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对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活动有效性指导的策略
发布日期:2018-09-25 16:20:05
来源:chenxiaoping
一、做好游戏的充分准备,为幼儿游戏的开展提供条件
1.提供非专门化的游戏材料
结构性极强的玩具,为幼儿留下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小,因此在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时,材料的提供上教师应多为幼儿准备具有开放性的非成品玩具或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完成游戏中所需要的某些物品。
2.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有研究比较了4-5岁幼儿在相同情景下长时间游戏(30分)和短时间游戏(15分)中幼儿的表现,发现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儿童更多地表现为闲散行为、旁观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游戏。
二、灵活进行角色定位,提高游戏指导的有效性
在实践中,教师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改变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指导者”的单一角色。
三、提高观察质量,选择适宜的介入时机
首先,保证一定的观察时间,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其次,学会分析观察到的幼儿游戏行为,它是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决策教师的指导行为,支持幼儿实现游戏愿望的前提;第三,提高理论修养,训练自己的观察判断能力。总而言之,介入幼儿游戏应以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地位为前提,教师不应越俎代庖,代替幼儿游戏。
四、把握好讲评环节,注重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
讲评应抓住共性问题,突出重点。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观察,将到观察的共性问题放入讲评活动中,点面结合,抓住共性的问题,解决突出的问题,提高讲评的效率。如果有些问题不值得集体交流,那么以小组形式展开分享活动也未尝不可。
五、及时自我反思,调整有效指导策略推进游戏的发展
自我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生的结果。教师在游戏活动结束后,能及时、自觉地反思,正确地认识和讲评游戏活动的效果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发展状况,找出教育活动中适宜的行为,分析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不适宜的行为及存在的问题,力图寻找多种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