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智慧《两小儿辩日》 ——学习新课标,设计新任务 2023-10-01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冯冬梅

《两小儿辩日》为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鼓励学生要发现、关注、探索未知世界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习梳理文章思路、体察事例和观点的内在联系。前一个要求指向思想内容,是文以载道的“道”的学习。后个要求指向核心素养,“梳理文章思路、体察事例和观点的内在联系”是在思考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了。所以,在《两小儿辩日》一课要让学生了解“用依据支持看法”的论辩方式,教材的编写意图应该说是十分明晰的

一、抓住辩点,在梳理中学得辩法

从大单元教学出发,我们可以把“两小儿辩日”看成是一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赛,辩论的正反两方是两小儿,辩论的评委是孔子。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围绕“辩”字,借助导图,梳理发现两小儿围绕太阳辩了什么、怎么辩的、辩得结果如何。

辩论要有思辨点,也就是辩论的问题学生在初读《两小儿日》时,容易模糊问题之所在。有的认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形状的大与小有的认为他们在争论太阳温度的高与低,有的认为他们在争论太阳离人的远与近。这当然是因为遇到了文言文理解障碍。那么,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为此得先把课文通读数遍,之后借助“思维导这样的梳理并给出图示就能让人明白两小儿辩的中心是太阳离人的远与近。

出示:                          表1

人物

观点

论据

观察的现象

引用的依据

一小儿

 

 

 

另一小儿

 

 

 

 

人物

观点

论据

观察的现象

引用的依据

一小儿

日始出时去近

而日中时远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远者小

近者大

另一小儿

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近者热

远者凉

2

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并以大小为依据另一儿的观点则是“日初出而日中时近”,并以冷热为依据。这样一个论题,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各自所持的依据便十分清晰。显然,读这篇小古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先得把辩点”弄明白,把故事的情搞清楚。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有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文言表意之作用,还直观地展示了辩论由观和论据两部分组成,要让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必须引用充分的论据支持观点。这一步具有发展思能力的价值

二、关注语言,在辩斗中深化认知

《两小儿辩日》“辩斗”占了文本的主要篇幅,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基于教材的前后联系,自然地就会把文本解读聚焦在两个小孩有趣的辩斗过程。两个人的对话既不按照“因为……所以……”的思维顺序写,也不让每个孩子一气把话说完,而是让两个孩子分别先亮出观点,再陈述依据,这是为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梳理完表格后,学生对辩论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用上“因为……所以……”将两小儿的观点和论据连起来说会怎样?和原文语言一对比,思辨就发生了。原文两小儿的语言就是辩论式的语言,先立论,再论理,反问的语气能增加辩论的力度。这是两千多年的经典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所以,也是在解读文本的时候绕不过内容。

三、勾连材料,在实践中提升辩力

能围绕题提出自己的并用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中能力如果论据不充分、不正确,就无法证明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个在辩论过程中必须运用的基本方法应当也是解读本课的重点之一。如一儿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来证明“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样的论据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论据为什么是错误的,判断的依据在哪里。这不只关系到能否读懂课文,还关乎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显然,短文一百来字是无法让学生辨别论据的真伪的,因此选择适宜的材料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是一科视觉错误。日初出时,阳光不刺眼,我们能看到太阳的形状,会觉得太阳很大“及日中”,阳光十分刺眼,我们根本不可能直视太阳,反而觉得太阳小了。视觉错误是常有的事,这还涉及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对比。这说明,若要证明自己的想观是正确的,就必须有充分的、科学的事实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两小儿日的过程,无疑能提高学生的”。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读“读懂”上,还应当所学之法进行操练,巩固这种能力。本单元口语交际为辩论,这也正是在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展开辩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将阅读训练要素转化为日常能力在教学时可以将这个内容融合到《两小儿辩日》中,在之前学得的辩斗之法基础上,联系所给材料,写一写辩词,开一场升级版《两小儿辩日》辩论会,学生的辩力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此外,《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由此推断,《两小儿辩日》不是史实,而是语言或传说。寓言的教学避不开寓意,但是,归纳寓意需要有几个条件——文章完整、文意明晰、作者生平和写作意图清晰。本文产生年代久远,列子的写作意图也不清楚,所以,我们就不宜在寓意上过分解读,以误读。围绕“孔子不能决也”谈谈自己的感想,感受到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诚实的品质,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