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追求师生精神生态,倾情打造“三力”课堂

发布日期:2017-10-13 13:50:01     来源:jiangwangjian

追求师生精神生态,倾情打造“三力”课堂

——暨阳中学校园开放日活动之数学公开课随想

蒋网健名师工作室

2016年1220日,江阴市暨阳中学以 “精神生态、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公开教学活动,以此积极推进“三力”课堂建设。应暨阳中学校长室邀请,蒋网健名师工作室成员、江阴初中黄丰兰老师与暨阳中学的卞明宇老师同台展示“一次函数”复习课。本次活动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室尤一新老师全程参与、指导活动,还有来自兄弟学校的的30多位老师共同观摩了数学公开教学活动。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观摩本次活动的两堂课,应该说本人受益匪浅,我和数学同仁们都在享受了两位老师的精美设计、享受着两位的对数学的理解、对课堂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所释放出来的倾情之快乐。

一、对数学复习课型的理解与实践

本次公开课的课题是“一 次函数”的复习课,是章复习课型。课堂两位老师对复习课型有进行的深入的思考。从总体老说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的再现、方法的提炼、思维的拓展”,两位老师基本都是按此三个层面展开教学。由于一次函数的复习内容多,一堂复习课是无法全部完成章复习。卞老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了“基础复习+应用型问题”、黄老师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是“基础复习+直线型几何问题”。

两位老师的对复习课的理解有共同之处,就是采用“结构法”的教学方式,卞老师的的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知识形成系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整体建构。黄老师在进行基础复习的同时让学生建构的是“操作结构图”,就是建立解题的模式,以便学生总结题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块化。

两位老师的基础复习都是采用“基础问题的解决法复习基本概念”,这点上尤一新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这种复习方式进行了充分肯定。

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对复习课发教学策略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的内容大量的选题反复研究,在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二、卞老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第一次听卞明宇老师的课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教态自然,语言温和而富有磁性,给人以亲切感,也让学生易于亲近;卞老师教学严谨、板书规范;他对于学生出现的数学错误,是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知错而改。卞老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还表现在:

1、教学设计低起点

课堂教学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基础复习环节,卞老师的设置的学生学习内容,起点低,知识点涉及面广,设计的意图就是从基础问题中复习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更主要为突出“知识机构框架图”搭建。第二个应用问题环节,设计的行程实际问题,也是从最基础、最基本的问题展开的。让学生从基础出发进行课堂学习,以学生的理解为目标,这样的低起点设置的落脚点就是关注班级的绝大部分同学的“会”。但我们也要思考的是,复习课更多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提高、提升,需要复习课“加料”,让学生“见多”和思维的拓展。

2、教学节奏顺学生

卞老师的心态很平稳,对学生的有耐心。一个问题的解决再引出下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节奏完全是顺应学生的理解和巩固。在这一点上,卞老师的教学观念定位准确,坚持以学定教,以学生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为教学原则,努力践行着“因材施教”。

卞老师的本课采用让学生课前预先完成“学习单”,教学开始就让“新授课的做”转变为“复习课的理”(理:理解问题的属性与方法),学生的精力就是进行提炼问题的类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复习效能大大提升。

3、问题设计有层次

课堂教学的问题基本是卞老师自编,问题的编制紧扣教学主题,还结合自身爱好运动,编制了行程问题,感觉清醒、自然。如例题1中解决问题的层次清晰:判断函数的属性、建立函数关系式、求取值范围、画图像。例题2中的问题的追问给我们的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学的学习中的行程问题,在初中首先必须提升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即能从图表中读取有效信息,再应用有关相遇、追击问题进行解题,卞老师的教学有张有弛,问题的难度逐步提升,追问紧扣学生思维。在每个问题的总结上,强化了建模思想。卞老师用心研究数学,对数学的理解也较深刻,教学“悠然自得”逐步形成卞老师的教学个性。

三、黄老师激发学生的思维富有自信与智慧

与卞老师相比黄丰兰老师的风格上更具有“钢性”。黄老师在教学定位、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方面等方面做了积极地尝试。

1、突出复习课型特征与目标确定

黄老师对复习课型定位准确,教学大致分成三个环节:基本概念复习、基本图形、图形的变化。以坐标运算为课堂的基本计算贯穿整个课堂。用一个基本函数y=2x+4放置各种情景中,设计出精彩的问题串,层层递进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基本概念复习”环节中设置三个基本问题(串)的解决与学生共同将基本知识“再现”与“激活”;在“基本图形”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将“函数”、点(线段)与图形面积之间建立一个问题解决的模式。形成一个很有价值的“操作结构图”;在“图形的变化”的环节上,黄老师努力将图形的三大变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所体现,其中“旋转”、“翻折”完成了教学,但预设的“平移”没能完成教学计划。因此,本节复习课的整体设计大气、定位准确。

2、坚信学生热情是能激发出来的

黄老师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钢性”主要是体现在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的主动性。感觉就是跟学生较上劲了:不信你不去想、不信你不发言!像黄老师的课堂语言“你能告诉我从这张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还能发现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你们计算一下、告诉我结论是什么?”等等都在激励学生自主观察、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黄老师用“珍珠”与“珍珠项链”的价值作为课堂情境引入教学,这不仅是本节复习课的价值追求也是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应该相互关联才有意义、知识的应用才有价值,也开启了本堂课的探索历程。

在黄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确实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举手发言学生层出不穷,敢于举手发言,课堂氛围融恰。

3、复习课价值取向是思维的发展

复习课教学的价值在激发学生应用知识、问题解决和思维拓展。

黄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的形式都是开放的(不确定性的)。如:从这张图中你能想到什么问题?你能从这张图中编一个题目?这种语言在课堂中从头贯穿到结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觉得其设计的意图有三点。一是在复习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回顾基本知识,重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二是尽可能让学生回想熟悉的题型,将问题汇聚,达到“多题一解”的效能;三是为学生发散思维提供平台,激发学生大胆猜想,拓展学生的思维。

听课这事真是“常听常新、不听不进”,感谢暨阳中学提供了这样好的平台,也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