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共读书目《班主任专业化基本功》读后感( 高晓涵) 2023-09-26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心理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一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携手家长,让教育更美好

——读《班主任专业基本功》有感

江阴高新区金童中心小学  高晓涵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被家长看见,才能有力量”。也许,听来有些功利,但却赫然揭示了教育的确是一件需要多方协作的事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只有学校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难看出,成功的教育,一定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

暑期有幸拜读了《班主任专业基本功》一书,书中多次提及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承担着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还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应树立和强化教育团队的意识,我深以为然。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并非孤军奋战,而是要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尤其是携手家长,与家长形成“同盟”,整合学校、家庭两大教育共同体的教育资源,这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阅读着,回忆着,思绪飞转,我想起了那一次默写,想起了小倪。

一双充满灵气的眼睛时刻追随者老师的目光,一只高举的小手总在课堂上绽放自信的光芒,甜甜的微笑经常挂在脸上......这样的孩子,你会将她与曾经的默写“困难户”联想到一起吗?

小倪的变化要从一次默写说起。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默写前一天学习的课文段落。可在批改时,小倪的作业引起了我的注意——字迹工整,全部正确!欣喜之余,我不禁怀疑起这份作业的真实性。

带着疑惑,我叫来了小倪,以不小心撕坏了默写纸为由,要求她重新默写。小倪的神色慌张起来,很快打起了退堂鼓:“老师......我晚上回去写一份,明天再交给您,行吗?”“孩子,忘记咱们的约定了吗?作业——堂堂清。”见我坚持,小倪只好照做。只是刚写了没两句,便面露难色。

我凑近一看,便清楚了这其中的端倪。当面戳穿她,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放任她,下次的默写或许还是一样。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假意看了眼时钟说:“今天时间来不及,你明天再来默写吧!”小倪连连点头。

当晚,我连忙给小倪的妈妈打了一通电话,跟她沟通了孩子的情况,提醒她佯装不知道今天发生的事,只需要监督孩子认真完成默写作业。就这样,我在第二天如愿收到了小倪的默写作业--字迹工整,全部正确!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小倪的进步。自那以后,一张可爱的面庞总都会凑近我,期待地问上一句:“老师,今天要默写吗?

后来的一次家访,偶然谈及小倪的进步,小倪的妈妈提起了那次默写给小倪带来的自信。我从没想过,一个无心之举竟能让孩子有如此转变!而且,那是我的工作职责,是我必须要去努力、去坚持的事情。那么,如何更好地携手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呢?我在思考着,也在行动着。近三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一、尝试沟通--家校携手的“黏合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家校联盟,是燃起教育之火的关键,而适时的沟通不仅密切了家校联盟之间的距离,还拉近了亲子关系。

在给予小倪一天的缓冲时间后,我及时抓住了家校合作的契机,迅速与小倪的妈妈建立家校联盟,让她配合我演了一出“戏”。如此,孩子在学校感受到老师的期待,本身学习的驱动力会增强。回家后,辅以家长的鼓励与监督、倾听与交流,双管齐下,何愁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呢?

二、学会宽容--家校携手的“润滑剂”

古人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是常有的事情。倘若看到孩子犯了错,那么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指责,而是宽容。宽容,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有了宽容,家庭教育会进行得更加通畅。

(一)宽容孩子的幼稚

作为教育者,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时常声色俱厉地数落孩子,使得孩子迫于压力,不得不得承认自己的错误。试问,这样的教育成功了吗?恰恰相反!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的心智并未发育成熟,他们往往无法认知到自己当下的错误行为,我们应该去发掘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小倪的那次满分的默写,不难看出她渴求进步,期盼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的心愿。在我们看来,这样做是无比幼稚的,但小倪的改变却充分证明了一个事实——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令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吃一堑长一智”,那一次的手足无措让小倪学会了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才有了问出“今天要默写吗?”的底气。我想,是家长、老师的宽容为小倪插上了蜕变的翅膀。

(二)用善意的谎言宽容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免不了用善意的谎言“骗一骗”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孩子的心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孩子犯错后,碍于面子不愿承认是常有的事。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找个“台阶”下,让他们体面地下台,认识到自己不足,寻找前进的方向。

那次默写中,我看到了小倪写不出来的窘迫。因此,我以时间来不及为由“骗”了一下小倪,给了她补救的机会。而小倪的母亲则又借着复习功课的由头,帮助小倪巩固了应会的知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是默契的,里应外合,守住了这个公开的秘密,呵护了小倪的自尊心。

三、赏识教育--家校携手的“常鲜剂”

教育,永远要让孩子看到希望。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而孩子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具备发展的潜力。在与小倪母亲的交谈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的母亲一直是以欣赏与肯定的眼光看孩子。我以为,一个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会消极自卑;一个在肯定中成长的孩子,会自信乐观。

因为相信孩子,所以我不会因为一次错误而忽视小倪的闪光点;因为相信孩子,所以小倪的妈妈也在不断鼓励着小倪。有了赏识的浇灌,教育之花定会开放得更加绚烂。在此,希望大家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也要善于发现他人长处,赏识他人。

教育是门必修课,当代小学生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我们肩上“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孩子的成长,需要沟通,需要宽容,更需要赏识,我们必须调动和依靠一切可以调动的教育力量,助力孩子飞得更高、更远。我将继续守教育之初心,履幸福之事业!

  • 阅读(8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