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较材料隔声性能”一课的赏析
2020-10-15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贲可敬
所在单位:江阴市夏港中学
执教时间:2019-09-10
执教地点:夏港中学
执教内容: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参加对象:工作室成员
1 引入课题片段
师:如果在你熟睡时播放节奏较欢快的音乐,那它就属于什么声音?
生:噪声.
师: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入纸盒内并盖上盒盖,发现了什么?再将棉布塞入纸盒内,又发现了什么?
生:声音变小了!听见的声音更弱了.
师:说明纸盒与棉布起到了隔声的作用,如果听者逐渐远离声源,我们听见的声音也越来越弱,在某一位置我们就听不见声音了.隔声是控制噪声的一种重要方法,选择合适的隔声材料尤为关键,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赏析:教学从生活情境及实验演示入手,用实例引出了材料隔声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教学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从学生刚学过的声现象这个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了学生已有的控制噪声措施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 声源选择、方案设计片段
师:为了便于我们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应该选择合适的声源.请各组同学逐个体验停表、音叉、音箱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声源,下面请各组同学开始体验 .
师:(体验结束后)你认为选择什么作为声源最合适?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生:音箱.声音的持续时间长,相对于停表响度较大且稳定.
师:声源选定以后,我们应该观察什么现象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与讨论.
生:(讨论结束后)盒内塞入不同材料后,站在相同位置听声音的大小.
师:该组同学的方案是控制人耳到声源的距离不变,根据所听声音的大小来间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有没有其他方案呢?
生:逐渐远离声源,直到刚好听不见声音,根据远离距离的远近大小来间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师: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案去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如图2所示.实验之前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即将用于实验的四种材料的隔声性能的优劣.
师:(预测结束后)请同学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探究任务!
赏析:
2.1 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比较简单,实验器材可操作性不强,若照本宣科,教学就会很生涩.教师对于教材的研究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透彻分析、深入挖掘及适度延伸,由此而产生了对学科本质的深刻凝练.教师通过自制、改进实验器具、并以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来实施教学,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编写者意图的领悟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能力.
2.2 对于初二学生的第一次物理探究实验,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实验准备,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教师给出了一些提示,旨在帮助学生降低起点、减小坡度,使之能够不太困难地沿正确的方向努力,但又没有直接给出细节,以保持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2.3. 教师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实验氛围,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探究性的实验结果虽然是未知的,但不是盲目的,是在有实验预期(猜想或假设)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检验自己的猜想,变未知为已知.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应有的空间,为学生创设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情境,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4 预估并认可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思想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把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践过程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思想有机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满足学生对材料的隔声性能差异的认知心理需求,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3 学生实验片段
师:(实验结束),实验结果与你们的预测一致吗?实验表格如图3所示
生:不太一致.
师:实验探究是学习研究物理知识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今后的学习应多借助实验来研
究问题,达到去伪存真、获取真知的效果.
师: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
生1:材料覆盖的程度不同.(边缘有空隙)
生2:材料覆盖的厚度不同.(有松有紧)
生3:声源的位置不同.(声源的朝向不一致)
生4:听声音的人不同.
生5:听者远离人的方向改变了.
生6:声音太大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相当于换了个声源.
师:为了使你的实验结论更加可靠,我们在实验中该怎么处理?
生:要保证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材料.
师:我们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就应该考虑这种方法即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我们根据通过人耳刚好听不到声音时到声源的距离来反映材料的隔声性能,这又应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生:转换法.
师:在物理实验中,我们是要追求良好的结果,但是每一次探究的经历也弥足珍贵,是有价值的.我们既学到了一些研究的方法、思想,在交流中又完善、改进了实验方案.
赏析:
3.1 以实验结果与事先预测的不一致为契机,说明实验探究是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通过实验研究并解决问题.
3.2 教学通过“诱思深入”,进而“诱思深刻”,让学生沿着疑问-实验-小结-新的疑问-新的小结-新的总结-形成理性认识的程序一步步实施.通过分享探究实验中的体会,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谨认真的态度,形成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品质.
3.3 实验中的反思是以问题情境为动力、以科学方法为工具、以探究思维为灵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学会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作风.通过分享过程又体现物理课堂浓郁的“物理味道”——生活味、探究味、方法味.
4 演示实验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第二种方案完成了实验探究,现在我们用第一种方案也来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你是否每次都能准确区分两次声音的大小?
生:不能.(声音的响度差别太小)
师:如果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声音的响度尽管差别很小,我们也能区分出.
赏析:教师通过在实物展台上演示环保专用声级计“听”声,一方面形象直观地实验现象,让学生领略科学之奥秘、科技之力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恰到好处地动手解决了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中进一步明确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实验操作规范、观察要求等.
5 科学态度片段
师:刚才通过观察声级计“听”声,同学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报纸的隔声性能好.请问通过这一次实验,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一定可靠?
生:不一定.
师:要能客观而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仅凭一次实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劳动,经历更多次的实验,才可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一般不同.
生2:科学探究的两种方法.
生3:实验探究中要多交流,要相互合作.
生4:实验遇到困难不言放弃,应该想方法解决.
生5:要尊重实验现象、数据.
赏析:教学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学科知识、学科活动”融为一体,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并聚焦于学科的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必备品格.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质疑的精神、思考的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能力.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体现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使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6 结语
利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以物理观念为依托,以实验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思维为纽带,以科学态度与责任为保障,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应用物理方法、领悟物理价值,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师:如果在你熟睡时播放节奏较欢快的音乐,那它就属于什么声音?
生:噪声.
师: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入纸盒内并盖上盒盖,发现了什么?再将棉布塞入纸盒内,又发现了什么?
生:声音变小了!听见的声音更弱了.
师:说明纸盒与棉布起到了隔声的作用,如果听者逐渐远离声源,我们听见的声音也越来越弱,在某一位置我们就听不见声音了.隔声是控制噪声的一种重要方法,选择合适的隔声材料尤为关键,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赏析:教学从生活情境及实验演示入手,用实例引出了材料隔声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教学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从学生刚学过的声现象这个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了学生已有的控制噪声措施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 声源选择、方案设计片段
师:为了便于我们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应该选择合适的声源.请各组同学逐个体验停表、音叉、音箱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声源,下面请各组同学开始体验 .
师:(体验结束后)你认为选择什么作为声源最合适?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生:音箱.声音的持续时间长,相对于停表响度较大且稳定.
师:声源选定以后,我们应该观察什么现象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与讨论.
生:(讨论结束后)盒内塞入不同材料后,站在相同位置听声音的大小.
师:该组同学的方案是控制人耳到声源的距离不变,根据所听声音的大小来间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有没有其他方案呢?
生:逐渐远离声源,直到刚好听不见声音,根据远离距离的远近大小来间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师: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案去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如图2所示.实验之前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即将用于实验的四种材料的隔声性能的优劣.
师:(预测结束后)请同学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探究任务!
赏析:
2.1 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比较简单,实验器材可操作性不强,若照本宣科,教学就会很生涩.教师对于教材的研究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透彻分析、深入挖掘及适度延伸,由此而产生了对学科本质的深刻凝练.教师通过自制、改进实验器具、并以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来实施教学,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编写者意图的领悟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能力.
2.2 对于初二学生的第一次物理探究实验,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实验准备,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教师给出了一些提示,旨在帮助学生降低起点、减小坡度,使之能够不太困难地沿正确的方向努力,但又没有直接给出细节,以保持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2.3. 教师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实验氛围,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探究性的实验结果虽然是未知的,但不是盲目的,是在有实验预期(猜想或假设)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检验自己的猜想,变未知为已知.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应有的空间,为学生创设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情境,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4 预估并认可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思想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把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践过程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思想有机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满足学生对材料的隔声性能差异的认知心理需求,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3 学生实验片段
师:(实验结束),实验结果与你们的预测一致吗?实验表格如图3所示
生:不太一致.
师:实验探究是学习研究物理知识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今后的学习应多借助实验来研
究问题,达到去伪存真、获取真知的效果.
师: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
生1:材料覆盖的程度不同.(边缘有空隙)
生2:材料覆盖的厚度不同.(有松有紧)
生3:声源的位置不同.(声源的朝向不一致)
生4:听声音的人不同.
生5:听者远离人的方向改变了.
生6:声音太大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相当于换了个声源.
师:为了使你的实验结论更加可靠,我们在实验中该怎么处理?
生:要保证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材料.
师:我们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就应该考虑这种方法即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我们根据通过人耳刚好听不到声音时到声源的距离来反映材料的隔声性能,这又应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生:转换法.
师:在物理实验中,我们是要追求良好的结果,但是每一次探究的经历也弥足珍贵,是有价值的.我们既学到了一些研究的方法、思想,在交流中又完善、改进了实验方案.
赏析:
3.1 以实验结果与事先预测的不一致为契机,说明实验探究是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通过实验研究并解决问题.
3.2 教学通过“诱思深入”,进而“诱思深刻”,让学生沿着疑问-实验-小结-新的疑问-新的小结-新的总结-形成理性认识的程序一步步实施.通过分享探究实验中的体会,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谨认真的态度,形成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品质.
3.3 实验中的反思是以问题情境为动力、以科学方法为工具、以探究思维为灵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学会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作风.通过分享过程又体现物理课堂浓郁的“物理味道”——生活味、探究味、方法味.
4 演示实验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第二种方案完成了实验探究,现在我们用第一种方案也来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你是否每次都能准确区分两次声音的大小?
生:不能.(声音的响度差别太小)
师:如果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声音的响度尽管差别很小,我们也能区分出.
赏析:教师通过在实物展台上演示环保专用声级计“听”声,一方面形象直观地实验现象,让学生领略科学之奥秘、科技之力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恰到好处地动手解决了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中进一步明确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实验操作规范、观察要求等.
5 科学态度片段
师:刚才通过观察声级计“听”声,同学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报纸的隔声性能好.请问通过这一次实验,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一定可靠?
生:不一定.
师:要能客观而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仅凭一次实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劳动,经历更多次的实验,才可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一般不同.
生2:科学探究的两种方法.
生3:实验探究中要多交流,要相互合作.
生4:实验遇到困难不言放弃,应该想方法解决.
生5:要尊重实验现象、数据.
赏析:教学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学科知识、学科活动”融为一体,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并聚焦于学科的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必备品格.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质疑的精神、思考的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能力.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体现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使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6 结语
利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以物理观念为依托,以实验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思维为纽带,以科学态度与责任为保障,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应用物理方法、领悟物理价值,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