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做好班主任工作
——读《班主任基本功》后感
江阴高新区金童中心小学 朱江英
在阅读完《班主任基本功》后,书中对班主任专业道德的阐述,“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 ...”让我深刻的意识到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责任感。不禁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全心”指的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用我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领学生们在班级中共同健康成长,在班级活动中通过“议意”让学生们民主的商量和选择 ,来共同建设班级的共同体,让学生在班级事务中更有参与感,更能体会到班集体中“家”一样的温暖。
一、播撒爱心,用智慧的爱凝聚学生
爱是教育的源泉,是班级工作成功的动力,作为一名班主任,有爱就能推心置腹地沟通;有爱就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有爱,就能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去宽容学生,使学生从班主任身上感受到温暖关怀,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应得到班主任的关爱,感受到学校既是校园,更是家园。班主任要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向、家庭情况、个人秉性,个人好恶等各种情况,并且与学校、家庭结合,教育感化学生,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支持和信任,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体贴和温暖,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在愉快心境中跟随老师去学习,才能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班级集体的亲和力凝聚力,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二、拥有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全班四十多学生都各有差异,各具个性,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同,需要我们班主任教育方式也就不同,所以我班主任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记得有这样一位徐同学,他有一些特殊。在五年级时,他一般情况下不与老师和同学说话,上课时常走下座位,走到讲台前,直愣愣的看着你,有时同学们在课上活动大家开心的哈哈大笑,他也会笑同时会发出刺耳的尖叫来表示他的愉悦。有一节课上,有一个同学突然报告我说,课上徐同学课上把一只袜子放在了他的课桌上。当时我有些怒了,但是还是让徐同学把袜子先拿回去,然后打算上完课后再来处理这件事。课后,我先把他叫到身边,他一如既往地一言不发,有些怯怯的看着我,仿佛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后来我把他身边的同学都叫来,一一谈话,试图找出他这么做的原因。通过与大量同学的谈话,我发现原来他是听信了课间一个同学的玩笑,把袜子放在谁的桌上就可以和谁做好朋友。其他同学都知道这知识一个玩笑,唯独他当真了。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我当即在本周的班会课上,展开了“知我心”主题班会课,让大家重新认识我们班的徐同学,并鼓励同学们跟他握手、拥抱,与他说一句“我想和你做朋友”。他又笑了,不过这次没有尖叫,不过有些腼腆。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琐的,但是我们要始终保持自己的耐心去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尊重、爱护学生的心灵。
三、强化责任心,班级工作科学管理。
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集中体现在“严”、“细”、“恒”和“做好表率”。
“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要求教师本身有严慈般的爱,同时也要给学生起码的尊严。
再次,班主任工作要“细”。首先要细选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培养好班干部,班主任就不会脱离学生,不会孤军作战。因此,一开学,我就选思想好的、学习一般、群众基础好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工作。然后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分工,让他们明确他们具体的职责,并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指导并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同时利用班干部,开展兵管兵、兵教兵的活动。还有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干部更多地同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在一周一次的班干部会议上,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更具体的情况。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我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工作有失误时,我就更细心地引导他们开展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树立他们的威信和信心。以表扬为主,尽量少去批评他们,个别事情放胆和放心让他们去做,信任他们,支持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如出黑板报、安排值日、安排劳动等。平时多些同他们谈心,更加严格些要求他们,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应该带好头,给同学们做好榜样。还有就是作为班主任要有周全的工作计划。计划是指导行动的依据。有了计划,做起事来井井有条,不会杂乱无章。
另外,班主任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要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贵在“恒心”。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会终有感召转化的一天。
最后,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等,我自己先做到。每天,提前到校,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亲眼目睹,久而久之,学生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根本上也就不敢迟到了;下午放学,迟一点离开学校,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班主任对班级的每样事情都会过问、检查,学生根本上就不会存在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正如阳光甘露,润物无声。
四、议意,建设班级共同体
在班级活动时、评选班干部、以及各种奖励活动时中,经常让同学们商议,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并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来完成相关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体的身份平等地通过对话磋商的方式参与班级管理,把班级建设成彼此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自主管理。
比如教室排座。座位作为教室内最重要的物质环境之一,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大要素。座位的安排虽细微,但却关系到共同体里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的和谐共处。在位置安排方面,我在班里尝试座位以角色互补、兴趣结合为原则进行安排。在我们班级里,有文静内向的学生,也有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有劳动积极、勤于动手的学生,也有生活自理能力欠佳的学生。所以,小组排坐时,我又结合男女搭配、强弱互补的原则进行,使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尽可能均衡一些。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根据身高及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形成班级内小组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内部至少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同时还有一个需要帮助的对象,其他的成员可以根据各组的特点再自行安排,这就是一个小型的利益共同体。就这样,学生以共同体为活动单位,小组内互帮互助、互相监督。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新鲜度有所下降,共同体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甚至有的名存实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共同体内部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于是,小组内推选小组长并制定组长职责,由组长组织小组内各项活动,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对各成员进行职责分工,做到人人有责。形成小组凝聚力之后,我们开始专注小组的个性发展。每个小组取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有的是青竹队,有的是红梅队,无论是平时的常规生活,还是课堂学习、课后作业,我都坚持贯彻一个原则——团队原则:以一个小组团队为基本单位,只具体到小组团体,绝不突出个人,让学生知道小组内部是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有人曾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这个“主任”身兼数职,有时是严肃的知识传播者,有时化身为知心小姐姐,有时又是能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官”... ...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我觉得只有“全心全意”才能促成一个有情怀的教师,完成有温度的教育。。作为有责任感的成长型的班主任,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