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课程理念的广泛传播,学生已经重新被定义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因此,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旁观者,也不是老师滔滔不绝演讲下顺从、痴迷的受众,而应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建构者。旁观者永远只能是感受信息。而从不会主动得到信息。所以,老师的职责不再简单的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更是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一切都使得教学方法的转变日益成为广大老师关注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遭遇的一个难点。
“脚手架理论”显然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答案和理论支持。而所谓的“脚手架”可能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工具,也可能是一种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父母、老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即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学习的责任将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最后让学生完全积极主动的展开学习,并通过学习建构出真正属于自己所理解、领悟、探索到的知识。一旦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脚手架,会被逐渐撤离。这些由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给学生,用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各种辅助物,都可以被称为“脚手架”。
在教学活动中,脚手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脚手架理论的基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最近发展区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现有水平过渡到可能发展的水平上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过程中搭建脚手架,去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潜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