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身上的伤痕》
《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下)”里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教材试图以李奶奶身上的 37 处伤痕为引线,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自我感悟等形式,向学生充分展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以辨析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应该正确对待日本侵华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特别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震惊中外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让惨痛的历史事件震撼孩子的心灵,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2、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收集、整合资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收集、体验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切身感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了解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合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史实资料,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PPT出示:孕妇剪影
师:这是一个幸福的准妈妈,要不了多久,她就可以有一个可爱的宝宝了,她的生活一定幸福美满。可是,一场飞来横祸从天而降。她的脸上被刺刀狠狠地扎了一刀。
师:同学们有没有受过伤?感觉怎么样?
板贴伤痕
师:锋利的刺刀深深地扎进一刀又一刀,脸上、身上、腿上,扎得鲜血淋漓,扎得面目全非,扎得奄奄一息。可爱的孩子失去了,留下的是她这一辈子也无法摆脱的噩梦。
板贴课题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自我感悟“伤痕”,拉近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初步体会日本侵略者给李奶奶带来的伤害。)
二、走进历史,探究体验
1、故事引入,发表看法——体会创伤之深
师:这个身中37刀的孕妇,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李秀英。到底当时是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她的不幸遭遇。
PPT播放视频讲解李秀英的故事
师:77年过去,她身上的伤痕早就愈合。真的愈合了吗?
PPT出示:每当看到邻居家活泼可爱的孩子时,她会想什么?
当她在电视上看到身穿军装的日本兵时,她会想什么?
当黑夜来临时,她又会想什么?
自主思考感悟,任选一个在任务单上写一写,并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李奶奶的经历不仅给李奶奶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也在学生的心里划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这种情感体验在历史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离学生既遥远又陌生的历史,悄悄走进学生的心里。)
师:一次次彻夜难眠,一次次心如刀割,一次次怒火中烧!这伤痕永远无法愈合。这37 处伤痕深深地留在了李奶奶的心上,还留在了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心坎上!
2、阅读文本,圈划要点——感受侵略之惨
师:77年前的受害者仅仅是李秀英吗?浏览课本86页,哪些数字让你触目惊心,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文本,圈划数据。交流感受。
板贴:300000
师:“3”后面是一个个“0”吗?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让我们透过数字的背后,来感受屠城的惨烈。
PPT出示数据资料。
集体大屠杀
雨花台前 约20000人
燕子矶 约100000人
草鞋峡 约60000人
江东门 约15000人
城墙脚下 约30000人
下关 约30000人
紫金山下 3000人被活埋
在南京大屠杀中,30余万中国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下。如果死难者手拉手,其长度可以从南京一直到杭州,距离长达200公里;他们流出的血聚在一起重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厢;他们的尸体堆砌起来,有74层大楼那么高。
师:看着这一串串数字,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表达一下你内心的感受呢?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南京大屠杀”难以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因此,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圈划出震撼人心的数据,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转轴拨弦三两下,未成曲调先有情”,通过直观的数字,把同学的震撼带入学习内容之中,整个课堂有了一种良好的情感基调)
3、共享资料,丰富拓展——见证罪行之恶
师:这段惨痛的历史能不能忘记?会不会忘记?但是有人却忘记了。近阶段网上沸沸扬扬都在议论日本篡改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
PPT播放视频。
师:他们想否认南京大屠杀,同学们,你们同意吗?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同意!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我们用事实说话,用证据来控诉。今天,咱们也来为“收集日军罪证”的行动尽一份绵薄之力,见证他们的罪行之恶。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南京大屠杀图文资料。
(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充分交流,合作中增加了信息源,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真实的画面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才会有知、有意、有情、有行,才会有价值引导,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
师:日军的暴行还有很多很多。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时刻地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因为那是铁证如山、不容篡改的!日军的滔天罪行我们能不能忘!
师:不能忘记的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的铁蹄往南踏进,全面侵华正式开始,淞沪会战,上海沦陷,中国沿海繁华地区都被日军占领,所到之处烧光、杀光、抢光。
PPT出示侵华损失。
(设计意图:为了对历史形成完整的认识,我们要把李奶奶这个“点”拓展和延伸成整个日军侵华的真实的历史之“面”, 增加信息源,扩大信息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情境的创设、资料的介绍,直接而明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直面历史,走进历史,思考历史。让同学更加全面地了解更多惊心动魄的史实,既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又让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的震动与震撼,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
师:这段饱含血泪的历史我们怎能忘记,我们不能忘记。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
板书: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拓展延伸,深化感悟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问题一:简单的仇恨能带来永久的和平吗?我想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的是:当年日本侵略军为什么敢这样肆无惮忌地侵略我国,血腥屠杀我国同胞呢?
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老师都非常认同,其中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问题二:抗战胜利已经七十周年,这么多年的努力,国家强盛起来了,东方巨龙该腾飞了。现在,日本侵略军还敢这么张狂地在我国土地上任意践踏吗?
可是,我们能不能高枕无忧,放松警惕呢?
PPT出示钓鱼岛事件和参拜靖国神社图片。
问题三:他们不顾我们的抗议和谴责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我们中国,日本好战分子的野心仍没停止,仍在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渗透时事,既可以培养学生从时事中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思考历史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热点辨析,理性爱国
师:有很多人选择了这样做:
辨析一:钓鱼岛事件后,我国近180个城市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部分城市还出现了打砸烧事件。不少人认为,打砸日货,是爱国激情的爆发。谁让你买日货呢?活该!
PPT出示2012年钓鱼岛事件游行打砸带来的损失。
师:盲目地跟风抵制日货是不是真正的爱国?
(设计意图:仇恨这种情感从课始就刻在了学生心上,教师不能让学生的情感停留在这个层次,应该让学生从仇恨中走出来。同时,通过自主辨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要理性地爱国。历史观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从方法论的视角引导学生在追问中思辨,在思辨中感悟,持之以恒,方能水到渠成。)
辨析二:2011年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同时引发海啸,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无数的日本人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当年南京大屠杀死了这么多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去援助日本。
PPT出示日本平民反战资料。
师:日本的灾难到底要不要帮?帮的是谁?是不是代表我们忘记了南京大屠杀的仇恨?
辨析三:所有日本人都是坏人。
师:我们心中有着浓浓的恨意,但仇恨的对象是不是日本人。而是日本的侵略军,日本的右翼势力,日本的好战分子。
(设计意图: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指向作出明确的引导。在唤起学生情感后,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大屠杀的罪责,最终把学生的负面情感引向明确所指的人群及思想,而不是全称的日本民族。)
3、畅谈理想,奋力强国
师: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要想让日本的好战分子真正的敬畏我们中国必须要靠实力上的绝对优势。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要想历史悲剧不再重演,那么肩负重任的我们来维护祖国的和平才是真正的爱国。
板贴:理性爱国,奋力强国
引导:老师小时候读到这段历史时,也像同学们一样痛心、一样愤怒,当时我就想将来要做一名人民教师,培育祖国的人才,强大我们的国家。你们打算将来怎样来强大自己的国家呢?拿出任务纸,写一写你将来的打算。现在就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总结:强健体魄、好学上进、团结一致、乐观进取、品德优良……
(设计意图: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来学历史,在历史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创生历史材料的价值,指引自己的生活实践,使本课产生应有的教育意义。)
四、增强使命,唤醒斗志
有我们的热情、我们的热血、我们的实际行动,谁也别想企图侵犯我们的国家。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好少年,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全体起立,齐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让我们一起宣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理性爱国,奋力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