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抵达
教育是一种抵达
各位同仁大家好!
这段时间能相聚在一起是一种无比幸福的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各地,新型肺炎瞬间全面爆发,看似突然,偶然,但其实这是大自然的一种必然反馈。人们能不能多一点对自然的敬畏感,少一点功利和浮夸。同样,教育也是如此,
ppt: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思想的回应: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当校舍一天比一天漂亮、教育技术-天比一天先进、课程内容和类型-天比一天丰富、教育科研-天比一天红火的时候,学生们却一天比一天更不喜欢学校,家长们一天比一天更怀疑学校教育究竟能否使自己的孩子得以全面发展。"
这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我们作为教育的主力军,能不能让教育有一种更深入的抵达。
ppt:《圣经》中有一句话: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心灵 就是“所不见” 的,也是我们要努力抵达的地方。
教育要抵达心灵的最深处,唤醒最沉睡的力量,并为这些心灵指明一个方向,打开一条通道。要有准确的方向,必须依法进行。
ppt:杭州师范大学周俊教授提到:调查显示,对我们列出的9个与教师职业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阅读过的教师仅有7人。其中有22.5%的教师没有阅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9.1%的教师没有阅读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竟然有38.9%的教师没有阅读过《未成年人保护法》。时间关系,摘取部分内容一起学习,。相对于《职业道德规范》,国家层面也提出《师德低下的几种表征》,有的老师可能因不太清楚,还有触及,希本着保护自己的角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从法律层面抵达教育,这是教育的基础,教育要深入,关键要抵达老师思想要发生积极变化。
pp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发展的调查
五年之内,教龄与教学成果成正比,曲线呈上升趋势;
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一个平稳的发展趋势;
八年之后 ,教师群体逐渐出现分化: 5%的教再反思、再学习、再创造,教 学水平得到升华,逐步发展成“专家型教师”: 95%左右的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和速度因人而异,但一直是表现平平的“教书匠”。
下面是一位名师的心路历程剖析图:
刚毕业时,眼中的自己似乎踌躇满志,每天都在关注如何“传道授业”,认真备课,仔细批改作业,用心出试卷,似乎时不时都会被自己“感动”到,而自诩为自己是关心学生,乐于奉献的 “好老师”。后来慢慢冷却下来,稍微看清楚自己,发现其实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平均分,名校录取人数,盯着几个高分人数反复宣传。从表面上关心的是学生的未来,其实是关心的自己的前途。对自己的剖析真是一 个 痛苦的过程,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个崇高的人物一个只关心自己的自私的人。再想下去,问题还有很多。比说,我是耐心的人吗?找了学生3次谈话,没有改变,还能守住初心吗?我是细心的人吗?能从学生的抄作业、打瞌睡现象,去排查她身后的系列问题吗?我真正有爱心吗?我能做到不拖课,真正还给学生上厕所的时间?这位老师问出的问题,都是很简单、很基本的问题,更谈不上更高的要求。
柴静在《看见》里面说:“认识自己越深, 认识他人亦越深,反之亦然。”
教育的过程让每一个有心的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透过对自己的认识,去抵达 学生的心灵。
纵观多年尤其是近几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培养可从“三心”羞耻心敬畏心责任心入手。一个综合素养好的学生如18届的沈之洋,19届的查顾源,郭东昊,2曹共性,见人腼腆,尊敬老师,做事责任心强。反之,如果缺责任心,大部分中等生同学品行不差,学业表现平平,缺敬畏心的,基本要达处分级别,再缺羞耻心的,基本上学校教育已无效了。所以我觉得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羞耻心。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对国民提出“八荣八耻”。 东方的耻感文化、西方的罪感文化,把耻感作为发展人的良心、建立道德标准的重要力量。耻感教育的实践模型,培养是非观,可以以班规形式,集体商讨明确耻与不耻的行为标准,创设鲜活情境,强化积极耻感,对不雅行为深刻体验耻感。
其次敬畏心:有助于学生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进而改变学生的人格特征,使学生走向谦逊、谨慎、隐默、敬爱、自尊、感恩……。
对自然的敬畏教育(顺应自然法则;保护生存家园)
对生命的敬畏教育(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对人类的敬畏教育(珍视他人;崇拜榜样)
对信仰的敬畏教育(确立人生信仰;对信仰的虔敬)
最后责任心:责任主体分类:个体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每个人责任活动涉及的领域很多:社会公德责任感;民族责任感;政治责任感;经济责任感;文化责任感;职业责任感.但每个人都有其主业和平常体的平台。对学生而言,学习责任感
学习责任教育的几个要点:
(1)理解学习是一种社会责任;(2)理解学习是对父母的报答;
(3)理解学习是对自我的确认;(3)理解责任需要学力来维系。
在低年级,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引导。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从大方面引导,例如引导他们的理想与奋斗,除此之外还要因材施教。
实现以上目标,有其路径,像我们学校 德育活动已经课程化 了,课程的实施依托课堂:大中小、微、隐形课堂。学校大型主题活动:(升旗仪式、青春仪式、开学毕业典礼、少代会、学代会、文化艺术节、英雄中队争创、经典朗诵会、人生励志会等)。
年级教育活动:(基于初一“正”文化(耻感教育)、初二“雅”(敬畏教育)文化、初三“静”(责任教育文化)入学教育、青春期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习惯养成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
班会队会系列活动:主题活动课程、家长课堂。夕会课教育活动:学生的“百家讲坛”、名著之旅。谢校和蒋主任之前都拟过德育课表,我会将电子稿发给年级部,年级部可以结合本年级的情况,让班主任进行班会课主题的计划、申报、评价。我个人觉得,班主任是行使德育阵地的权利的第一人,是班级的灵魂人物,,所以你要长期、中期、短期规,长期目标,培养有道德的学习者,具体而言就是有三心的高能少年,每个学生,学校三年的活动,应该将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得到彰显,三年后,班级应该开个班级毕业典礼,让每个学生在典礼上献一份礼。中期规划,以年级布置的学期末的德育项目展示为抓手,比如初一进行耻感教育,以我爱我班作为主线,上好每次德育课堂。初二进行敬畏教育,以榜样引领,砥砺前行。初三责任教育,生涯规划领航发展等 。短期规划,以班会课、夕会课为载体,完成年级部的任务布置后,提倡班主任指导,学生主导的方式完成。本学期,由工会组织评比,优秀的班会课夕会课、教案、ppt集,优秀的黑板报、墙文化评比。
总之,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实现依托制度理顺人的关系、活动挖掘人的能力、意志提升人的素养。当然要实现这些,离不开班主任的智慧、辛苦!最后,送11句话,与大家共勉!
附录:由北师大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历时3年研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报告中,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具体如下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全面 发展 的人 |
文化基础 |
人文底蕴 |
人文沉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
科学精神 |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
||
自主发展 |
学会学习 |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
|
健康生活 |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
||
社会参与 |
责任担当 |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
|
实践创新 |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
:5
学会学习 |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
健康生活 |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
责任担当 |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
实践创新 |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
学习好榜样,养成好习惯
1.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安全警示教育(体育锻炼、交通、课间休息、火电、实验化学药品)心理健康(普查跟踪访谈)、生理健康(传染病的防控)全人格自我管理:九制两案做好防控,渗透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解放军、警察、科研人员、志愿者环卫工人的榜样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大爱精神。
2. 责任担当:(羞耻心、敬畏心、责任心) 社会公德责任感;民族责任感;政治责任感;学习责任感 。大、中、小、微课堂及隐形课堂的德育渗透。通过仪容仪表、文明礼貌教育、检查、反馈促进学生的强化责任意识。
3. 学会学习:结合学生手册的学习习惯测评和学习六认真。
4. 实践创新:通过平时的值日卫生、家务劳动、志愿者活动、劳技作品的制作培养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班主任德育成长方式:
1、开学初进行总体布署:从班主任了解教育法;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班级管理的路径交流。
2、组织班会课、夕会课申报制、方案评比制,来激发班主任德育专业化发展。
3、班主任每周沙龙,与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结合,进行一次班主任沙龙研讨。
2、鼓励班主任积极撰写德育论文,并参评各类德育荣誉。
文化建设:
1、利用好学校、年级中心橱窗的德育阵地进行宣传内容(如防疫知识、志愿者活动、学习榜样习惯养成等)
2、利用好广播时事新闻、艺术情操熏陶。
3、利用班级墙报进行进行月更替,激活班级的活动机制。
4、各年级围绕年级文化,将德育活动项目化,初一正、二雅、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