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丰富学习投入 提升教学效能 ——以高三思政课教学习题评讲为例

发布日期:2020-09-30 21:23:05     来源:zhuqiuhong123

 丰富学习投入   提升教学效能

——以高三思政课教学习题评讲为例

   朱秋红   贡和法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三思政课教学只有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投入,才能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如何丰富学习投入,提升教学效能?激活情感投入,调动学习内需,激发学习兴趣点;激活认知投入,遵循认知秩序,提升学习思维点;激活个性投入,培养灵活迁移,提升学习能力点;激活价值投入,渗透人文教育,点燃学习动情点。

【关键词】学习投入  深度学习  教学效能

    高思政课教学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思维点、能力点、动情点,让学生更有激情地丰富学习投入,将会给学生的学习效能带来质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课堂教学只有师生的共同投入,才能达到效能的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投入指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努力程度、坚持性以及伴随着的积极情感。它可从“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价值投入”等多个维度来考量。本文仅以高三思政课教学习题评讲为例,来谈丰富学习投入,提升教学效能。

    一、情感投入——调动学习内需,激发学习兴趣点

    情感投入是指学生在完成与学习相关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积极情感表现出对学习充满兴趣,愿意投入自己的精力、注意力、意志力、坚持力等,对学习充满信心,主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对于高三思政课教学而言,学生在新课学习尤其是到复习时,经过多次训练与模考,学生会出现学习的“高原”反应,有些学生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倦。这需要教师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或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内需。笔者曾经听过一堂高三的习题评讲课《遵循认识秩序,提升解题能力》,以评讲《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题目为例,用《哲学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整堂课遵循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秩序,找准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漏洞,进行有方向性、针对性的学习。

【课例描述】模拟考试下来,教师发现学生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学习中存在两大缺陷: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应用分析和关于政体的知识原理的把握。关于政体的题目书本中没有提及国家案例,但是可以用专题一中相关的政体的共性知识去进行判断分析,这恰恰要用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因此,授课老师采用了模块知识的联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指导。

【教学策略】遵循“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高三教学试题评讲如果面面俱到,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抓住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考点把握不透和灵活迁移欠缺,从“上厕所的选择”这一生活场景入手,引出哲学思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引导学习的知识需求,比生硬的告知这个知识漏洞效果好多了;从学生对原理的解读中暴露的理解片面性的共性问题,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欠缺,让学生发现问题比呈现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由此题的解答情况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认知基本概念,更要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运用概念,由此及彼。一堂习题评讲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认知投入——遵循认知秩序,提升学习思维点

    认知投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进行学习观察、发挥想象、进行高阶思维,运用认知策略,集中注意力,科学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江苏省高考考纲,思政学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如下: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这样的考核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具备知道、领会和运用等低界思维品质,更要求学生能够遵循认知规律,分析、综合、评价问题,具备问题解决、决策、批判、创造的高阶思维品质。因此,在高三思政课教学,抓住多次模拟试卷的评讲契机,调动学生认知投入,激活学生思维点,促使学生由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

   【课例描述】材料一:2017年年初,A国进行了总统选举。同年,根据图示的大选流程,选举产生了联邦总理。材料二:A国总理领导的政党虽保持了议会第一大党地位,但仍需同其他党派组成联合政府方能执政。但因在财政政策、环境政策、对移民、难民政策上,各方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形成成果文件。该国总统表示,如组阁谈判失败,将导致该国面临数十年来前所未见的变局,他愿意出面与各党派进行对话,希望能打破组阁僵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l)根据材料,判断A国的政体类型,并阐述该政体的特点。(2)有人说:选举带来的政治僵局会使A国陷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但这种民主政治依然充满了魅力。请对此加以评析。学生面对此题一脸茫然,因为对“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总统制”四种政体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就无法对此作出准确的区分和判断。

【教学策略】对此,教师在哲学思维的指导之下,首先出示了江苏政治高考的考核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从中体会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秩序。这样既巧妙地揭示了主观题解题的思路和规范,也为此题的解决找到突破口。由材料中可提取的有效信息:总统只是国家元首,没有实际行政权;大选流程中议会的作用和地位;议会和政府首脑、总统的关系等,调动学生头脑知识库中已有的政体知识,判断出该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然后结合材料阐述议会制共和制的特征。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则需要整合政体知识、政党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质等专业知识进行融汇贯通,灵活迁移,论证、批判和决策,这个过程就是调动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过程,通过对此题的深入理性分析,让学生能够错有所悟,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三、个性投入——培养灵活迁移,提升学习能力点

    个性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经验等个性因素,完成学习中的叙述模仿到灵活运用的建构学习过程。没有学生的个性投入,学习不能算真正的完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有了学科方法、知识储备最终要回到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去。高三复习教学,更需要通过评讲经典题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意义关联,拓展延伸学生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迁移,提升学习能力点。

    【课例描述】习题讲评过程由“生活现象——哲学思考——考纲研究——试题探讨——方法总结”组成。为了更好地深化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设置了课堂拓展环节,运用热点素材设计和习题评讲相关的问题。例:2018314日,德国柏林,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总理。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和社会民主党,组成了新的德国政府,默克尔第四次当选德国总理,任期四年。德国总理是德国的政府首脑,领导联邦政府的各项工作。 = 1 \* GB2 举例:当今世界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的国家。请你说出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的政府首脑的称谓分别是什么?称谓为何不同? = 2 \* GB2 以上国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政体),有两个国家和德国有很多共性,是哪两个国家?区别仅仅在于什么?以上国家有哪些共性? = 3 \* GB2 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何采用不同的政体?你知道法国历史上曾经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吗?同一个国家,政体也会变化,说明什么?总结:国体和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教学策略】讲经典——建关联,举一反三,灵活迁移。书本的知识永远是学生手中的最基本的素材,厘清政体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来阐释和分析当今世界各种类型的国家的实际政治现状,深化对政体和国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国家的政体错综复杂,但厘清知识间的意义关联,能够让学生化繁为简,捕捉到共性和规律。构建选修课《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结构体系,这一过程是学生学识不断建构知识经验、运用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用共性指导分析个性,从个性中抽象概括出共性,进行知识迁移、提升关键能力的过程。

    四、价值投入——渗透人文教育,点燃学习动情点

价值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拥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没有学生的价值投入,没有对高三思政课学习的认同感,就不可能克服高三学习中的高原反应,获得高三学习的持久动力。因而在高三思政课的复习教学中,要进行人文教育和关怀,点燃学生学习的动情点,让学生能够更加全身心投入。高三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更应为学生学习增加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课例描述】一份模卷的讲评,如果没有一点情感的激励学生可能会对上阶段学习成效产生怀疑。为此,教师在最后设计共勉环节: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有关“人生三境界”来告诫学生做学问的境界。学习中首先要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耐得住寂寞,吃得来苦头;第二个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在第一个境界的基础上,你更要下功夫,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要不忘初心,要有毅力和恒心,因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知识、能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才会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教学策略】引用人生三重境界,推及高三学习与高考复习的三重境界,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所处的阶段,所需要作出的努力,以及需要到达的理想境界。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能够从单维的试题讲解过程回归心灵的浸润、价值的提升。这是教师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品质与价值提升的旨归所在。

    没有丰富多维的学习投入,就没有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效度;只有激发学生多维的学习投入,才能提升高三思治课的教学效能。

(此论文是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政治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批准:A/D/2014/002

参考文献:

1.韩宝平.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77-18

2.范金刚.门金泽.高中生学习投入与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0(8):227-228

3.孙蔚雯.高中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学业投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27

4.程艳.贡和法.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以高中思政课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6(51):53-54

5.林卫民.重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J].人民教育.201422):36-38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