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道,德为先
——读《班主任专业基本功》有感
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 王怡蕾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这本书总共三编分别是班主任专业道德、班主任专业知识和班主任专业技能。其中排在最前面的便是班主任专业道德。我想排版的时候大抵也是遵循了“教之道,德为先”的原则吧。
陶行知曾经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正所谓“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师的行为端正,品德高尚是可以让孩子耳濡目染的。反之,如果一名班主任的行为粗鄙、话语不堪、粗心大意……一系列不良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们健康的发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本身年龄特点更加依赖和信赖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更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谨言慎行、严格律己树立好自己的教师形象。
班主任除了要有文化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道德修养,因为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一个教师的人格特征体现。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师德那么他就没有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教师必先立德才能树人,这样的教师才有本质上的意义。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树立老师应该具备的形象,一个引导者应该具有的风范,这样的教师才可能把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才可能做一个道德的引导者,而不是一个道德的控制着和解说者。
书上在这一章写道: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是家长代理人、是学生楷模、是心理保健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只有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会向班主任敞开心扉。这段话让我不紧回想到了几年前发生的事。
跨进新的学校,接了一个新的班级,一切都是崭新的模样,孩子们对我都充满了好奇。我也在快速的接触孩子,很多孩子记忆孩子的名字,感受孩子的性格。很多孩子在开学初因为遇到的是新老师所以很多个性并没有展露出来,显得比较内向,不愿表达。小马就是其中之一,我本以为他是遇到了新来的老师不熟悉,才会和我有这么大的距离感。没想到三周过去了,还是如此,每次当我们的目光相对,他总是下意识的回避,我主动和他说话,他也是三言两语的回答两句,就低头走了。再加上他的学习开始差的显露头角,我几次沟通无果,我开始意识到他可能是本身内向的同时,还不愿意对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敞开心扉。
这是一个周二的下午放学后,有四五个孩子家长晚来接,按照往常孩子们在门卫等待。我看到从未晚接的小马也留了下来,感觉到有点奇怪便上前询问。他吱吱呜呜的告诉我“今天不正常”。通过交流我才知道,他的父母很忙,没有时间去管他,就算现在学校有了课后服务,还是没办法让家人接他。每天晚上都是直接由晚托辅导的老师把他接走,然后在那里吃晚饭做作业,每天很晚父母再去老师那里接他回家。看着他焦急的模样,我也感觉到了事情不对劲,如果真的是晚托老师忘记了这个孩子,那这个孩子该怎么办?我陪他等了一会,又在校门口找了一圈,发现并没有晚托老师的影子。我打了小马父母的电话,无人接听。焦急万分的他虽然没有表现的特别沮丧,但是我能看出他内心不安却又不愿意和我多说。就这么干等着也不是办法,我交代孩子跟着我,我回到办公室拿好自己的个人物品,正好也要下班了,于是我决定送他去。询问了晚托班的地址之后,我让小马跟着我,坐我的车。小马一脸紧张,有点无所适从,上车还是不上车,好像成了一个难题。我拍拍他的肩膀,打开车门,对他说:“上车吧,老师送你去,没关系的,不用紧张。”他才勉勉强强上车了。在车上他一直左顾右盼,无法静心。我想,此刻,如果我和他闲聊的话,他根本静不下心,我也走近不了他,只会让他更加不定心。于是我准备直接进入主题。我询问了他有关辅导老师的具体的地址,他一改往日的含糊,说得很清楚,并且会在路口快转弯的地方提醒我。晚辅导的地方不远也不近,汽车没过几分钟就到了,在与晚托负责老师和小马本人核实情况无误之后,我正准备离开,正巧他家长打电话过来,我又在向家长核实情况,发现没什么问题,就离开了晚托的地方,准备返程回家了。虽然此刻天色已经不早了,但是我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下了。
从那天开始,小马也有了小小的变化,遇到什么问题他会主动来问我了,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偶尔也会和我分享,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后续的时间我还是持续观察着他的变化,虽然我们还没有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但我想,现在他应该能感觉到,老师并不可怕,相反,老师还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对象。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一起快乐、一起烦恼。
或许有人会说,这么大的孩子了,让他在门卫等等,等不到电话联系,自然会有人来接的,何必用亲力亲为去送孩子呢?但是我觉得,小小的一个举动,没有花几分钟,既确保了孩子的安全,又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在家长忙碌,缺少对孩子的关心时,作为老师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被关爱,感受到了阳光,感到了温暖,何乐而不为呢?把阳光“送”进孩子的心,不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吗?为人师表,德先行,如果那天小马不能好好的回家,我想,我应该也是不会安心的吧。
愿我们今后的教育之路能够立德树人,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