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研究

发布日期:2020-09-26 08:15:46     来源:xiajiangping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组块教学:组块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是一种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提出的原创型教学理念,是指基于组块原理,将零散的教学内容重整、转化为综合性、立体化、板块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联结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其基本原理是:资源统整、板块联结、阶梯推进、自主建构。其核心目标是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即运用语言进行认知与交际的言语创造力,表现为对语言的敏锐感、熟练的驾驭力及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项目化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项目化学习是指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本课题所研究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是指以学科核心知识为中心,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对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并能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持续的学习实践转化为学习素养,其核心是培养人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心智的灵活转换”。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是指以组块教学理念为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根据学科核心知识系统建构学习项目,学生围绕真实问题情境下的特定任务,组建学习共同体,整合学习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在言语实践与探究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项目成果,实现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发展言语智能,提升学科素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组块教学”的研究现状

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提出的原创型教学理念,运用心理学组块原理及语用学关联理论,打开了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视角。组块教学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儿童经验,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聚合性;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更具简约性;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活动板块达成多个教学目标,使儿童获得以言语智能为核心的多方面发展,更具生长性。

20多年来,薛法根老师从个人专项课题起步,相继成立组块教学名师工作室、组块教学研究联盟、组块教学研究所等专业团队,进行了深入而持久的研究。组块教学研究组块教学研究的第一阶段(1997-2005),基于组块原理,从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教学活动的板块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简约化三方面进行研究,变线性教学为块状教学,体现了组块教学简约而有效的特点。组块教学研究的第二阶段(2006-2010),以智慧解放理念为指导,明确了基于语文运用能力的言语智能这一核心目标,提出组块式思维、审美性情感及个性化表达是构成言语智能的三个核心要素,情感推动、思维发动、实践促动是语文组块教学的基本原理,建构了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语文组块课程。进入组块教学研究的第三阶段(2011-),开始运用关联理论阐释言语智能的生成机制,并实证组块教学对发展言语智能的实践可能。

薛法根老师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建构了语文板块课程,运用了联结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科统整实践,形成了组块操作策略,凝练了课堂教学范式,不断推陈出新,获得了显著的成果。本课题将在薛老师“组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启发指引下,进一步探索组块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路径、策略、支架,验证“项目化学习”对“言语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2.“项目化学习”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是比较多的,如巴克教育研究所的《项目学习教育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Sally Berman的《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等。《项目学习教育指南》详尽介绍了项目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启动项目到选择项目主题,驱动问题的设计、评价项目的体系以及进行项目的具体流程等。《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把项目学习的诸多研究和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结合,依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呈现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学科的核心知识,在项目学习模式下引导学生以日常生活为载体解决问题,关心学生的学习经验、兴趣,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一体化项目学习活动。

国内对项目化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是试探和引进阶段。近几年,对于项目学习的探究呈现出了上升甚至是有所膨胀。比较有影响的是刘景福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中介绍了PBL的教学理念、项目学习的要素组成、特点和具体流程等,为研究项目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项目化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是很多,但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论文。如马丽梅《PBL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从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实施策略以及对语文教师的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论述。王林华在《运用项目学习的理念整合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步骤流程和注意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杜赛在《项目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中反思了语文学科项目学习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项目学习的各个阶段的策略。

近年来,影响最大的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团队的研究。夏博士从学习素养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到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呈现了上海市“项目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总之,项目化学习进入我国之后,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得到系统使用。语文学科使用较晚,还未形成体系,导致一些实践者在项目的选择、设计过程中,过于关注项目本身,忽视了项目的难度、项目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联。因此,项目化学习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相结合,还有颇多的领域可资探索。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借助有序、互动、综合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引导儿童通过联结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在生动活泼的语文项目化活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有助于拓宽语文学习的边界,实现学科间的联结和课内外的融通,使语文学习体现项目化、结构化、情境化、生活化,让学生真正体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发展言语智能。

1)促进课程组合方式的变革,聚焦教学的核心内容

基于统编教材体系结构,提炼学科大概念与核心知识,建立“小学阶段各年级能力发展指标体系”和“小学阶段各年级语文核心知识网”,解决“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困扰,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注重社会性、儿童性、实践性。

2)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聚焦言语智能的发展

在组块教学“资源统整、板块联结、阶梯推进、自主建构”的基本理念的指引下,着力探寻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资源、工具、策略、支架、评价等,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问题解决中逐步发展言语智能,不断触发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输送持续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联结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探究读写策略,实现高层次思维能力(联结与想象、欣赏与评价、反思与转化等)的提升,并在各学科和生活中迁移运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转变师生角色

通过项目化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教师从助学、利学的角度,转向学习心理、学习项目、任务情境、学习支架的研究与设计,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学生行为角色转变为知识的感知者、创造者、探究者,自主选择学习项目、自主决策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与他人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会与他人的联系、合作与交流。

4)促进评估方式变革,提升区域的学科质量品牌

以“小学阶段各年级语文能力评价体系”为导向,改变学科内容和学习空间过于封闭以及学习动力和高阶思维能力不足的现状,促进学生“理解与概括、联结与想象、欣赏与评价、反思与转化、观察与创见、倾听与交际”等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以研究团队带动区域语文生态变革,整合操作系统,构建能力体系、评价指标、实践样态与理论模式,进行县域推广,形成品牌特色。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通过任务情境下的探究性、联结性学习,自主建构学科知识,言语敏感力、鉴赏评价力、思维力、想象力、语境交际能力等言语智能得到充分的持续的发展,并在各学科和生活中迁移运用,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2.通过研究,以心理学组块原理和语用学关联理论为基础,开发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课程体系,建构“小学语文核心知识网”和“单元项目化学习设计”,提炼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主题(驱动性问题)、范式、操作策略、管理、评价体系等,探寻发展学生言语智能的新路径并进行有效推广。

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进一步形成“为言语智能而教”的核心教学理念,进一步推进区域性组块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升教师课程开发、项目设计、资源整合、多元评价等教学研究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双赢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内容

1.组块教学原理与项目化学习共融性的研究。

研究点:①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组块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的联系和差异,探寻组块教学在江阴小语区域的个性特征;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区域内学生言语智能发展的现状,研判项目化学习对于改变现状的积极意义,并通过实验研究,具体分析项目化学习对学生言语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2.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系统整体建构的研究

研究点:①立足统编教材,从知识点、教材和学生遇到的难点出发往上寻找更适合的上位概念,提炼统编教材语文要素中的概念性知识,研究核心概念、关键概念、知识点等之间的逻辑体系,建立“小学阶段各年级能力发展指标体系”和“小学阶段各年级语文核心知识网”②对各年段项目化学习的主题进行结构化编排,形成整体的内容结构③基于区域特质与儿童需求,对提炼出的核心知识、本质问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

3.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研究点:①根据部编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参考“小学阶段各年级能力发展指标体系”,依据文本分类,寻找确立单元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知识、形成本质问题,并转化为有价值的驱动性问题,建立单元链式任务群。②设计支撑驱动性问题的“学习任务单”,引领学生的高阶认知历程和学习实践过程,自然展开学习并形成学习成果。③以驱动性问题为载体,整体设计单元读写课程,为学生提供项目化学习的资源、工具、策略、支架、评价。

4.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范式的研究

研究点:①以关键能力为纲,以生活实践为主线,以驱动性任务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语文学习活动,形成项目化学习基本的操作范式。②在项目化学习中进一步探索语文联结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方法,探寻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特有样式。③对不同文体的项目化学习操作范式进行比较研究。

5.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研究点:①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评价指标的研究,从“理解与概括、联结与想象、欣赏与评价、反思与转化、观察与创见、倾听与交际”这几个维度,构建小学语文能力评价体系。②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输出成果的研究,立足不同文类,形成思维框架,结合项目主题和个人经验进行写作类的成果输出,根据文类特点评判和修订成果。③从评价指向角度,通过调查分析,对师生的成长发展进行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作为县域内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将按先进行选点实验,再逐步展开的思路进行。选点进行先行实验,积累经验,为后续整体推进提供样本与借鉴。

本课题将按年级细分为若干个研究项目,同一项目可由几个学校进行研究,形成彼此间的对比和互补,进而为整个研究提供比较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的研究开展上,重点在教学案例开发上,边实践探索边理性思考、提炼,依托实践案例来进行理性凝练,又在理性思考中推动实践的改进。

本实验尝试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操作范式,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191月—201912 分析县域内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初步厘定项目化学习整体框架。

实践阶段:20201月—202312 进行项目化学习开发研究,建构具有县域特点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基本架构;进行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提炼并积累案例,形成基本教学范式。    

总结阶段:20241月—202412进一步凝练成果,反思课题研究成效,提出下一步研究构想。

3.研究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组织研制问卷,对学生、教师抽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可行性、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⑵文献研究法: 阅读国内外有关键能力、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文献,总结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撑。

⑶行动研究法:通过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开展线上线下、区域内和跨区域互动交流活动,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

⑷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阶段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指向关键能力生长的项目化学习的最优化策略。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核心原理是“联结性学习”,努力实现“心智自由转换”。

基于联结学习机制的组块教学范式,突破了线性思路,采取块状阶梯结构,将教学板块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的言语活动板块,让学生在板块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在行动中做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过程,强调了心智的灵活转换。

2.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核心目标是“言语智能发展”,直接指向了“核心知识的再建构”。

项目化学习,学生学的是核心知识,强调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自我建构,在做事中理解概念、引发情境的迁移,引导学生将当下的读书与做事(项目)、做人(素养)建立关联,将学校学习与未来个人生活、校外社会实践建立关联。项目化学习打通了学习与生活的界限,通过任务设计让学习有驱动力,通过情境创设让知识变得鲜活,通过解决问题让知识向能力转化,在言语智能的培养方面有较突出的作用。

3.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

项目化学习强调要把学习置于真实而有价值的情境中,通过学习来解决真正的问题,并实现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以及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项目化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学生切身体验、“做中学”的过程,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师作为项目实施中的合作者和促进人参与项目。

4.组块教学理念下的项目化学习为重构国家课程、培养信息时代学习者所需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项目资源可以利用网络、书籍、学习资源库、实践活动等多种认知形式和工具获取,学习过程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完成。多层次、多角度、合作化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

可能的创新之处:

课题旨在努力探索如何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言语智能,努力探索组块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容、范式、评价。

选题的创新。本课题基于组块教学理念,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力图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努力通过项目化的问题情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探索项目化学习中发展学生言语智能、实现“心智灵活转换”的方法策略。

概念的创新。本课题在“指向言语智能发展的语文组块教学”理念指导下,试图开辟“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这一新路径,既与组块教学一脉相承,但又有自身鲜明特色,贴近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是“为言语智能而教”核心理念新的衍生点和创新点。

方式的创新。项目化学习实现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堂课外”的个性化交互式泛在式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将让语文课堂呈现全新的样态。

评价的创新。本课题从PISA考试等评价导向中得到启示,调研本区域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确立了“理解与概括、联结与想象、欣赏与评价、反思与转化、观察与创见、倾听与交际”这几个方面作为学生言语智能发展的评价指标。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小学阶段各年级语文能力指标体系

自编纲要

2020.6

小学阶段各年级语文核心知识网

自编纲要

2020.6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指导手册(各年级项目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单汇编)

自编纲要

2020.6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课例集

课例集

2022.6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资源库

评价试题集

2022.6

最终成果(限3项)

组块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研究

学术论文

2024.6

组块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

专著

2024.6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指导纲要

自编教材

2023.6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主持人为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室副主任、小学语文研训员、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既有很强的学术能力与影响力,又能充分调动县域内的力量来推进研究,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学术支撑与行政保障。

2.课题顾问薛法根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是小语界的领军人物,将在本课题研究中发挥着学术引领与实践指导的作用,使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稳步前进。

3.课题组其他核心研究人员都是江阴市小语骨干力量,分布在全市城乡各类小学中,有着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积极的研究意愿,又具有学校分布的代表性,有助于实验的代表性与深入性。

4.课题前期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并进行文献学习、整理与综述;在县域小语教学情况把握方面,既有基于全覆盖的学校语文教学情况调研的一手资料,也有语文学科调研测试形成的样本与基本数据,为现状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5.本课题得到了江阴市教育局、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以及江阴市各小学的大力支持,研究经费能得到有效保证;与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密切联系也使研究资料的获得有了保障。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