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文章推荐

文章推荐:《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策略》

发布日期:2024-10-18 16:07:14     来源:xiaxierong2023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策略

摘要: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众多先贤的智慧结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新时代小学德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可以有效拓展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小学德育真正“活起来”。本文介绍并探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意义策略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行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德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德育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以生为本,注重师德引领,依据实际的校情、学情,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努力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契合点,制定科学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搭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在多元、精彩的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点点滴滴的养成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帮助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意义

(一)厚植文化认同,推进文化传承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在小学德育中科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从人生的起步阶段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生动有趣的德育活动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一步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指引学生更好地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有利于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及参与的兴趣,在春风化雨中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筑牢学生的“道德之基”。同时,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有利于拓宽教育渠道,搭建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认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道德素养,树立良好形象

古语云:“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教师是小学德育的关键力量。教师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过程中,学校要从每一位教师的道德素养入手,紧抓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深化每一位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导每一位教师从多方面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创新举措,增强教师的育人智慧,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不管是从观念上还是行为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德育工作的开展都不够重视,仍将目光聚焦在学科教学层面。面对这样的现象,学校要立足实际的校情、教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创设多样的德育渠道,积极转变教师的思想,加强教师的道德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文化传承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推动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可以制订系统的专项学习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结合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习,深化教师的专业认知,充实教师的知识积累;学校可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德育”等教科研活动,指引教师在研课、磨课、听课等多种形式中不断积累经验,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同时,遵循“迎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学校可以邀请校外的知名学者、专家走进学校展开名师培训,还可以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社会性的专题讲座、校际交流等活动,让教师能够拓宽眼界、增长学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小学德育的中坚力量,教师自身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心理特征,因此小学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思想的转变,还要注重自身的行为示范。在日常教学与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要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正心明德、塑形铸魂,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表行为来引领学生,培养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二)注重环境育人,加强文化建设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环境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隐性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过程中,环境的力量不可忽视。学校要充分借助校园的环境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环境,令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通道、每一个角落都能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充满着德育的“新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心灵,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例如,从校园环境来说,学校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华经典古诗词、历史名人、中华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知识内容布置到校园的文化墙、宣传栏、走廊墙面等地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道德修养。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途径,播放《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创意类节目,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画面中尽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班级环境层面,班主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带领学生一起投入班级书香文化环境的创设中,依据实际的班情、学情,择优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通过黑板报、挂画、宣传板展示,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换。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学校还可以立足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当地的著名历史人物、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曲艺等进行细致的收集和整理,合理地融入校园环境的创设之中,拉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培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革新学科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时期是学生道德意识启蒙、道德观念树立、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新时代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始终牢记育人初心,坚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课堂,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点燃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探究欲,在新颖丰富、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中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德育实效。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古诗文开展“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古诗词大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领略中华古诗词的历史韵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诸多的数学文化,如数学史、数学人物及事迹、数学故事等。教师可借助数学文化,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专业书籍等工具收集、整理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领悟其中蕴含的果敢、勇气、毅力等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学生的爱国之情,推动学生树立为科学献身、为祖国奋斗的崇高志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德育的主要课程,该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思政内容及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经典语句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通过《朱冲还牛》《苏武牧羊》等历史故事感受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感受浓厚的人文情怀。小学体育教学层面,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兴趣及需要等因素,教师可以灵活地将中国武术历史长河中的先贤如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人物引入教学,讲解人物事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领悟顽强不屈的精神、坚定振兴民族的决心,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聚焦家校协作,共建和谐德育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实践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沟通与协作,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持续、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成长。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作用之下,有效达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开创小学德育之新面貌”的目的。

    例如,要着力提高每一位家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家长的思想认同和行为配合。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德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家庭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通过微信、QQ、网络学习平台等途径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从思想上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的理解与学习,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手段及时与家长沟通,针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的德育内容及活动,诸如母亲节的“感恩”“诵国学经典,亲子共成长”“弘传统美德,树优秀家风”等亲子活动,发送给家长,请家长积极配合,做好对学生的引导、监督工作,使学生在温馨、轻松、愉悦的德育环境中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助推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开展多彩活动,夯实德育成效

    实践性是学校德育的本质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过程中,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创新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德育认知、提升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用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创新搭建形式多样的“探寻节气文化感受中华之美”年度校园主题活动:以每一节气为引,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习俗、探由来,以小视频的形式进行讲解:学生通过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节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学生与家长一起动手制作节气美食,细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味”,以“美食家”的身份拍摄美食小视频。通过各种精彩的展演、评比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同时,学校、教师还可以依据中华传统节日来开展系列活动:在清明节的时候,学校可以组织少年先锋队走进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在探访中真切缅怀革命先烈,在祭扫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情暖端午”主题活动,请学生根据屈原的故事自编自导情景剧,在趣味的表演活动中领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重阳节的时候,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践行敬老爱老之美德,深切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意义;在春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与家长一起录制新年视频,手写春联、“福”字,增强春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有趣、精彩的活动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学生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

道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融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新时代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使小学德育拥有崭新的面貌,加深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由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以文育德、以德化人的目的。

 

推荐理由: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而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提到,要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诚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民再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础。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观念,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向,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含多个方面,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灵活多变,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德育教育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此篇论文,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的方法,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的“真实落地”。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