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跨学科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内容与路径探寻 2023-09-0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摘 要:体育跨学科学习的研究着眼于人的高阶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打破体育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体育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梳理出了中学体育教材中的文理艺知识融合点和不同学科教材中的体育知识融合内容脉络,结合实践探索出了体育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路径:学科渗透、STEM+体育、体育项目化学习。通过体育跨学科学习的研究,链接各个学科,引导学生走向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形成以体树德、以体启智、以体健美、以体促劳的融合育人效应。

2021年6月,《〈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注重学科融合,鼓励适当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情境式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20224月,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会上提出加强横向学科有效配合,发挥社会大课堂资源优势,巩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各门课程都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20世纪末提出的“综合课程”“广域课程”到近些年学界热议的“STEM教育”“学科+”“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等概念,跨学科学习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界的热点。本文结合所在学校近年学科融合课程实践探索的经验,尝试回答体育跨学科学习“为什么跨”、“跨什么”和“怎么跨”的问题,从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内容和路径的角度进行实践探索。

一、“为什么跨”——体育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探寻

(一)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横贯能力

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校中分科学习的内容越来越深,人们似乎陷入一种学科“深井”,学科之间相互割裂、缺少融通。文化课培养了一批“考试高手”,体育课教学的现状也大多是机械单调的重复,“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虽然各级教研活动也一直在强调密度、强度、有效性,但多注重体能方面的提高,而在培养面对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却很少有体现。

那么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是什么呢?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需要调用各科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所以这种综合应用的思维就是布鲁姆学习目标理论提到的高阶思维,这种能打破学科壁垒,串联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就是芬兰教育目前提倡的横贯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与社会情感

“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以人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其育体的指向性比较明显,也正因如此,其在思维、品德方面的教育功能往往易被忽略。其实体育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教育部高度重视体育的教化功能,提出要统筹体育、艺术和语文、历史、品德在综合育人方面的融合。

教育思想家杜威认为,“知识没有和寻常的行为动机和人生观融为一体,而道德就变成道德说教——成为各自独立的德行的组合”。当前,我国“五育”分离现象严重,且疏于德、偏于智、抑于美的问题突出,很多学校对体育育人的功效和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具体的方法手段也较为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如何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活动实践中去,如何将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协同育人也是当今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群体中总有一部分人“文强体弱”或者“体强文弱”,这种偏科现象在现实中是大量存在的。体育跨学科学习不仅能解决文体学科之间的割裂问题,还能引发深度思考,促进记忆,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动性。

项目化学习打破了学科壁垒,让知识相互联结。在学习中会激活多种神经联系,调动全脑参与。体育跨科学习可以暂时挣脱应试的束缚,帮助学困生另辟蹊径,以更高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重新建立信心。另外体育成绩比较弱而文化课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跨学科学习找到自信,使他们不再抗拒体育活动,均衡发展。

二、“跨什么”——各科知识之间的融合点内容整理

跨学科学习学什么?其内容范围应当是相当广泛的,可以说生活、生产中处处都有素材。为了便于开展,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地理、艺术等教材内容的梳理,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跨学科学习的相关要求,筛选出部分价值较高的内容(表1、表2)。

以上整理的内容,融合了多个学科知识点,同时也像一个“锚点”,可以链接到各个学科,链接到社会、家庭、学校,引导学生走向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促进“五育”融合,形成以体树德、以体启智、以体健美、以体促劳等融合育人效应。

三、“怎么跨”——体育跨学科学习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目前还没有相对固定的学习内容,学校的日常教学还是以国家的核心课程为主。既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以表1、表2的内容为锚点进行学科渗透,也可以设计开发一些体育+STEM”的课程,或者不考虑学科界限进行超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下面结合三个案例来阐述这三种路径。

(一)学科内渗透

学科内渗透是在分科教学中围绕某个问题或知识点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去协同解决问题。借助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同一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使不同学科知识产生联结。但是在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形而上学,避免走马灯式的频繁串课,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

在进行弯道跑教学的课上,某教师在组织完弯道跑技术的学练之后,要组织一个弯道跑比赛,要求分道。显然弯道上每个道次的跑程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每个弯道是个半圆,已知半圆半径为25米,每个跑道宽度为1.22米。为了弯道跑比赛公平,每个跑道的学生跑动距离应该相等,因此,每个跑道的起点应该前伸一段距离,这个前伸的距离如何计算?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他们学过的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出每个跑道的前伸数。比如第3C3=2π(3-1)×1.22/2=7.66米。

(二)STEM+体育(STEMS

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英语单词首字母缩写,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

“STEM+”理念是沿承“STEM”理念,强调在stem中融入更多的元素,进行跨学科整合。有的学者还提出了“STEAMS”“A”是指艺术(Art),“S”是指体育(Sports)。本文的“STEMS”指的就是STEM+体育,是结合体育学科进行STEM课程设计和跨学科学习。以设计抗阻训练器一例来说明。

1.学习目标(表3)。

2.探究活动:如何利用阻力设计健身训练器材。

1)观察与体验

观察健身房里组合器械的构造;

器械训练的阻力怎么调节?其力学原理是什么?

2)思考

研究一下投掷实心球的最佳出手角度是多少(图1)?如何利用身边的器材等资源,制作一个训练前掷实心球的训练器材?

3.实践活动:制作投掷实心球训练器。

1)器材与工具

单杠、肋木、滑轮组、空羽毛球桶、拉力绳,杠铃片等。

2)制作步骤

根据自己的身高,假设在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计算出前掷实心球的最佳出手角度是多少?利用单杠或肋木、拉力绳、滑轮和杠铃片等设计制作适合自己的实心球训练器。

3)调试与改进

研究出手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拉绳长度与设置滑轮支点高度的关系(通过改变人与支点距离及拉绳长度来调节出手角度大小)。

4)结论

由学生自主撰写。

5)改进与尝试

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设计前掷实心球训练器,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并记录下来。

6)思考

如果将绳系杠铃片的阻力方式换成弹力带来使用有什么优点和弊端?

(三)体育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设计驱动性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或合作进行基于项目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自主学习、培养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个在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

体育项目化学习就是围绕一个与体育相关的问题展开的项目化学习。以“设计马拉松路线图”为例说明(表4)。

这是一个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所以通过“设计马拉松路线图”的项目式学习,能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增进体育、地理、生物、英语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能力。

推荐理由:“跨学科主题学习”是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出来的一个新的课程内容,本文给出了详细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附件:

    • 阅读(12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