:诗歌中的意象有特定含义,在这首诗中也是这样,在其他诗境中也会有其他意蕴,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那么,我来给大家补充一下这些意象的其他意蕴,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生自由解读(提醒:如果在疏通诗的意思上有困难的,不妨调整一下字词的语序,适当添加一些修饰词,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
赏析:
离歌:声音意象,饯别之曲,旋律、歌词都很伤感,听之使人产生依依惜别之感。
微霜 : 秋的象征,表现“早行”; 清晨寒意与旅人艰辛,触发思乡之情。“渡”(张楠、吴婧、周天琦)
鸿雁:诗中常见意象,秋天南去,春天北归,漂泊无定,有似游子。而雁叫长空,更添哀怨,诗中常借鸿雁抒发游子思乡怀友羁旅之情。此外,鸿雁还指代书信,也可借喻人生际遇悲惨凄凉,孤苦无依,正如“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又可以指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刘琳、雷佳豪、黄宇凯、吴婧)
云山 :取云雾缭绕之意,历来为文人雅客所向往,然而游子此时刚离别友人、离别家乡,所以云雾缭绕而如缭绕的离愁,包裹住游子,久久不散;而云雾缭绕,山又是阻隔之物, 自会感叹路途艰难, 山高水长前路茫茫的郁闷 、迷惘。(吕寒、吴林凯、孟小渝)
树色: 借喻时光的流逝 “催”
(黄宇凯、赵欣宜、孟小渝、周天琦)
砧声:寒砧,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
(ppt)投影6种意象,解读出的适中的情感。
(板书:关注意象)
总结:那么,目前,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诗境中特定意象的解读,已能解读出这么多情感,有对友人的不舍、担忧以劝勉之情。所以,在诗歌的传情达意中,读懂意象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但是,解读诗歌情感,是否品读到位了,我们不妨来对诗歌做一些改编,你再来对比一下,看看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第二个环节)比较鉴赏
三、比较鉴赏
(ppt)
送魏万之京
游子唱离歌, 微霜初渡河。
鸿雁愁里听, 云山客中过。
树色催寒近, 砧声向晚多。
长安行乐处, 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生自由诵读
提问:诗不是力求精简吗?既然意象能够传情达意,我的改变,意象一个都不少,动词也不少,是的大意也不欠缺,这样的改动好不好?(说明你的理由)(诗味、诗情)
生讨论(3-5分钟)
朝闻、昨夜:点明一个时间的变化,由昨夜到早上,相聚时间之短。 “初”字点明寒气刚刚南下,天气刚刚变冷。别离已令人伤感、愁苦,更何况是在什么环境下别离?——天气已经转凉的秋季,悲中又有丝丝的寒意逼来,又使人悲中生凉。
不堪、况是:听雁叫长空,已是哀怨。云山喻指征途艰辛险峻,更何况魏万上京、要翻阅云遮雾障的重重山岭,一路形单影只,怎不令人担忧呢?诗句分别用“不堪”、“况”两个虚词,表意义上的递进,使送别之情表达得真挚而深厚。
关城、御苑:遥远的关城、宏达的御苑,是游子去长安的必经之路。当一个渐渐远离家乡,离愁渐深时,过此关城,“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感便油然而生。到了长安之后,虽然已抵达目的地,但是却也是离家更远,而此时再听砧声,砧声越多,捣声越急,离愁越增。而这些都是作者想象中的时空,作者变换角度,从对面——友人的角度来写友人的感受。让人不禁想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的新是和友人一起经历千山万水,直到长安。友情之浓,不舍之深,关心之切,诗中之情便尽可读出了。
催、向:有催促之意,写出寒意一天天变浓,树叶一天天变枯,同时也暗含时间在旅途中一天天流逝。从第一联的从晚到早,分别悄然而至,再到向晚,从早到晚,时间疏忽而过。两个字形象的描述了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快的节奏。时间一天天逝去,自然就引出了下文作者的莫令“岁月易蹉跎”的劝勉。
莫见、空令:两词表达对友人的劝勉,李颀作为长辈,表达对晚辈的关心、告诫这很正常,你觉得还有可能有其他原因吗?提醒: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李颀年轻时家庭富有,但结识了富贵轻薄子弟,最终倾财破产。而友人正是年少,有大好的前途。于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勉,更是伤己,蹉跎了岁月,一事无成。
我们也要关注诗歌中的“空”,这里的空可以理解为“白白地”,尤其在怀古诗中常有“物是人非”之感,如:槛外长江空自流;也可以表示一种幽静的环境“空山新雨后”。
(板书:品味语言)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用这些方法解读出了这些情感,我们可以自由诵读一下,那么,在解读出诗中情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品味一下诗中之情。
(ppt)总结诗中情感:
1、离别时,依依惜别黯然伤魂之情
2、离别后,惆怅难舍之情和人生漂泊的孤苦之感
3、离别后,对友人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4、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总结:所以,读懂送别类诗歌的情感,当然不只是意象这一把钥匙,还要去关注诗歌中时空的变化(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诗中情感。既然是送别诗,必然会有时空上的变化),这是读懂这类诗歌的另外一把钥匙。这节课,我们就学会去用这两把钥匙,打开送别类诗歌的锁。
(第三环节)拓展迁移
四、课堂迁移
(一)送 魏 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二)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接下来请你大展身手,用我们刚刚学到的两把钥匙:意象和时空的变化来快速解读这首诗歌的情感。(1-2分钟思考)
提问:你关注到了什么?解读出了什么情感?(生自由回答)
(ppt)总结送别诗情感:
1、离别时,依依惜别黯然伤魂之情
2、离别后,惆怅难舍之情和人生漂泊的孤苦之感
3、离别后,对友人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4、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5、表明志杰,坦陈心志的告白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如果你能掌握解读送别类诗歌的这两把钥匙,一是意象,而是时空的变化,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是否还有其他钥匙,在以后的接触中我们慢慢来找。
六、课后巩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宋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