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此“师”要躬行
读《聚焦素养:重构学习与教学》小感
高艺伟
我到底是有了两年的教学经验,还是进行了近730天的自我重复?
——“上课!同学们好!”
——“好,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你几乎可以想像在闲暇的午后,我是如何评价我的学生的——害怕尝试,害怕落空,在课堂中经常用含糊并且不精确的语言,难以形成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满足于自己平庸的现状,容易被常规的学习考试所打击,也容易被微小的胜利所迷惑,飘飘然不知所至。
我总是以挑剔的眼光评价我的学生,这自然是源于对他们的高期待,但不得不说,在短暂的教学生涯里,我只是以一个严苛的技术者对一项项成品进行评价鉴定,而缺乏回归素养本身的对“人”的关怀与理解。
“如果教育更少关注获得技能和知识,更多关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解决问题、做决定所需的素养和思维习惯会怎么样?如果教育更少关注期末考试,更多关注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产物会怎么样?如果我们认为聪明是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他们天生拥有或没有的会怎么样?”
这段话让我不由陷入沉思,我是否自我地沉浸于对考试结果的追逐,用冷冰冰的成绩去定义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是否满足于教学参考里的官方解释,而失去了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能力?我是否习惯于平庸的教学设计,而忘记了最初的誓言——想要做教学中伟大的艺术家?当然,审视内心,笔者认为自己依旧是一个对教学有热情有追求的“青椒”。
一、始于质疑,忠于依据。
在《在酒楼上》这一教学中,笔者就“阿顺”与“吕纬甫”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疑问,市面上大部分教学参考上,习惯于将他们定义成邻里之间的温情。在课堂生成时,确实有部分学生对此表示质疑,笔者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并从文本中找出依据打破惯有的解释。有学生提出——这荞麦粉明明不好吃,“我”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此时看见阿顺“害怕又希望”的神情,却快速地吃完了,结果晚上肚胀又做噩梦,但阿顺一笑,就已“尽够赔偿我的苦痛而有余”。这是男子对倾慕女子的爱恋。也有学生提出——那朵剪绒花来之不易,是作者奔波太原、济南等地,一路寻找而至,这是男子对女子的珍视用心。更有学生提出——即使阿顺“并不很好看”,但是行文间描述的容貌却如此细致耐心,足见青涩。文中“祝赞她一生幸福,愿世界为她变好”,更像是一句含蓄的温情流露。最后,笔者作结,给阿顺买剪绒花,是对旧时光的回忆与留恋,而这种旧时光的温情,未尝不可以解释为一种青涩懵懂的初恋。
在这一案例中,就是从学生的好奇、猜测与质疑中提出问题,并且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清晰凝练地进行口语表达。“教师”在这一语境中,只是尽可能补充外部文献资料《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酒楼》和《鲁迅家的败落》,来佐证学生的猜想,确有一位叫作“琴姑”的青梅竹马,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协作探讨”的思维素养。
二、始于拓宽,忠于纵深。
在《项羽本纪》和《汉高祖本纪》中,笔者与地理学科联动,利用bilibili视频网站里的“三维地图说历史”还原了楚汉争霸始末,文本的感染力源于留白与想象,而三维地图的演示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思维,弥合了学生对与遥远历史的隔膜感,随着“阿房宫”、“函谷关”、“陈仓古道”“鸿门宴旧址”的一一复现,从地图的纵深感里,师生共同感受到历史的亘远悠久,而最后的四面楚歌,则在地图显示为四路大军包围项羽,英雄末路,成王败寇的沧桑感由一张地图补充、诠释以及升华。
在这一案例中,笔者自身标榜创造想象创新,并在学生面前不断强化这一素养。当然地图思维在《史记选读》的教学中十分实用,信陵君窃符救赵是高明大义,从地图上来看,亦是大国角逐之权衡;《管仲列传》里“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便是依托了齐国近海的地理优势,从而自然以管仲的经济学理论导入教学。如果教师灵活地接受并支持多样的学习风格和表达方式,那么学生便也会从宽视野到深思维,不满足于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而更有兴趣自主完成《史记》的整本书阅读。
三、始于热情,忠于追求。
卓越的教学依赖于教学者的素质,作为一个青年人,是否已经感知到职业倦怠的如期而至,疲惫地辗转于备课与上课,批改作业与分析考试,而忘记最初的期待。对待一件事情最开始的付出,只源于一腔热血的坚持,当理想受挫,期待落空,我们是否具有“计划”、“调整”、与“提炼”的素养呢?——既对工作学习有前期检测,又能实时监控和调整过程,最终从经验中学习。
“优秀的学校关注习惯,并会根据“人”的特性,来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习惯。没有清晰的定位就会导致学校随波逐流,生搬硬套过去。教育者不应以禁锢学生为乐趣,而应当帮助他们走向世界、让他们成为会思考、会反思、快乐生活和信守承诺的青年公民。”
我想,优秀的教育者也是如此。在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灵活思维、理解倾听与移情、坚持不懈等素养”的同时,也不放弃对自身的要求,尝试不断反省自己的基本理念,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学生,与他们产生共鸣,抑制讲述者的冲动并倾听孩子们的内心。如果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将永远无法将“术”进化成“道”。
素养没有秘诀宝典,也没有规定的流程,既不会自动激活,也无法按照脚本亦步亦趋地形成,唯有常怀一颗“始于热情,忠于追求”的教师之心,方能走得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