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奖励 点亮你我
——读《班主任专业基本功》有感
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刘金花
暑假,有幸研读了《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这一书籍,书中的很多问题值得我思考,很多案例值得我参考,结合自己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发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许多措施与书中的观点基本类似,其中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善于运用奖励和惩罚”。
班主任的工作多而杂,在工作中,有时遇到极忙的时候,心情不好,便急躁;看到学生犯错误,感到意外,感到生气;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时,就容易狠狠地批评一顿。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从小在长辈的细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恰当的批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个没有向心力的班集体不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因此,作为老师,我们的教育要讲方法,改错要讲规则,纠正要讲艺术。有些孩子即使犯了错误,可能并不知道错在哪里,即使有了缺点,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改正,这就需要老师们掌握一些有效的纠正孩子缺点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实现孩子由劣向优的转化,才能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奖励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的肯定和赞美。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奖励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奖励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奖励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创建“和美中队”的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二、要想孩子自信,激发孩子创建“和美中队”的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上进心。
上进心是孩子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班集体向心力所在。我们的孩子不管具有怎样的缺点,但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常常令我们大人感到吃惊。求知欲是孩子上进心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在赞叹孩子的聪明或埋怨孩子的不争气的同时,都应该激励孩子求知上进。微软的创立者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也大多有这样的特征。富有上进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能力。
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奖励、肯定和鼓励。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适用的,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尤其要少批评,多奖励。这样做,有时候在孩子身上更会产生奇效。
小喻是我班里一个很贪玩的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像出笼的小鸟,尽兴地玩耍;直到玩得满头大汗,才去做作业;作业也极为马虎,常常出错。孩子的妈妈为此很生气,几乎天天批评他、数落他,可孩子总也改正不了贪玩的毛病。孩子的爸爸把情况反映给我,让我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下课后,我看这孩子和小朋友玩得不错,趁他回教室喝水的工夫,我边替他擦汗边对他说:“你和小伙伴们玩得不错,很团结,还知道让着别人,真是个好孩子。可是,放学后,你能不能先和小伙伴们一块做完作业再玩?做完作业再玩,不是玩得更开心吗?”孩子很懂事的点点头。从此,孩子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他总是一放学,先做作业,然后再出去玩。为什么这样就很有效呢?因为我发现并抓住了孩子能团结人、知道谦让这一积极因素,给予充分肯定,使之受到了激励,然后加以引导。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老师要多去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且予以奖励和赏识。只有这样,才能给有缺点的孩子以进步的动力,使这些孩子自觉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最终成为健康、快乐、积极上进的孩子。
二、让孩子充满自信
成功源于自信,自信有助于成功,是成功的起点,是成功的动力。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在开学初,我就让孩子树立这样的信念:我们一定能成为“和美中队”,每个孩子有了这样的信念,他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去做,集体中的每个孩子都扭成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自然而然,孩子们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
三、适时的小奖品
孩子都是很单纯的,他们常常会因为得到老师的一句奖励而乐好几天。而老师准备的小奖品,更是促进他们创建“和美中队”的动力。常听学校里老师说:带班要带高年级的班,省力些,孩子们的能力要强些。可我却觉得不然。低年级的孩子都特别单纯,很容易被老师“骗”。在刚接到新班的时候,我就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小奖品:可以黏贴的小星星、红苹果;自己用卡纸剪制的五角星、红苹果,孩子们都很喜欢。在平时的课堂中,用黏贴的小星星、红苹果来“诱惑”孩子,鼓励他们认真听课。而自己剪制的五角星、红苹果,我给它们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分别叫做“金星”和“红星”。用这个,奖励平时习惯好的、品德好的、有进步的孩子。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就给他们小奖品,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在这个学期,我又为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卡片作为奖品,特别奖励在行为习惯上有进步的孩子。因为到了高年级,许多孩子都进入了叛逆期,他们不再像三四年级时那么好“骗”,他们更喜欢跟你老师“对着干”,此时我们就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在一次与家长的交谈中,她告诉我,这学期孩子在家的表现进步多了。以前,她如果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孩子就会闹情绪,不高兴;可这学期,孩子却主动提出要帮妈妈做家务。孩子的妈妈很是不解,一问才知,那是因为老师的百宝箱里有漂亮的小礼物,孩子也非常想得到礼物,所以他改正了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礼物。孩子在一次次取得成功和鼓励下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挖掘了自己的潜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朝着努力的目标不断前进,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当然我们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还要做到赏罚分明。《韩非子·有度》中指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在规则面前,必须人人平等。
有一年,校长的闺女在我班就读。一天放学前轮到她值日,但小丫头急着写作业,不肯打扫,组长、班长都劝不通,我只能亲自出面,没想到我话还未开口,她一把就推翻了椅子。我在傻眼的同学面前亲自打扫完教室,然后不急不慢地放学,把她单独留了下来。
因为冷处理,小丫头此时已经意识到错误,没等我开口就主动承认了错误。第二天晨会,我依据班规罚她值日一周,小丫头心悦诚服,其他同学也没了意见。
碰到这样仗着身份、关系、成绩等不愿遵守规则的学生,不论他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要做的就是令全体同学感受到公平。同样,如果有后进生在规则执行上特别出色的,我们也要大力奖励。只有让这种“赏罚分明”的公平机制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创建班集体。
奖励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让我们为了孩子,继续努力,创造一个奖励性的空间,给孩子一份赏识,一份珍爱,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动力,使孩子们扬起自信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