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德育主题教育的有效家访
——读《班主任专业化基本功》后感
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徐敏
班主任是专业性的岗位,时代呼唤我们成为专业人才。在《班主任专业基本功》一书中,对于每个教育行为都要求我们烙上专业印痕。家访看来简单的一次谈话,但是它是家校协同育人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我国一项优良的教育传统,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小小的教育环节,而我觉得它就可以印证我们的专业化程度。
每一次家访我不会兴致索然,也不会任务程序化。随着时代技术的更新,家访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方式,如何生成家访主题。我总是做个细微观察者,抓住偶发事件,关注细察,追因调查,做好渗透,做好回应,环环相扣,巧妙地把家访工作渗透在班主任的德育主题系列教育中。让家访不是孤立的教育手段,建构出一本本“连环画”式的系列主题教育。
一、“画”本素材探源:偶发事件,耐心关注
早上第一节课,教室内书声琅琅。坐在最后一排的小安同学却趴在桌上睡着了,睡得很熟,如此响亮的读书声完全没惊醒她。手捧书的我轻轻走到她的身边,推了推胳膊,她没有动弹。又用力推了推,终于抬起行送的眼睛醒了。如此困乏,昨夜该是几点睡的啊?作为班主任自然不是提醒后,赶完教学进度就能随着课堂下课就结束了,课后更需要去追根究底。
大课间,同学们都去出操,把她叫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你今天怎么这么困?”我昨天看书太晚了。”“真的?”要知道现在孩子爱读书的可不多,因为玩手机入迷睡觉晚的比比皆是。但是我不能一口否认孩子的答案,只能是询问的语气。她有些迟疑,脸色不是很好,最后小声地肯定了。我心理明白却假装糊涂:“那看书不能那么晚的,要注意劳逸结合哦!”小安看我没有继续反驳她,脸色不再那么难看。还没交流结束,学生陆续返回了教室。我刹住了话题今天知道她上课睡觉的不多:“有话想老师说,可以单独找老师,先去准备上课……”
我在关键时刻按下暂停,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我始终保持一颗相信的内心——孩子们不是故意的。知道原因才能解决根源问题,以后遇到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事件暂停,给学生反思的机会,给老师追根溯源的德育系列教育的策略计划时间。
二、“画”中情节连环:跟进调查,多面入手
背后调查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手段,我们老师遇到突发事件要做全面了解,不片面,不武断。首先我找来她周围的同学,询问小王同学最近其他课程的表现,最近和大家谈论些什么话题。果不其然,最近她和孩子们交流的游戏比较多,而且最近还和一些同学做网络流行动作,网络流行语言。而且最近下午的术课上有害几次睡觉,被老师批评。到这里我在心中的那个问题其实基本肯定——他肯定玩电子产品了。
那天下去,我就打电话给这个孩子的家长。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的新形式家访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学校教育。这种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是一种十分有效快捷的家校沟通方式。在孩子还没有有意识到我发现她的问题,没有起戒备心时反馈,和家长商量好对策。我和家长反馈了最近睡眠的问题,问他们与没有电子产品,家长说手机都是收掉的。”还有其他网络产品吗?”家长说电脑网络关闭的,他应该不是进入的。“你们今天当作事情没有发生,偷偷监视一下……”我没说完,家长说:“我把客厅探头悄悄挪到房间去。”这个方法我同意了,但是我还是叮嘱:“我们计量让孩子自己改错,实在不承认我们在把视频证据拿出来,还是尊重孩子。”家长同意了,我告诉他:“我也会在班级进行一次专题教育。”当天家长告诉我说,孩子很正常没有晚睡,可是周四的时候,家长一早电话我,原来孩子真的使用房间的电脑晚上打小游戏,那些游戏是家里亲戚来了之后下载的她收藏好的,是不需要网络的。我跟家长说不要急,我周末会布置实践活动,给孩子自我认识的机会。
一步步,全面了解情况,探求原因。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需要宽容尊重,但是我们老师需要有理有据的底气,从根本上认识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家校共育、多维入手,让教育更有效,更高效。
三、“画”理内涵深化:班会教育,明理导行
因为家长还真没有搜集到原因,于是我就暂时两天没去追根究底,小安任务事情就过去了。周五在下周主题教育公告栏目才写上了“养成良好的睡眠作息习惯”。周五班队课,孩子填写相关问卷调查:每天几点睡觉?睡前干些什么?白天是否疲劳?睡不觉的原因等。我为了让孩子真实反馈,告诉他们:你们父母今天电脑上也会填一份一模一样关于你的问卷。
周末,布置了“充足睡眠益处多”的小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采访、查阅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准备在下周班队课上汇报交流。学生因为是小组活动,分工明确,都做了准备,在交流时也资料丰富,有依有据。汇报形式丰富多样:手抄报、视频、演讲等。
资料汇报结束,还没涉及到自己的情况,我让学生分小组根据上周的跳查问卷,互相统计数据,反思大家晚上睡眠的问题,病用表格方式进行登记。让小组指定一人总结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我特别关注了小安一组,小安写出来的睡眠问卷:每天睡觉10:30 ,周末更是11:00。每个小组关于班级睡眠时间相差很大。一次次问题的碰撞,学生侃侃而谈的反思,对于晚上睡眠的安排都有了清楚的问题发现,认识了自己问题,也学习到了别人的优秀之处,对于电子产品影响睡眠的原因反馈也颇多。
于是让孩子们回家制定睡眠计划:包括睡前活动安排,睡觉时间点,帮助睡眠方式等。并且让家长成为签名监督者,签名的承诺计划需要老师签章确认。然后贴在卧室门外,父母每天勾画达标情况优秀为☆,一般为▲,达标为√,没有完成是×。
睡眠问题、电子产品问题在这个系列教育中渗透,学生对于自己习惯有意识地纠正,这就是改变的开始,相信21天后这个睡眠应该会成为好习惯。
四、“画”意延伸升华:家访反馈,落实固行
“睡眠时间管理”的系列主题教育在班级从调查分享到计划监督,开展得有条不紊,效果呢?老师不得而知,而是要通过家长进行反馈,除了在群里进行的承诺计划拍照打卡反馈外,具体细节还是需要当面了解才是更全面。家访不失为一种观察最好的反馈方式。于是在本月的家访中,我把这个睡眠管理列为家访主题,而且通过线上、家长来校、入户家访,覆盖了全班。
当我那新的一周确定要去小安家时,周一放学后,她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老师,我那天课上睡着,是因为我玩了电脑,不是看书,不过我已经开始安计划做了,不是一味玩电脑玩睡觉了。你不要告诉我父母睡觉的事情,不然我的电脑会被没收。那一刻我答应了,不过我再一次告诉他:学会做个时间管理者很重要,不要在自欺欺人了,危害的是自己啊。她咬着嘴唇使命点头。
那天走进他们家,承诺计划表赫然贴在他的门口,红色的五角星排列那么整齐。经过访谈,家长告诉我,孩子现在睡觉前事情干起来不在拖拉,睡觉基本8:30就上床,9:00无论如何睡着了。早上也不用喊起床了。我也反馈孩子最近没有瞌睡。我告诉家长,下个月监控可以悄悄移除来了,不然孩子发现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信任会打翻。孩子如此信任我们,我们更要相信孩子。
批评两句,或者全班把事件拎出来分析,说理式的教育虽然直击要害,表面学生认识诚恳,但是对于行为的指引根本没有落实。只有从根源上挖掘自我认识和反思,并且有规划地落实行动,才是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一次小小的打瞌睡事件,以小见大,成就了一次教育的契机,更生成系了列教育主题,成为家访主题,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家访中谈论的话题来自于最近的教育主题,不会不切实际,家长不会觉得你是完成任务。实实在在的家访话题,家长感兴趣,有话说。这种系列式的教育为家访铺垫了基础,足见班主任的用心,何愁不是一次成功的的家访呢?系列活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又何尝不是一次精彩的“连环画”式的系列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