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研究项目: 指向培养智慧品格的农场课程的开发研究 2023-09-28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无锡市少先队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指向培养智慧品格的农场课程的开发研究

 

   持人   黄丽娟  赵莉                      

 

   位:  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组织开题单位   共青团江阴市委员会 江阴市教育局    

 

      202210                         

 

 

 

O二二年

 

 

 

指向培养智慧品格的农场课程的开发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强调要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意见》还指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使其不流于形式,而是通过顶层设计和科学目标,形成一系列儿童能全员参与、亲身体验的课程,提升儿童综合能力,促进儿童的和谐全面发展。

二、概念界定

培养智慧品格“智慧”一词出自《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所有能力。本课题的“智慧品格”指我校在长江文化的引领下,提炼的长江少年必备品格“涵容、坚毅、智慧、创新”中的智慧品格,主要表现为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场课程: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本课题的“农场课程”指依托我校创建的“田秘密农场”和朝阳山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挖掘各种资源,与各学科相融合,开发的一系列相关课程。

指向培养智慧品格的农场课程的开发研究:依托我校创建的“田秘密农场”和朝阳山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家、校、社联合,挖掘校内校外多种资源,与各学科相融合,开发一系列相关课程,提升队员多种能力,培养儿童的智慧品格。

三、研究目的及课题意义

研究目标

1.队员:在课程的参与和体验中,提升队员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培养其智慧品格,促进队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2.教师:增强教师的劳动意识和观念,提升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和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

3.学校: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健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课题意义

“指向培养智慧品格的农场课程的开发研究”指向培养提炼的长江少年必备品格“涵容、坚毅、智慧、创新”中的智慧品格,目标明确。以学校“田秘密农场”为基地,聘请擅长农活、熟悉农作知识的志愿者家长及校内后勤人员、党员代表为“田秘密农场种植指导团”,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开发农场系列课程,保证队员的全员参与与亲身体验,在多种课程中,提升队员的综合能力,锻炼队员的意志,培养队员的智慧品格,使儿童能积极自主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成就理想人生。

四、文献综述

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专家认为,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的,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路径,且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与习惯的基础阶段,大多数小学生都缺乏理性意识与自觉性,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品行,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消极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强健体魄和品行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田园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一些学校将田园课程所包容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国家课程的实施相融合,从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涵出发,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结合开展跟田园劳动有关的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活动。有的学校将校园农场基地、课堂作为主要的活动资源,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探究农业科技和做现代农夫体验”为主线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发掘优质高效的校外资源,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有的学校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能力基础,挖掘学校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开发农场种植课程,提升学生的各种技能,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可能;还有的学校立足创造性劳动开发与实施农场课程,教师适时把“农场开发”的本领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创造、能创造,从而提升劳动的参与感。

但是有专家指出目前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许多的学校都没有开设劳动课程,部分学校只有在综合实践课程或者是科学课程中才会粗略地涉及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大大减弱小学劳动课程的时效性;家长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不足,加剧学生对于劳动的抵触心理。

也有专家提出劳动课程实施现存的一些问题:劳动课程边缘化,在现阶段的中小学中,还未有较多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课程深入推进;劳动资源匮乏化,学校缺乏对劳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劳动主体替代化,虽然劳动教育在有序推进,但一些老师和家长却不由自主地将劳动主体变为了自己;劳动教育无序化,很多学校对劳动课程缺少顶层设计和科学目标,尚未建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题研究主要观点及创新

本课题依托学校的“田秘密农场”和朝阳山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一系列农场课程,使队员在亲身体验中提升能力,锻炼意志,养成智慧品格。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增强教师的劳动意识,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能力,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本课题将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与创新:

1.对学校的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开发一系列农场课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学科融合,劳动教育不仅是少先队辅导员的,更是全体各学科教师的,全校教师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3.四个主课程,多个子课程,保证队员的全员参与,分层参与,而不只是部分队员的表演秀。

4.目标明确,劳动教育对儿童的提升与锻炼是多方面的,但本课题指向培养智慧品格,因此在课程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就不会杂乱无章,而是方向一致。

五、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思路

我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其中的本地学生大都是拆迁家庭,拆迁前,家中都有农田,父母小时候大多都接触过农活,现在还有一些孩子的爷爷奶奶在老家有天地种植蔬菜;我校有约七成新市民子女,大多来自农村地区,其爷爷奶奶多位农民,较多父母也接触过农活。可以说,我校在农场种植上的家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另外,我校今年在校内开辟了“田秘密农场”,三四年级每中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中队的田地。基于校内校外资源,考虑中国的传统农业文化,结合我校长江文化引领下提炼的长江品格“涵容、坚毅、智慧、创新”,课题“指向培养智慧品格的农场课程的开发研究”将结合家、校、社会,融合各学科,开发一系列农场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智慧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

我校基于国家课程,开发了劳动YI+课程,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课程项目化。特色课程项目化:项目一——田园体验课程,包括田间体验、采摘共享、创作展示、采摘共享。

课题“指向培养智慧品格的农场课程的开发研究”以学校“田秘密农场”为基地,以三四年级队员为对象,根据队员特点,四个农场课程每个课程开发多个子课程,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及评价方式。

(一)课程体系

1.农作知识课程

子课程:蔬菜家族  土地改良册  耕种技能集  农谚气候秘语等

2.田间体验课程

子课程:松土小能手  播种的奥妙  培育大比拼等

3.创作展示课程

子课程:蔬菜名片展  田秘密诗集  观察日记  苗苗画本等

4.采摘共享课程

子课程:采摘乐园  田秘密美食汇  创意蔬菜秀等

队员参与课程过程中,需要观察、思考、实践、创作,无不在提升队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队员的智慧品格,使队员能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学科融合

在道德与法治、语文等课程中侧重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科学课程中侧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侧重职业认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

)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

除了对队员的收获、作品等进行评价外,还注重课程参与过程中的多方面评价,如集体的合作评价、个人的参与积极性评价、遇到失败时的应对评价等。

2.生生互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

除了老师给队员评价,加入班级与班级间、小组与小组间的队员互评及互相学习,还有队员给老师的指导、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3.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

有的课程需要队员学习理论知识,有的课程需要队员亲身体验,既要对队员的理论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又要对队员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

学校通过“劳动兑换奖励”“劳动领地奖励”等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评价,做到“评价内容精准化”“评价主体全员化”“评价机制多元化”。“劳动兑换奖励”分三个层次评价,第一层:根据劳动评价内容,在成长手册上盖蔬果印章。第二层:达到一定数量的蔬果印章,就可以兑换不同颜色的“金木水火土”劳动奖章。第三层:集齐五章,荣获“劳动达人”称号。“劳动领地奖励”是对于劳动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一小块专属地的负责人。

通过不同层面的评价,进阶评价,更好地实现劳动评价的总体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六、研究方法

课题前期准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跨学科研究法和资料搜集法等,课题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法等。

七、预期成果

研究论文《“田秘密”农场课程,育智慧品格》《田地演变历程》,学生作品集(田秘密诗集、蔬菜名片展、苗苗画本等),案例分析(耕种失败原因分析、中队成长档案等)。

八、条件保障

核心成员

本课题主持人黄丽娟,无锡市德育工作能手,江阴市教学能手,江阴市先进工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学校德育管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参与过多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他核心成员大部分具有荣誉称号,都具有厚实的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都有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经历和成果。同时,本校通过多年队伍建设,已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勤奋学习、善于研究、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拥有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很好的人才资源。

前期准备

我校研究长江文化历经数年,其核心“涵容、坚毅、智慧、创新”已成为学校全体成员所表现的行为方式、心理取向和道德风貌。在本课题申报立项前,还认真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并围绕“劳动教育、品格养成和农场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通过阅读和研究有关情报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制定了各阶段的研究目标,明确了责任分工,研究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也科学、有序。

保障条件

我校田秘密农场获得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已初具规模,并拥有一支相关经验丰富的家长志愿者指导团,还得到了学校党员老师的大力支持。朝阳山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全力为队员带来劳动的场域环境,进行播种、采摘、职业体验等活动。学校将认真解读劳动教育相关文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及其对儿童带来的深远影响,在研究实践中,会逐渐形成一支劳动教育观念强、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使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化、系统化、常态化。

九、研究进度及负责人安排

研究进度

1.前期准备(2022年1月——2022年3月)

研究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的品格养成、农场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献,了解本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如今学校劳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发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发展空间,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论证,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22年4月——20231月)

按照总课题实施方案,细化研究任务,架构子课题群,建立项目化管理的研究活动机制。根据课题的总体目标,制定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保证全员参与,真实体验。在此过程中,广泛搜集各种活动案例,积累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形成一些阶段性或项目成果,组织中期汇报,反思并修正研究路线。

3.总结提炼(20232月——2023年3月)

汇编和提炼研究成果,创新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反思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和验证课题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论证,举办课题鉴定会。

负责人安排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蔬菜名片展

相册

2022年6月

寇仙霞、孔宗慧

田秘密诗集

学生作品集

2022年8月

陆静、夏婷

耕种失败原因分析

案例分析

2022年12月

钱炜、耿佳秀

田地演变历程

论文

2022年12月

徐敏、姚泽军

中队成长档案

案例分析

2022年11月

刘建军、陆敏芝

最终成果(限3项)

“田秘密”农场课程,育智慧品格

论文

2023年3月

黄丽娟、赵莉、

 

 

 

 

 

 

 

 

 

十、参考文献

[1] 陆益银.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格的实践行动 ——田园大学堂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2021(4):23-29.

[2]  .浅析如何运用小学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格[J].创新研究,2022:175-176.

[3] 徐志强.新劳动教育,培学生品格[J].新教育.2019(42):25-26.

[4] 林放.弘扬劳动精神,塑造优秀品格[J].广东教育·高中. 2020(7·8):127-128.

[5] 杨玲.“校园有机农场”课程的有效实施及本土化建设[J].现代教学. 2014(7):76-77.

[6] 沈国琴.变革学习,创新课程——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心农场种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A].教学研究. 2021(5):55-57.

[7]  余传洋.以农场课程助推创造性劳动[J].小学教育教学. 2021:29-32.

[8]  .创新劳动教育,涵养知行品格[J].吉林教育. 2021:4-5.

[9] 田慧生.全方位育人:开启劳动教育新时代[J].中小学教育. 2020(4):5-8.

[10]路玉宝 杨薇.学校立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探究——以农场课程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63-65.

[11]许治初 冯璐.构建校园生活新样态——以“开心农场”物型课例为例[J].教育文汇. 202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