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读后感22读《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有感
读《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有感
江阴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 黄丽娟
《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由任俊著,这本书为教育工作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教育实践紧密相连,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刻且积极的认知。
一、理念革新:重塑教育认知
书中提出 “无心理疾病≠心理健康” 的观点,犹如醍醐灌顶。传统教育往往更关注学生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却忽略了心理健康是一种更积极、更具活力的状态。“我积极,我健康” 的理念表明积极幻想有助于心理健康,这让我认识到教育不应仅仅是规避问题,更应主动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例如,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怀揣积极的梦想,即便看似有些不切实际,也能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源泉,这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能塑造健全人格。
心理问题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这一理念也极具启发性。以往教育多在问题出现后才介入干预,而此书提醒我们应将防线前置。通过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开展预防性的心理辅导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减少心理问题滋生的土壤,这是一种更具前瞻性和人本关怀的教育思路。
二、资源探索:挖掘心理宝藏
关于心理资源的阐述,让我对学生的成长动力有了新理解。原来学生的行为依赖于心理资源,积极情绪能成为心理资源恢复与积累的有效途径。内隐积极情绪虽不明显却作用深远,这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细微的积极情绪信号,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强化这种情绪体验。
在积极情绪诱导方面,无论是连续诱导还是选择合适的诱导时机,都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具体方法。比如在课堂上适时讲述励志故事、开展小组合作成功体验活动等,能够持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积累心理资源,让他们在面对学习困难时更有勇气和毅力。
三、实践指引:优化教育策略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儿童教育新思路,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清晰路径。做孩子积极的榜样,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在知识上授业解惑,更要在生活态度、情绪管理等方面成为表率。增加孩子的接触性愉快体验,让我意识到可以通过更多的户外活动、互动游戏等方式,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结,让学习在愉悦氛围中发生。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崇的 ABCDE 模式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是极具操作性的方法。在面对学生的焦虑情绪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分析事件(A)、信念(B)、后果(C)、辩驳(D)和新的积极情绪(E),帮助学生学会理性看待问题,调整心态。
四、感悟升华:践行积极教育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积极践行书中理念,用积极心理学的智慧点亮教育之路。从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积极瞬间开始,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营造充满爱与鼓励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积极心理的润泽下,茁壮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大心理韧性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