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
品味三首宋词,走近三位词人,感受他们的生命姿态,探究他们的诗意心境,撰写“我”的鉴赏感悟。
学习活动:
任务一:
个人体验:任选一种格式,感受词人(苏辛李,任选一人)的生命姿态
格式一:面对 ,苏(辛李) ,
我感受到 (词人)对于生命的 。
格式二:读 ,
我感受到 (词人)对于生命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3位同学读一读
小结:每一个人,天性禀赋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读诗的体会就都不同。重要的是把诗人最初的、本质的感情体会到。
任务二:
比较探究:寻味生命的感发
叶嘉莹说,诗歌是生命的感发。所谓感发,就是感动触发。
先找几位同学读一读诗词里有所感动、有所触动的词句。并简要说说理由。
读者对于诗词的感动触发是生命感发的一部分,诗人进行诗歌创作,首先内心要有所感动,有所触发,就是所谓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那么,哪些因素可以触发诗人的情感呢?学生先说一说,然后出示表格。
根据表格,探究词人情感的触发点。
词作 |
自身经历 |
情感 |
古人古事 |
情感 |
自然界的物象 |
情感 |
《念奴娇》 |
|
|
|
|
|
|
《永遇乐》 |
|
|
|
|
|
|
《声声慢》 |
|
|
|
|
|
|
分小组活动:每组挑选一首词,讨论5分钟,定好两位发言人,一人主一人辅。
交流展示
经过探究活动,我们深入理解了词人在作品中寄寓的情感。现在我们再来读词,
想象你就是词人,做到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如临其境。
过渡语: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诗人的生命体验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振,诗词的美还在于它营造出的美好意境。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三首词,发掘诗歌的意境之美。
任务三:
研讨交流:发掘美好的意境
仿照示例,从三首词中任选一首赏析词作的意境美。
示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赏析:角度:联想性意境
词人由眼前这条奔腾汹涌、滚滚而逝的长江联想到波涛浩淼的历史长河,无数的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在波涛中一一展现,又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浪不只是长江中“卷起千堆雪”的浪,也是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长河中的巨浪。词人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广阔的历史时空,意境雄浑阔大,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提醒:赏析角度、意境特点要明确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学生写作,交流展示。
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近三位词人,感受了他们的生命姿态,探究了他们的诗意心境,撰写了“我”的鉴赏感悟。最后我想用泰戈尔的诗句结束今天的课堂: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泰戈尔《生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