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那间小屋(奚炯)
发布日期:2017-12-07 13:37:34
来源:miaolijun
教学内容:江苏省少年儿童出版社 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
第五单元 绿色变奏 第一课时《哦,林中那间小屋》
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选取的作品都为环保题材,意在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的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以及为此作出的努力。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的创作主旨就是赞颂那些奉献者的感人事迹,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具有叙事性,催人泪下。因此,整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主线为对歌曲所蕴含情感的体验、发现与表现,并通过歌曲的学习,训练表情达意的演唱技巧,努力做到唱美歌曲。
本节课教具的使用是本课的一个亮点。一上课,我就向学生展示了学具纱巾。我的设计理念与意图是:第一,把纱巾做为教具运用在教学中,通过观察纱巾的本身的质感、舞动时的形态,舞动纱巾时的动作特点等,激发学生通感,继而转化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变的直观、更易理解。表现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为基础,强调音乐体验的重要性,体现出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尊重;第二,纱巾进入到课堂中,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纱巾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在自主探索中体验音乐,既感受到了音乐也积累了学习经验,这些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歌曲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多感官多通道协调、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师生从歌曲的音乐本体、歌词内涵、歌曲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对话、交流、分析。通过对歌曲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发现歌曲的基本情绪以及声音适合的表现方式。通过对歌词的朗诵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感人的内涵,使学生对歌曲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歌曲的表现方式有了更深的思考。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演唱方法提示,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一直穿插其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演唱,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教学目标】
1. 在音乐活动中,积极体验歌曲中旋律表现的情绪和歌词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语言中的表情达意。
2. 动情、准确地演唱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尝试用力度的变化表现情感的起伏,并尝试歌曲的二声部演唱,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3. 尝试用纱巾感受并表现音乐,感知音乐的结构与情绪特征。
4. 知道叙事歌曲的概念;能有意识的控制音量,学习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于江阴实验中学的奚老师。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解到音乐是人类情感非常重要的载体,在音乐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可是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感受音乐呢?本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件帮助大家感受音乐的道具,就是纱巾。
(请学生拿出事先放在桌子中的纱巾,用几秒钟时间进行自主探究)
师:为什么借助纱巾来听音乐?别急,让我们先听听是怎样的音乐,相信你会有所发现的。
二、新课
1. 学唱旋律
(1)初听歌曲伴奏
师:你能发现音乐与纱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生:纱巾的质感是软的,音乐的整体情绪是抒情、柔美的,两者的感觉是相符的。
(2)合作探究纱巾的表现方法
师: 你认为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怎样的音乐情绪?
生演示纱巾的表现动作及相应可以表现的情绪
(3)再听歌曲伴奏
师:请试着用纱巾表现你听到的音乐,音乐的情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别忘了要及时地变化动作。
生在音乐中,自主地用动作表现音乐。
(4)学生个体展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的动作,你能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理解吗?
生甲:我听到音乐中经常会较为密集的节奏,所以我用纱巾绕圈来表现。
生乙:音乐的前半段旋律较为平缓,情绪较为安定,所以我选用横向甩动纱巾,后半段旋律起伏较大,情绪较为激动,所以我所用上下舞动沙巾。
师:刚才两位同学谈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都非常有想法。你们是不是也感受到乐曲的前部分情绪较为柔和,后部分情绪较为激动,那么是这样吗?我们来通过视唱旋律进一步的感受下。
(5)唱旋律的A部分
A. 找旋律特点
生:音区较低,旋律起伏较为平缓
B. 设计演唱力度
生: mp
C. 设计适合的表现动作
生:较低位置的横向甩纱巾,要注意动作的频率和幅度
(6)唱旋律的B部分
A. 与A部分比较,找出旋律的变化特点
生:音区变高了,旋律起伏幅度变大
B. 感受旋律行进方向
师范唱,并用手的位置变化提示大跳音程的音高准确
生:旋律线条的行进方向是下行趋势,表现出深情的情绪
C. 确定演唱力度
生:开始的时候为f,乐曲结尾的部分为渐弱
D. 跟师唱旋律
E. 确定合适的动作
生:动作的路径为从上到下,用动作的幅度的力度表现力度的变化。
(8)完整演唱旋律,边唱边用选定的动作表现
3. 学唱歌词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情绪的变化,那么,作曲者为什么要这样创编旋律呢?在歌曲中,词和曲式不能分的,互相之间相得益彰。曲如此表现,肯定与词有关,那么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的词又是如何创作呢?
(1)教师范唱歌曲
师:请跟着老师轻声哼唱歌词,你发现歌词的内容有怎样的特点?
生: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代护林工人的生活。
(2)介绍叙事歌曲
叙事歌曲是以叙述故事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的歌曲。
(3)介绍护林工
在茂密的山林里,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甘受精神上的寂寞与生活上的贫乏,为的只是那一棵棵树木的茁壮成长,维护山林的安全,为此,他们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还要与盗伐者作斗争,他们不仅奉献着青春,甚至奉献着生命。这首歌曲赞颂的就是这样一群可亲可敬的人。
(4)尝试演唱歌词
师:这首抒情的叙事歌曲深情地赞颂了平凡而又崇高的造绿、护林者,你能把刚才总结出的情绪特征和力度变化运用到演唱中。
生跟琴演唱
A. 第一段:侧重提醒歌曲演唱的声音状态和身体状态
B. 第二段:侧重提醒情绪特征和力度变化
(5)解决结束句的演唱
A. 思考:为什么歌曲要加入结束句?
生:歌曲情感的延续,意犹未尽
B. 确定力度为mp p
C. 跟琴演唱:提醒注意降记号
(6)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4. 二声部演唱
师:我们通过分析演唱歌曲的曲和词,感受到了歌曲中的情。合适的演唱形式也可以表现情绪的对比变化。
(1)聆听歌曲第一段范唱,判断演唱形式?
生:前半部分为独唱,后半部分为合唱。
(2)评价不同演唱形式产生的音乐效果。
生:合唱相对于独唱来说,更易于表现较为激动的情绪,音乐的和声效果明显,音乐色彩丰富。
(3)师范唱低声部:请比较高、低声部旋律线条起伏的幅度。
生:低声部旋律起伏较小,多为中低音区,演唱时要控制音量,和着高声部演唱。
(5)生跟琴唱低声部
(6)尝试跟伴奏演唱歌词
(7)尝试双双声部演唱:提醒声音的和谐统一
(8)完整演唱歌曲:提醒情感的表现
5.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感受了歌曲的情绪,并尝试着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了情绪,你能谈谈学习的收获吗?
音乐的情感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感受,在演唱中更需要融入音乐的情感,相信长此以往,我们的歌声会越来越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