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印晓明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三 年 行 动 规 划 2023-10-04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根据《关于开展江阴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好地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和名教师的品牌效应,本着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培养全市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聚集地、未来名教师的孵化地,推动和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特制订江阴市印晓明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三年行动规划如下:

一、背景分析

2021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发表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信息时代“素养”成为引领全球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习,积极投身到教育创新的时代潮流;潜心育人,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扩大影响,做好榜样示范与价值引领。以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为载体,以相互认同的团队价值文化为指引,实践“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全员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通过名师的引领示范、成员的共享共鉴,催生“1+1>2”的融合聚变的整体效应,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成长共同体,驱动工作室成员教学教研能力提升,促进成员的主体性成长与持续性发展,通过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可以将新时期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并重为基本原则,以“集中研讨与自主研修相结合,集中学习和网络交流相结合”为基本策略,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路径,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建设集教学改革(实验)、教育科研、培养指导和成果推广于一体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造就一支在江阴市有影响力的高层次学科教学团队,引领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提高我市教育质量提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保障。

(二)具体目标

打造一流团队。引导工作室团队成员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在教与学方式转变思路上,通过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教学研究,指导课题实践,使主持人和成员在深度研修和历练中共同成长,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学教研团队。

孵化未来名师。通过对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及经常性的公开活动,促使工作室成员快速成长,成为具有较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教师,使工作室成为名师成长的发源地,优秀老师的孵化器。

推进教学改革。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验,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尤其是探索寻找出“教与学”的有效操作模式,注重个性化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开展项目研究。使工作室成员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以行动引领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和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承担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为成员所在学校物理教研组的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推广研究成果。不断完善教师教学主张,总结、推广先进教学成果。建立工作室QQ 群、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等,通过现代信息平台开展专业指导、研讨学习和成果交流等活动,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开展与市外名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研究学习各地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取得的教学成果。

三、工作计划与安排

第一年(20237—20246月)1.潜心基础建设团队制度建设:有序管理的基本保障,组建团队,合理分工,制定管理制度;制定发展规划:质量提升的前提条件,含工作室发展规划和成员个人发展规划;确定核心主题:根据“问题即课题”,确定一个可供工作室整体活动开展的核心主题;制定工作方案:运行的核心基础。设计一个如何落实细化要求的项目年度工作计划;2.召开成立大会举行至少2次线下集体研讨,每人至少1次公开教学研讨;3.开展课题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研究为基础,开展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4.加强学习交流建立微信交流群和公众号,搭建名师网络工作室,用于讨论交流和宣传推广;组织成员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本物理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并交流学习心得;积极撰写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

第二年(20247—20256月)1.扎实开展专业研修活动,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努力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2.至少开展2次专题教研活动,比如报告会、名师论坛、教学沙龙、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力争两年内把本工作室建设成市内知名工作室;3.组织成员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4.课题研究进入中期评估,形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5.积极撰写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

第三年(20257—20266月)1.工作室成员初步形成自己相对成熟的教学风格;2.以工作室为交流平台,为广大师生、家长进行学科的教学指导和咨询。广泛开展送培送教活动。3.工作室团队组织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师讲坛、报告会等形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4.争取1名工作室成员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争取多名工作室成员成长为骨干教师,在学术荣誉上获得新的晋升;5.课题结题,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及出版论著,形成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可供交流、推广或发表;6.成果汇编与推广。推出一批展示课,汇编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课件集、校本教材等,力求对全市教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工作机制与策略

课题引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鼓励学校共生体成员将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为课题,运用抽象、归纳、分析、综合思维,将内隐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学术性表达。通过学校层面的省市级、国家级课题申报,探索教育重大改革问题、解决教育实践难题、提炼教育实践经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加强团队教师的凝聚力和协作力,发挥团队集体智慧,推进学术型教师团队的构建进程。

课堂落实坚守教育信念,培养教学定力,始终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充分认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把握学科教学的价值立场,在“促进深度学习与提高学习质量”的主题下,拒绝机械接受,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研究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提升自身思维水平与专业能力。不仅研究教材,更研究学生;不仅关注知识增长,更关注能力发展;不仅考虑便于教的策略,更考虑为支持不同学生学的历程而教的策略;不仅聚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从整体上研究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

平台搭建。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以专家智库资源引领团队发展方向。聘请省市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担任工作室顾问和课程教学指导专家,为团队教师专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专业的支持保障;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活动,营造浓郁教学科研氛围,以始终站在教育发展前沿为目标,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指引方向。

五、重点项目与活动

项目一:研究中外理科教学借助学校国际部的教材、课程资源,深入研究中美高中主流理科教材及IB国际文凭课程中的“实验科学”课程,分析凝练好的理科教育存在的鲜明特征。

项目二:开发理科课程资源学科内部,配合国家课程的实施,梳理课程中的核心“能动”节点,进行“学科+”主题课程研究,开发“学科中的项目化学习”课程资源;学科之间,寻找学科关联,开发综合性的“小切口、低成本、有价值”的“微科技实践项目”课程资源。

项目三:建构深度实践课堂“回归实践”的教育理念来规划、设计理科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表达“教学内容”,而是考虑“拿着内容去影响人”,建构主动的、交互的、合作的、参与的教学生态。

项目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回归关注生命、关注生活的立场,通过“实践”课堂、项目研究、主题研讨、社团活动等渠道,倡导“自主、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项目五:创设多元实践平台发挥学校与高校、高新企业的合作关系,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研究基地平台和项目实践平台,提供体系化的线上学习、互动资源,建设多元化的项目式学习站,强化融合学习与综合应用,探索立体化的高中理科课程运作格局。

六、预期成果与保障

(一)预期成果

团队成员的发展。通过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团队高学历学位教师、能手、新秀等学术荣誉称号的教师数量明显增加,教师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人数,教师应邀外出上课、讲座人数有所增加。

科学研究的兴盛。在专家的指导与引领下,加强新课程标准研究与回归知识实践属性”的教学研究,研究学科理念、课程标准、学校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策略,加快育人方式的转型,通过项目、专题研究的引领,开辟、建设团队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促进学科组的内涵发展,整体提升学校理科教学水平。

教学品质的提升。聚焦思维力和实践力的培养,发展以“问题链”为主的思维载体设计技术,开发以“关键实验、活动”为主的探究载体系列资源,以关键素养带动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用具有进阶性、开放性特征的问题与活动驱动学生深度实践,从“记忆者”的培育转向“思考者”、“探索者”的培育;在课堂的评价方面,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

(二)保障措施

文化保障工作室所在学校确立了办关注师生生命幸福的教育的办学主张,确立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张教育既要立足现实,又需关注学生未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教育文化追求为工作室的建设奠定了文化基础。

队伍保障工作室所在的南菁物理教研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工作室学校与国内外许多高校建立了有好合作关系,特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东师大等高校都能给学校教育课程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资金保障江阴市委市政府、江阴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近年来,江阴财政每年都以专项经费的方式支持南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工作,学校能保证本工作室建设所需的各项资金。

校友支持南菁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都成立有正常运转的校友会,有一大批科技精英,学校每年邀请20多位校友回母校开展学术讲座,对学生从事科学实验活动进行个性化指导,为工作室开展物理课程和教学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