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点评分析

讨论“讨论”

发布日期:2018-10-07 07:28:18     来源:changjianqiang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渐渐发生着变化。 新课程改革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机械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讨论作为合作交流的一种方式在物理课堂中将时时可见它的存在,它对学生交流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情况表现上观点却不一致。 有些师生认为物理课堂讨论群策群力共享效果很好,有些师生认为物理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实际上,主要原因是我们缺少对物理课堂讨论的量化统计和分析研究。 因此,我们尝试对初中生的物理课堂讨论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在一所乡镇初中进行,在八、九两个年级中整群随机抽取200名学生。问卷内容涉及物理课堂讨论的次数、形式、效果等,被试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作答。共收得有效问卷195份,经过统计整理,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喜欢的物理授课方式

不同的授课方式,哪种是初中生更喜欢的呢,调查问卷数据,见表1

初中生喜欢的物理授课方式比较

    方式

年级

老师讲授

集体讨论

学生自学

老师提问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26

33.3

36

46.1

9

11.5

7

8.9

48

41.0

51

43.6

10

8.5

8

6.8

总计

74

37.9

87

44.6

19

9.7

15

7.7

 X2检验

       X217.1         P0.01

从表1看出,初中生喜欢的物理授课方式是集体讨论和老师讲授。经卡方检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喜欢集体讨论的初中生占总人数的44.6,其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2.中学生喜欢的物理课堂讨论方式

讨论大致分为两步,首先是分组讨论,其次是在全班发表小组意见,那么,初中生在物理课上喜欢那种分组方式呢?讨论后又喜欢如何发表小组意见呢?具体情况见表2和表3

2  初中生喜欢的讨论分组方式比较

 

    方式

年级

大组讨论

四人至六人

竖排小组

左右两人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0

0

61

75.3

2

2.4

18

22.2

1

0.01

111

97.4

0

0

2

1.8

总计

1

0.005

172

88.2

2

1.6

20

10.3

 X2检验

X2  =35.16    P<0.01

从表2可以看出,很多初中生喜欢讨论时的组员人数为四人至六人,经卡方检验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喜欢四人到六人为一组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8.2%。

3表述小组意见的方式比较

    方式

年级

一名代表

多名代表

资源发言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65

80.2

8

9.9

8

9.9

88

77.2

13

11.4

13

11.4

总计

153

78.5

21

10.7

21

10.7

X2检验

X2=13.14      P<0.05

从表3可以看出,初中生认为表述小组意见的方式中派一名代表发言比较合适。经卡方检验,存在差异,其人数占总人数的78.5.

3.讨论法对初中生物理课堂学习的影响

对于这一点,调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课堂讨论对初中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帮助,另一方面是讨论后初中生对新学内容的印象,具体情况下:

4:课堂讨论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内容的理解的帮助情况

    帮助

年级

很大

较大

较小

很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3

16.0

37

45.7

21

26.0

10

12.3

17

14.9

50

43.9

38

33.3

9

7.9

总计

30

15.4

87

44.6

59

30.3

19

9.7

X2检验

X2=14.46         P<0.05

从表4可以看出,很多初中生认为课堂讨论对他们的物理学习帮助很大或帮助较大。经卡方检验,存在较大差异,其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44.6%。

5课堂讨论对初中生物理新学内容印象深度比较

    深度

年级

很深

较深

不大深

不深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9

11.7

48

62.3

15

19.5

5

6.5

15

12.7

71

60.2

26

22.03

6

5.08

总计

24

12.3

119

61.03

41

21.03

11

5.64

 X2检验

X2=13.45         P<0.05

从表5可以看出,大部分初中生认为课堂讨论可以使自己对新课印象较深,经卡方检验,差异明显,其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61.03%。

4.初中生对物理课堂讨论的总体评价

以上所作调查均未涉及初中生对物理课堂讨论的总体评价,因此,笔者又作了一项补充调查,情况如下。

6初中生对物理课堂讨论的总体评价

    评价

年级

教师的安排

形式主义

学生的需要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9

24.7

14

18.2

44

57.1

36

30.5

17

14.4

65

55.1

总计

55

28.2

31

15.9

109

55.9

X2检验

X2=13.63        P<0.01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多数初中生认为课堂讨论是学生的需要。经卡方检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认为物理课堂讨论是学生的需要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5.9%。

几点启示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获得一些启示

(一)充分认识课堂讨论的作用

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在学习任务紧的情况下,很多物理教师忽视了它,仍然进行满堂灌。物理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能够使教与学、理论与实际得到有效的融合,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课堂讨论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传统教法,有效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堂讨论既是激活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当今,充分认识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符合学习规律

在物理课上,学生的学习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记忆、理解和思考。首先,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为了能够在讨论时有话说,就必须先预习教材,提前了解讨论中用到的物理知识,记住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其次,学生只有经过充分研究教材,才能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且有一定的理解;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类比、论证,经过思考突破课堂的难点和重点。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实现认知上的升华。

2.启迪学生智慧

在物理讨论课堂上,学生要想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有话可说,那么就必须专注于讨论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出分析和比较,然后借助在集体力量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无疑突破了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扩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锻炼多种能力

我们组织物理课堂讨论正是从这一要求出发,着眼于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去伪存真,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关键,透过事物的现象去看本质;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够独立思考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善于在思辨和分析中达成正确的认知;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研讨过程中学会与师生和他人交往沟通;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的辩论水平得到锻炼……如此等等,足以充分说明,课堂讨论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4.促进教学相长

物理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不能完全放手,放纵学生讨论,应有明确的目标,有预设的效果。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过程中,自己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还要联系学情思考更优化的问题。同时,还能在讨论过程中从学生那里获得新的感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认知过程,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讨论中如有所获,那么他们就能得到一定的成就感。可见物理课堂讨论能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精心组织好物理课堂讨论

在物理课堂讨论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效果要达到预期,精心准备,科学组织是必不可少的。

1.合理分组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看,分组以4-6人一组为宜,采用就近原则,位置按“品”字形排列。在每一小组内应该指导以明确的分工,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书写能力较强的担任记录员、表达能力较强的担任报告员,便于各司其职组织好讨论。考虑到使每位同学都得到锻炼,角色要定期调整。小组内应该考虑到性别的差异、性格的不同、能力的梯度等具体情况,要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如将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分为一组可以有利于弥补内向同学性格上的不足。尤其要关注那些能力水平弱、成绩差的学生,倾听他们的发言,帮助他们,努力共同进步。

2.优选问题。

物理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选好问题。选择问题时要注意几点:一、讨论问题要有价值,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问题的设置,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生活,难度不易过大,否则就无法深入,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三、问题的设置,脉络清晰,环环相扣,便于引导学生挖掘探究问题的主旨,形成观点。四、问题的设置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最好是多样的,因为讨论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提出“怎样提高水果电池的电压?”这一问题进行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把探究的知识深化,同时因为答案的不唯一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3.独立思考

讨论是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和其他同学交流,观点相互碰撞,以求突破疑难。要能进行讨论,每位学生都必须要有各自的观点、看法或主张,就必须独立思考,只有每一位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保证在讨论中的有效参与。否则,讨论一定是肤浅而无意义的。因此,在讨论前,教师要安排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做出一些初步的想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见解可交流,也才能不断吸纳他人合理成份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我校正在实践的以“助学案”为载体的“预设目标、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非常重视问题的前设,以引导学生预习知识,思考问题。

4.控制次数

初中物理课堂讨论不宜过多。频繁的讨论不仅会影响教学的进度,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讨论必定肤浅。一节课,讨论的次数应控制在12次,同时教师要对讨论的主题、方向要认真斟酌,使讨论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识水平,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参与,有兴趣参与,有时间参与,使讨论少而精,从而提高讨论的实效。

5.学会倾听

在初中物理课堂讨论中,很多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往往不顾他人的感受,抢着发言,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稚气未脱,往往把课堂讨论搞得各自为阵,达不到相互交流的效果。讨论既要积极发言,也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有效讨论的重要因素,要讨论好,就要倾听好。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倾听能博采众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看得更远,同时认真倾听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教育学生,对于不同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合理采纳;对有错误见解的同学,也不该随意打断,要认真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6.教师参与

讨论虽是学生自主的活动,但教师不能完全脱离学生队伍,而是要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动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讨论能按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高讨论的效益。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了解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如:在学习欧姆定律这节时,学生对“用滑动变阻器怎样调节电压的”这一问题争论不休,难以理解。从讨论中发现是因为学生对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不了解,所以调整教学方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先讲解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后学习欧姆定律,这样的教学就更加顺畅。

7.适当评价

现在的很多物理公开课为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往往不予评价,生怕扼杀“爱因斯坦”和“牛顿”。其实,这不完全正确的。物理教师立即进行评价,可能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但我们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评价,如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让其他学生相互评价,教师也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客观对待。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则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结:

讨论使物理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式向学生自主参与式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变得活力四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多个方面的物理核心素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农村中学的师生,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很深,由于缺乏较高的技能,课堂讨论常常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为了尽快赶上教学进度,为了应试而干脆放弃课堂讨论,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课堂讨论不应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它更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程改革也正立足于这些目标。因此,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放眼未来,以长远的眼光去认识“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克服教学中的重重困难,让物理课堂讨论大放异彩。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