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深耕不辍 笃行致远 ——读《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表现性评价研究》有感 2023-09-09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深耕不辍  笃行致远

                                                       ——读《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表现性评价研究》有感

敔山湾实验学校  张晶晶

假期在读佟柠教授《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表现性评价研究》这本书时,看到开篇提到的“海滩天使”蒂莉不由引发思考:地理教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地理课要传授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教会学生怎样的能力?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后,地理教学又应有什么样的新样态,这是值得仔细思考的内容。

故事中,蒂莉自身的地理知识与真实情境结合了起来,生成了对地理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解决了问题和困境。事实上,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学科,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当下和未来生活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全球、地方等不同空间尺度下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批判性地思考当地和全球的可持续生活,关注人类活动的关键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时刻准备充分地、负责地把地理知识应用于私人、专业和公共生活上”。这些要求彰显着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共识,同时也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地理育人目标的实现需要与之匹配的地理教学。

佟柠教授所著《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一书向我们介绍了我国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面临的挑战,表现性评价的演变、内涵与功能,地理学习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地理学习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以及运用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案例和合一式表现性评价案例来解释地理事象和撰写地理报告。阅读本书后,我对表现性评价有了深入的了解,做了一些思考。

传统纸笔测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效能,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有价值的学习方式难以落实。而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用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作出评判。其强调评价与学习同步进行,用评价促学习,使得教、学、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中,“教”是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指导活动,“学”是实现目标的学习活动,“评”是监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活动。简言之,所教即所学,所学即所评,所评即所教。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将表现性评价融入课堂深度教学是可行的、恰当的也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设计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方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通过案例研究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是否真的有效?佟柠教师通过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应用的“嵌入式”和“合一式”两类案例从实证层面回应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地理教学的效果。

“嵌入式”表现性评价中通过“写作思维”和“出声思维”任务驱动,改变了传统以地理学科知识本身的结构来讲解知识的过程,而是围绕着学生的困难展开的,这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思考,从指标中能够看出学生综合思维不断发展过程。

“合一式”表现性评价中,结合课标某一条内容标准,以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设计与实施框架为流程,围绕一个“大观念”, 以“撰写地理报告”作为表现任务,让学生调动多个核心素养来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运用多个地理核心素养来完成任务,创造一个综合性更强的作品来呈现学习结果。

这两个案例都是在高中实施,其实在这两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也逐渐采用这样表现性评价,但指标的制定不够明确,存在随机性,也没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对比。读了佟柠教授的《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表现性评价研究》这本书,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了一些想法,如何开发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地理校本课程?如何设计在跨学科社会实践的表现性评价?希望自己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转变教学理念,不忘育人初心,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