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江阴市实验小学 刘一薇
教学目标:
1.能掌握文中6个生字组成的词语,以及“瘦削”和“颇有”的用法。
2.能运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品悟文中描写景物的两段文字,学习作者加以联想,运用数字的写作方法。
4.懂得环境描写能衬托人物品质,学会根据人物特点选材,运用所学方法,练习写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悟文中描写景物的两段文字,学习作者加以联想,运用数字的写作方法。
2. 懂得环境描写能衬托人物品质,学会根据人物特点选材,运用所学方法,练习写话。
教学准备:
阅读《武夷山掌派人》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开始一段旅程,随着作者章武去武夷山,游天游峰,结识一位普通的老人。
2.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3. 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课前大家都认真预习了,课文读了几遍?用手势告诉大家。生字会写了吗?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默一默。
2.默写:扫帚 瘦削 武夷山 说罢 褪色 颇有节奏
3.对照大屏幕批改,全对的给自己一颗星,表示奖励,有错的没关系,仔细区分,记住正确写法。
4.关注字形,进行纠正。
5.一起再来记一记这六个词语,关注多音字 褪色 瘦削
6.比较学习:瘦削 精瘦
瘦削,形容身体和脸很瘦,像是被削过一样。同样形容瘦,作者还用了另一个词,“精瘦”,来看看这两句句子,分别填哪个?为什么?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 )的老人。
接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 )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小结:我们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以及表达的需要,准确用词。
7.这里还有个很好玩的词,颇有节奏。颇是什么意思?颇有呢?
这个小伙子非常有精神就叫?
这首歌非常有韵律就叫?
谁来接下去?
小结:我们刚才的接龙非常有趣味,就叫?
三、理清脉络,初识人物
1.同学们,接着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章武游天游峰的一路上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呢?请你尝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一下,列列小标题。
2.先来看章武来到武夷山后最先发生了什么?
指导说好“登山”,接着说好其他三个标题。(偶遇—交谈—约定)
3.现在请你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章武通过第一人称来写,向我们介绍了天游峰扫路人,因此“我”是连起文章所有内容的一条线索,抓住我的所作所为,就能清楚地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5.此刻,这个扫路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品读写景段落,体会作用
1.这是一篇写人文,按照我们阅读和习作的经验,写人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人
(动作、神态、语言、外貌……)
2.不同于其他文章,这篇文章作者还花不少笔墨写了? 板书:峰
3.写人文章为什么要写山峰?板书:?
让我们走进文章去寻找答案,课文哪些小节是描写天游峰的?
4.默读两段文字,天游峰留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高、险)
5.哪些语言具体描写了天游峰的高、险?又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默读两小节,划一划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体会。
8.谁首先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A“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 读着这句句子,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 抓住“望而却步”教学。
“望”朝哪望?怎样地望?为什么害怕?于是他们怎么做了?“却步”是后退,后退的不仅仅是脚步啊,更是前进的信心,于是有些游人就半途而返。
B“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1)你关注了句子的写法,作者把天游峰比作了银丝,也就是银色的丝线,丝线有什么特点?(细、易断)白居易咏柳时写过这样一句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说明银丝非常软。
(2)把坚硬的石梯比作细软的银丝,恰当吗?
(3) 恰当在哪?
a远看细长,如银丝。
b 从空中抛下来,具有动感,多像细柔的细线啊!
c 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就如同细柔的细线一般。
(4)多形象多生动的比喻啊,给人以画面感,读出这种感觉来。
C“那天,我终于……好不得意。”
(1) 这是侧面描写。
D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1) 这里出现了三个数字,看似简单,可不简单啊,谁来说说。
(2) 这三个数字每读一次,天游峰的高和险留给我们的印象就加深一次,每反复一次,那种游人登山时的信心和勇气就减退一次。
(3) 居然有这样的效果,我们来合作读。听出了天游峰的高挺险峻,还想听听游人的心情。
9.作者在写天游峰的高险时,表达上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加以联想
(2)运用数字
作者正是运用这些方法把天游峰的高险刻画得入木三分。
10.让我们一起完整地读一读这两段,一起感受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高险。
11.明明是写人文,作者为什么要写山峰?
(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大量的穿插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
五、运用方法,练习写话
1.其实要写环境,武夷山还有很多景物值得一写,不信,来看!出示图片。
2.除了看到高险的天游峰,我们还看到了碧波荡漾的九曲溪,壮观神奇的云海,这些美景作者看得到吗?他写了吗?九曲溪写了吗?云海写了吗?他只单单写天游峰,而且聚集笔墨写天游峰的高与险,为什么?交流后板书:衬托
你觉得衬托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小结:看来写什么,不写什么,得服务于文章的主旨,这叫做选材。
4. 其实章武游了武夷山之后,写了一篇《武夷山人物画》,本文写了其中一个扫路人,作者还写了撑排人和导游女,课前我们读了《武夷山掌派人》,撑排的后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技术高超,胆大心细)
5.如果咱们也要通过环境描写侧面衬托人物的技术高超,胆大心细,你会选什么景?准备写出九曲溪的什么特点?
6.描写景物是为了写好人物,侧面衬托人物品质,别忘了用上刚才所学的加以联想,用上数词等方法。
7.生练写。
8.点评:
(1)描写能否衬托出撑排人的特点?
(2)表达上有何妙招?
六、作业
1、读读原作,找出文中写景段落。文中写景多处,开头有,中间有,末尾还有,分别又有什么作用?
板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
( 选材)
衬托
峰 人
高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