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 2022-04-11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周芳 所在单位:江阴市长泾中学 执教时间:2021-12-28 执教地点: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执教内容:《祝福》 参加对象:高一备课组

祝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在单元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本课文做出如下安排: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思想意蕴,把握文学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鉴赏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场面、肖像细节等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小说人物情节探讨祥林嫂的死因,让学生学会追问小说的情节缘由,能理解小说的深层意蕴。

2. 通过让学生寻找小说中的矛盾点,进一步把握小说情节上超出理性的“情感因果”,并尝试片段创作。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方法:

1. 教法:问题引导法

2. 学法: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B站,鲁迅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作家之一,与他相关的视频总共超过1.3万条,总播放量达到了1.7亿人次,点赞和收藏量也分别高达960多万和420多万;微博上,鲁迅也有自己的“超话”,在历史类超话中名列前茅;作为“中国中学生最害怕的男人”“亚洲第一梗王”“世界上马甲最多的人”,鲁迅还捧红了一个名为“鲁迅说过的话”的检索网站,令其成为网友验证真假梗的不二利器。

百余年来,不论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还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这颗“20世纪中国最为丰富、孤独而痛苦的灵魂”,始终是每个时代当之无愧的“顶流”。

种种圈粉之处,往往是散落于网络的警句与影视剧里的片段,所呈现的终究只是一个浅表的“散装”鲁迅。鲁迅穿越百年风雨,始终屹立于文化高地、“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真正原因,需要在对鲁迅文本的潜心阅读中找寻。今天我们就来研读鲁迅的《祝福》,感受鲁迅的魅力。

(二)任务框架

课时安排:1课时

幕后推手——祥林嫂之死(鲁迅小说的深刻性)

任务:找出谁是凶手

课前准备:小说中人物梳理,完成人物身份界定,并找出与祥林嫂有关的细节,分析他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做批注。

课堂活动:凶手推断

(一)概括祥林嫂的经历。示范记录模板。学生交流讨论“凶手”,记录结论

(二)投影展示交流成果,小组发言

(三)课堂总结

一、客观原因:饥寒交迫

寒:阴沉的雪天,团团飞舞的雪花(漫天风雪)

饥:破碗,空的

二、主要原因:祥林嫂已无容身之所,立锥之地

1. 地主:鲁四老爷鄙视她,斥之为“谬种”

鲁四婶嫌弃她,不准其祭祀

2. 资产阶级:“我”虽然同情她,但不能帮助她

3. 无产阶级:短工鄙视她;

柳妈嘲笑她,吓唬她;

鲁镇人把她的痛苦当作“消遣”

三、根本原因:


四、主题的深入:情节的理性因果和情感因果,认识鲁迅作品的深刻性。


五、总结

运用追问的方式,深入探究小说的情感因果,认识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情节就是把人物打出常轨。构成动人的情节,关键不在于寻求因果性,而在于寻求什么样的因果。鲁迅《祝福》中的因果性,是独特而不可重复的。对人性的剖析也是深入骨髓的。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谁也喊不醒装睡的人。

六、课后延伸

分析小说的矛盾处(认识鲁迅小说的丰富性)

设计说明: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情节也是小说最直观的展现,能吸引学生关注,但学生往往较浅显地认识到了真相,而不能体会文本的真正魅力。例如学生读完《祝福》能够认识到封建思想对人的残害,封建礼教对人的控制,但是这种思想和礼教是如何野蛮地控制着人,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在哪里,学生的品读是缺乏的。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对情节追根问底,品味出文本的精妙,并能够由此及彼,学会细读小说,品读出不同小说的好来。这一课时设计从情节出发,关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设计课后延伸,让学生从小说的矛盾出发研读文本。情节是小说构成的基本要素,矛盾是小说推进的不二法门,都是小说息息相关的要素,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也可以作为品读一切小说的不二法门。

附件:

    • 阅读(96)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